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同人小说>木匠王爷> 第417章 李纲守卫汴梁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7章 李纲守卫汴梁城(1 / 1)

赵想了想,就让高俅走武官之路。因为武官对出身的要求不严,只要有功名就行。赵佶的意思是让高俅到下面去镀镀金,也没指望他真能建功。边帅刘仲武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来镀金的,于是格外帮衬。恰好,高俅在边关的时候,宋朝在边境打了几个少有的胜仗。高俅升迁的资本,就顺便有了,最后他做到了殿帅,掌管禁军达二十余年。

高俅主掌军权的时候,宋军已没多少战斗力。高俅不是军事家,不可能对宋军带来明显的起色。高俅不是寻常之辈,在为官弄权上很有手段。他乖巧善佞,对皇帝百般讨好。他迎合赵佶好名贪功的心理,在军队训练上玩了不少花架子。高俅曾经主持军队争标竞赛,开始是吹吹打打,后面花样百出,颇为热闹,让赵佶看了十分满意。

高俅这个人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对有恩于他的故人不忘报答。刘仲武在边关对他的提携,之后他与刘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关系。刘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败仗,但他的仕途却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说了好话。刘仲武死后,高俅又极力向赵佶推荐其子刘锜担任大将。蔡京迫害苏轼及其家属,同为一殿权臣的高俅对苏轼一家并未落井下石。他不忘苏氏,每当苏家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颇为时人赞许。

再说赵桓送赵佶出都之后,白时中、李邦彦等也劝说赵桓去襄州和邓州,以暂避敌军锋芒。太常少卿李纲听说,请求上殿面议。他对赵桓说:“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陛下,您却打算弃而去之,这样做合适吗?”赵桓默然不答。

白时中、李邦彦说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李纲反驳说道:“天下的城池,还有哪个能有都城坚固?而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怎能丢掉呢!为今之计,应当整顿军马,团结军民,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赵桓问道:“谁能担任统帅,指挥抗金?”李纲答道:“白时中、李邦彦虽然不熟军事,然而身为宰相,抚慰将士,抵抗金兵,这是他们俩人的职责。”白时中十分生气地说道:“李纲莫非不能率兵出战吗?”李纲坚定地说道:“陛下如果不嫌我懦弱无能,让臣负责,我愿以死相报!”于是赵桓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负责保卫东京,抵抗金军。

正在这时,内待前来催促说道,皇后已经准备好动身离开。赵桓一听,脸色都变了,急离座道:“朕不能留在这里了。卿等不要留我,朕要同皇后一起启程。”李纲跪下,一边流泪,一边磕头,以死挽留赵桓。赵桓这才稍稍安定了一些,对李纲说道:“朕今接受卿的请求留下来。治兵御敌之事,由你全权负责,万万不可稍有疏忽。”

当天夜里,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连夜进宫,又劝赵桓尽早离京,赵桓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动身。第二天早上,李纲入朝,走到午门,看见禁卫军整装待发,皇上的乘舆也准备好了。李纲知道赵桓又改变了主意,他着急地大声问禁卫军道:“你等究竟愿意留下守卫宗庙社稷,还是愿意随皇上逃跑?”禁卫军齐声答道:“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死守京城!”

听了禁卫军的答话,李纲急忙入宫,对赵桓说道:“陛下已答应留下,怎么忽然又要启程?六军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以死守城。陛下强迫他们护驾出走,万一中途四散回都,谁来保卫陛下?况且金兵已经很近,探知乘舆尚未走远,用健马快追,怎么抵挡得住?”赵桓这才醒悟,下令召回皇后。为了稳定人心,李纲立即晓谕军民说道:“圣上主意已定,决心守城,敢有再说离开京师,扰乱人心者,斩!”禁卫六军一听留下坚守,一齐高呼“万岁!”

李纲正在部署守城,金军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驼冈。牟驼冈是宋军养马的地方,两万匹军马和大批草料,都落入金军手中。赵桓得到消息,顿时大吃一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李邦彦说道:“都城兵微将寡,勤王兵一时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没有别的法子。”李纲反驳道:“金兵孤军深入,所带粮草不多,不必那么怕他。万一出战不利,可以闭城固守。同时,急催各路勤王之师火速前来,那时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打败金军,割地求和的事,千万不能干!”

