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同人小说>木匠王爷> 第523章 崔与之平息兵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3章 崔与之平息兵变(1 / 1)

杨太后不久去世,被谥为恭圣仁烈。贾贵妃得以专宠,其弟弟名叫贾似道,素来行为不检点,却得为籍田令。贾似道每日里纵游青楼女子家,入夜就遨游湖上。赵昀曾经凭高眺望,看见西湖中灯火辉煌,便对左右道:“想必又是贾似道在狎游。”次日,派人一问,果然如此。

赵昀于是令京尹史岩之去告戒贾似道,史岩之奏道:“贾似道落拓不羁,原是少年习气,但是他才可大用,陛下不应拘以小节。”赵昀信以为真,自此有用贾似道的意思。贾贵妃之外,还有宫人阎氏也被封为婉容,美艳不亚于贾女,得以并宠后宫,与内侍董宋臣等人表里用事,因此真、魏二贤,劝赵昀远离女色。

赵昀当下升真德秀为参知政事,真德秀此时已经患病,屡次辞职,于是改授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宫,不久去世。赵昀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号文忠。真德秀病逝,与他同时的名士,只剩下一个魏了翁。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人。

魏了翁生于淳熙五年六月,少年时聪颖绝悟。他才几岁,便跟随兄长一起进入学堂读书,俨然一副成人模样。年纪稍长,魏了翁就能日读千余言,过目不忘,乡里称他为神童。十五岁,他撰写的《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颇有大家之风。

庆元五年,魏了翁中进士第三名。当时忌讳谈“道学”,魏了翁却在策论中提及。及第后,魏了翁被授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他在任上尽心公事。开禧元年,他被召试学士院。当时韩侂胄谋划北伐,魏了翁上言,以“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为由,认为当务之急在于“内修”。此论一出,众人大惊。魏了翁于是被改任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徐柟弹劾魏了翁“对策狂妄”,但韩侂胄没有再做处置。

次年,魏了翁升秘书省校书郎。他以父母年老为由辞任,外放嘉定任知府。他在赴任途中到达江陵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魏了翁因此没能到任。安丙、李好义、杨巨源等诛杀吴曦、平定叛乱后,魏了翁在赴任途中收到免职命令,于是奉双亲回蒲江故里。史弥远秘密杀害韩侂胄后,刘爚建议史弥远崇奉理学、起用理学名士以美化形象。朝廷于是收召诸贤,魏了翁也在收召之列。

嘉定元年,史弥远入相,专理国事。魏了翁从一开始就觉察到史弥远“收召诸贤”的用意,因而力辞诏命。不久他父亲去世,魏了翁解官守丧,于邛州西白鹤冈下建成鹤山书院,著书立说,授徒传道,宣扬理学,因此蜀地百姓都知晓朱熹的义理学说。魏了翁守丧期满,任汉州知州。在任上,魏了翁减免百姓欠缴的赋税,但因其辖区内出现桥毁伤及人命的事故,被降授宫观使闲职。数月之后,魏了翁被任命为眉州知州。

作为理学家的魏了翁见到朱熹、张栻均已赐谥,次年春以周敦颐曾任本路合州的官职为由,奏请为周敦颐赐谥,同时也为程颢、程颐请谥。在魏了翁的一再奏请下,朝廷这才特赐周敦颐谥“元”、程颢谥“纯”、程颐谥“正”。魏了翁进一步为张载请谥,并请将四人从祀孔庙,朝廷随后又特赐张载谥“明”,但没有同意将四人从祀于孔庙。如此一来,极大地提高了理学派声望,为以后理学取得独尊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嘉定九年,魏了翁一度以路级监司官代理本路的遂宁府知府。嘉定十四年,朝廷提升魏了翁任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在这十五年期间,他历任转运判官、直秘阁官、秘书监官等职务。治绩大著,有口皆碑。赵昀即位后,时事多变。魏了翁积忧成疾,三次上奏要求隐退,都没有被批准,还出任起居郎。那时,因“雷声非时”认为异常,赵昀心神不定。魏了翁入对,阐述理学与政见,指出“心”的作用。并为赵昀谋求久安长治计策,劝他公正听取不同意见和一视同仁地看待人与事。

被废黜为济王的赵竑暴死,因为赵昀是由史弥远擅自扶立,而原皇子赵竑则是被矫诏废掉。史弥远一直视赵竑为眼中钉,所以负责治丧的官员行事潦草,下葬的仪式也不符合规格,一时流言四起。魏了翁每每请见赵昀,都进谏请他宽宥人伦,厚葬赵竑,从而平息传言。朝中大臣只有魏了翁与洪咨夔、胡梦昱、张忠恕引经据典,直言诤谏,而魏了翁更是愤懑以病请辞。