这时白时中已经畏惧辞官,李邦彦为太宰,张邦昌为少宰。赵桓接受了李邦彦的意见,派使者前往金营商议割地求和。使者走到半路,碰上金军的使者吴孝民,于是宋使又领着吴孝民回到开封。吴孝民还没有见到赵桓,金兵先已攻城。幸亏李纲事前预备,把蔡京家的山石运来叠门,坚不可破。到了夜间,李纲招募敢死士一千人,缒城而下,杀入金营,砍死了酋长十余人,兵士百余人。干离不也疑惧起来,率兵暂时退走。

次日,金军使者吴孝民问纳张觉的事,并要索交童贯、谭稹等人。赵桓说道:“这是先朝事,朕没有开罪邻邦。”吴孝闽随即对赵桓说道:“上皇既然已经禅位,过去的事情不必计较了。请少帝同大金重新结盟修好,派遣亲王、宰相前往我军请和。”赵桓问大臣们道:“谁可以担任去金营请和的使者?”李纲请求派他前去。赵桓说道:“你身负守城重任,国家安危,系卿一身,岂可离开?让李棁去吧。”

前往金营议和的使者确定后,大臣都退了下去,只有李纲留下不走。他问赵桓到底为什么不派自己出使金营。赵桓回答道:“卿性格刚直,前去议和不合适。”李纲奏道:“金兵大军即将兵临城下,勤王之师又没有到来,暂时议和也可以。但议和的条款要恰当。否则,会招来大祸,宗社安危在此一举。李棁柔懦,恐怕有误国事。敌人是贪得无厌的,必然会提出苛刻的条款。只要朝廷举措适当,敌人就会见机退去。如果朝廷迫于金军威势,答应他们的全部要求,金军就会轻视我们,那样后患无穷。”赵桓不听,仍让李棁出使金营。

李棁到了金营,见干离不南面坐着,两旁站着兵士,都面带杀气。他胆战心惊,慌忙再拜帐下,跪行上前。干离不厉声喝道:“你家的京城,我本来旦夕可破。为了给少帝情面,想存赵氏宗社,这才停兵不攻。你们应该知道我的大恩,要遵我这几款条约,我自然退兵。否则立即屠城,你们就不要后悔了!”说完,就取出一纸,掷给李棁说道:“这便是议和约款,你拿去罢!”

李棁吓得冷汗直流,接纸随意看了看,也不管里面写的什么,只是喏喏连声腿出。干离不又派遣萧三宝奴、耶律中、王汭三人,和李棁进城,等着取结果。次日,金兵又攻打天津、景阳等门,李纲亲自督战。他又命敢死之士,缒城出战。他任命何灌为统领,自卯时到酉时,和金兵奋斗数十百合,斩首一千多级。何灌也受伤多处,大喊而亡,金兵被迫退去。

李纲入宫议事,见赵桓正与李邦彦商谈和约,案上摆着一纸,就是金人要索的条款,由李纲瞧将过去,共列四条: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尊称金帝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

李纲坚决反对这些条件。他说道:“金军索要的金帛,竭尽天下之财,都无法满足,一个京城怎么会够呢?三镇是国家的屏障,割给金军,以后还怎么立国?至于人质,宰相可以去,亲王不能去。应该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同金军商谈条件,说明哪些可以答应,哪些不能答应。只要谈几天拖延时间,勤王大军就会到来。那时金军所提条款虽然不能实现,也不得不赶快退去。届时再同他结盟,他就不敢轻视我们,和平局面才可以长久。”

李邦彦说道:“敌人狡诈,怎肯让我们拖延?现在都城都保不住,还管什么三镇?至于金币牛马,更不用计较了。”张邦昌也随声附和,赞同和议。李纲还想再辩,赵桓却对李纲说道:“卿你先去指挥军事,此事慢慢商议。”

等李纲一退出去,李邦彦等极力劝赵桓接受条款。赵桓只顾目前,就全部答应了金军的条件。等李纲得知,已来不及劝阻,只能愤懑满胸,嗟叹不已。可是此时国库早已空虚,哪有那么多金银?赵桓只好下令在京城尽力搜刮,因此搞得家家不安,人人惊恐,全城乱纷纷,朝野闹哄哄。

就是这样,赵桓也只得到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民间已空,远没有达到金人要求的数目,第一条不能按照约定,也只好陆续筹措。第二条就让人先奉送三镇地图,第三条交上誓书,第四条就是派遣人质问题。赵桓派张邦昌为计议使,侍奉康王赵构去金军为人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