右正言李知孝弹劾胡梦昱,使其被贬岭南,魏了翁为其饯别。李知孝便指责魏了翁首倡异论,准备上书弹劾,史弥远却特别表示宽容。没过两天,谏议大夫朱端常便弹劾他欺世盗名、朋邪谤国。朝廷便把魏了翁削官三等,贬到靖州居住。不久,魏了翁再入朝,史弥远想要拉拢,他不与苟同。于是魏了翁一直按部就班地升迁,并未官居要职。在三年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魏了翁勤劳恭谨,全身心传授理学知识,并著《九经要义》,总共二百六十三卷。

绍定四年,魏了翁复职,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后来升任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泸州知州。泸州是一个大藩,控制边境的面积达两千里,但是武备不修,城廓废弛。魏了翁于是奏请修缮泸州的城楼、垣墙和雉堞,并增置军械,训练盾牌手,申明军纪,兴办学校,豁免欠税,恢复社仓,修建义冢,修办养济院。他上任只有几个月,就出现了百废俱兴的局面。

史弥远死后,赵昀亲政,魏了翁被提升为华文阁待制,赏赐了金带。入朝以来,魏了翁见一些高官显贵大权独揽,擅废法纪,目无纲常,致使政权腐败,不可救药。他疾恶如仇,还在应诏赴任途中,给赵昀上疏道:“时政有十弊,建议恢复历来好的传统,以表新兴之大为。”他的整顿朝政十项建议,论述万余言,引事实,切时弊,辩是非,讲利害。赵昀读毕,深受启发和震动,手拿奏章举读成诵。从此,旧典章都得到了恢复。

端平元年十月,魏了翁任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他忠于职守,纵论政事,体察民情,访问人才,召从臣集议,事情做得认真、扎实,不负众望。回朝六个月,他前后共上奏二十多章,全是当务之急。赵昀想让魏了翁参与共商国家政事,嫉妒他的人却合伙竭力排斥,使他不能安心在职。

魏了翁因为熟知兵书、兵法,量力国家,又被任为端明殿学士,参预机要工作、撰写文书等,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十二月,他督视江淮京湖军马。正值蒙古军犯境,战事失利,朝廷惊慌,赵昀忧虑。一次例行朝拜结束后,赵昀面赠魏了翁一首亲笔书写的唐人严武诗:“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和“鹤山书院”四个大字,并赠金带鞍马,又命宰相、重臣关外设宴饯行。

魏了翁掌管边关兵马战事后,以吴潜为参谋官,赵善潮、马光祖为参议官,重申军规,严明军纪,并身先士卒,加强练兵,一时军力大增。他提醒将帅要加强警戒并调遣增援部队,安抚为国捐躯的士卒,罢免贪生怕死的将领,及时向赵昀奏明边防十件事。

端平三年正月,魏了翁被召回,任签书枢密院事。在赴边关奏事时,因病提出辞呈。那些存心排挤魏了翁的人早在那里窥视,并蠢蠢欲动。他们趁机推波助澜,又大造舆论,于是魏了翁又被召回,这些都不是赵昀的本意。魏了翁要求回归故里,赵昀不肯,便改任资政殿学士。

赵昀又召崔与之参政,崔与之曾经为四川制置使。朝廷召他为礼部尚书,他竟乞求回广州,不肯受命,自此屡诏不起。此时粤东摧锋军作乱,朝廷诏授他为安抚使。摧锋军被调到建康驻守,长达四年。撤离卫戍后,没有过五岭,又在江西逗留了四年。这支部队转战各地,所向披靡。但是幕府不上报他们的功劳,驻守期满,又不让他们回广东。

摧锋军于是在端平二年七月,发动兵变。叛军由曾忠带领自江西经梅州返粤,焚惠阳,长驱至广州府城,知广州府连夜逃遁。崔与之当时在家闲居,见事态严重,便率领民兵,带病登上城楼与叛军相见,查问叛乱原因。叛军一见,立即拜伏于城下,说明兵变缘由。崔与之派弟子李昴英、杨汪中坐吊篮从城墙上缒下,到叛军中晓之以逆顺祸福道理,宣谕允许叛军自新。叛军大部分人归家散去,曾忠带少数人退踞端州。

朝廷得知广东出事,任命崔与之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崔与之临危受命,在家中理政,命提刑彭铉暗中讨捕残余叛军。受调的各路军队会合,崔与之指挥他们合围叛军,并且对叛军进行政治瓦解,使叛军尽数投降。崔与之仅将曾忠等几名首领以军法处死,降兵分散编入各军,兵变平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