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帝月谋> 第191章 抢夺推荐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1章 抢夺推荐帖(3 / 3)

汪博亦不去求,早早在二门上候着汪德兴,说了这推荐帖的事。

汪德兴打量着汪博。

汪博连连揖手,“父亲,能不能进白泽书院甲班,儿子就在此一举了,儿子已经二十二了,不能再耽搁,儿子想进甲班,这可是往进士一冲。上一届大考,甲班六个班学子近二百人,得中的进士一百四十三人,剩下的不是同进士便是未参加大考的。父亲……”

白泽书院成为大周最出名,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书院,大周各地谁不以考入、进入白泽书院读书为荣。

只是想直接考入甲班太难了,这最后一年,甲班必是讲究破题、押题的技巧,这些东西是在外头学不到的。没见先帝时的学士、大学士都进去做甲班学子的先生,有他们在,这高中只是早晚的事。

汪德兴道:“你右娘那儿有推荐帖的消息,你从何听来?”

“父亲,是右娘求了晋国夫人,她原是要替六妹妹的徐三郎求的,当时求帖时,有好几家夫人都知道。今儿四妹妹因着这事回府来求,自家兄弟都没进甲班,她倒是巴巴地替她夫君求,就王郎那德性,连白泽书院都没考中,就想直入甲班读书,这不是打晋国夫人的脸面。”

白泽书院甲班更出名,一是因其中进士的人数比例之高而诱人,二是因甲班的先生出名。从乙班晋入甲班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偏甲班拢共六班,每班从二十五至三十五人不等。今年十二月,更有天下各地的名门公子、寒门才子来应试,个个都想在下场赴考前拼一把。

腊月十二那天,进入白泽书院考试的人就高达一千人,偏只录取前五十人,这竞争何其激烈自不屑说。

他才是汪家人,他得中,自比王郎高中要有脸面得多。

再有徐三郎的事,就如四妹妹所说,六妹妹还没过门呢。

汪德兴与汪博进入金桂堂时,汪诗正与汪琴在拌嘴,汪琴直骂汪诗胡说八道,汪诗却信誓旦旦地说徐三郎不是个人,明明有了未婚妻、有婚约,还在外头勾搭小商户家的姑娘。

汪德兴厉喝一声:“住嘴!”

汪诗、汪琴被吓了一跳。

汪诗很怕汪德兴。

汪琴含着泪道:“爹,四姐姐说徐三公子坏话,订亲前,你和娘打听得清清楚楚的,徐三公子是端方公子,哪里会做出这等失礼之事。”

汪德兴沉着脸,只片刻,阴沉不见,暖声笑问:“如兰,你真求到晋国夫人的白泽书院的免试推荐帖了?”

陶如兰扫了一眼,“那是我给徐三郎求的,原想着他若考进去便罢,倘若考不进甲班,便……便给了他用。他虽在乙班求学,可明年秋天是乡试,翻过来后年春天就是大考年,我希望他在娶琴儿时,能入仕为官。”

汪博也好,王公子也罢,与她没多大干系,她是为了汪琴谋划,若未过门就在婆家有了好感,将来嫁过去,日子亦能好过些。

汪博忙唤一声“右娘”,“你怎这般糊涂呢,儿子也在乙班,你问问我先生,是他学问好还是我学问好?恁的给他不给我,我都升不上甲班,他就能成了?”

汪诗没想到中途,二哥亦跳出来争,“二哥,你年纪尚小,可我是女儿家,就这几年青春美貌,这事关我一辈子……”

“事关你一辈子的事,你就要牺牲我来成全你那不争气的夫君?”汪博说什么也不会让,他一直觉得,自己的才华就只差一点,若有甲班那些名儒指点,肯定能中进士,“我已经是举人了,再苦读一年,定有机会中进士。”

汪德兴道:“博儿说得没错。如兰,徐三郎年纪还小,以他的才学,定能靠自己本事学问晋入甲级,推荐帖就给博儿罢。他若入仕,无论是我们府还是你,脸上都有光。”

汪琴切切地望着陶如兰,说好是给徐三郎的,她都悄悄把这事告诉他了,要是发现没有,这可怎么办?她亦没脸面。

她灵机一动,忙道:“爹,这事怕是不成,晋国夫人行事谨慎,我们求推荐帖,她定要了晓对方人品,要品行高洁才会推荐,帖子上已写徐三郎名讳。”

汪博语重心长,这个妹妹和四妹妹一样都是女生外向,“六妹妹,你也是读书人,咱家几位姑娘,有谁上过正经的书院,你可是读过书院的,你……怎……说出这等话。君子端方,你可是女君子,怎能睁眼说瞎话。”

他待汪琴是不同的,认为这个妹妹是家里唯一能与自己谈学问的才女。

汪琴被他一堵,不知如何接话。

汪博却颇有些得意。

汪家兄弟里头,他得中秀才后考入了白泽书院,如今已经在里头读了两年,学问自是够的,自认为连汪翰都不如他。

当年汪翰还搏了个皇城四大才子,自打有了白泽书院,他那才子的名头都不知道换过多少回。一个连白泽书院都考不进的人,也配称才子,白泽书院可有一千余求学之人,哪个不是风度翩翩,满腹诗文。

汪德兴亦不多说,“如兰,明儿上午,我陪你一道去晋国府拜访,一起去求推荐帖。”

汪诗几乎站立不稳,抱住汪德兴的腿,“爹,我是你女儿,你不能见死不救。爹,不给我推荐帖,王家可真没我活路。”

汪德兴狠声道:“昔日还有举人老爷,是你自己挑中现下这门亲事。你瞧不中的应天府举人,你看看人家,昔日耕读人家,现下官宦门第。”

当年冯昭给的名单里,还有一户应天府严举人,安乐伯府瞧不上,陶如兰就推荐给了汪家三房,汪太太派人去应天府打听一番,在严举人家附近的邻里没有夸的,只说虽兄妹好几个,但这家的公子、姑娘全是知书达理的,且都是一母所出,兄弟姐妹的感情极好,家里过得不错。祖上留下了田庄六百亩,还有一家杂货铺、一家文房铺子。

就算是这样,这位严举人一边照应家里,人家亦轻轻松松地考中了举人老爷,汪家一听这是个好的,没几日就派了媒人上门说合。对于严举人提的什么他是长子,得管底下弟弟妹妹的婚嫁,汪三太太一口应承。

这不,四年多前,汪家的汪书敏嫁过去了,而今生了一双儿女。严举人的二弟对读书天份差,但也是秀才。严举人与汪书敏一成亲,就带着严二郎指点、教会其打理庶务、家业,学得三个月,严二郎什么都会了。严举人在家潜心苦读,又有汪三老爷走了门道,寻了会读书的姻亲朋友,带他拜访了几个,这般指点了几回,严举人竟在上届时考中了进士,虽然名次不前不后,但这对汪家三房也是意外之喜。

提到这事儿,胡氏对汪家三房简直是又嫉妒又恨,汪词的夫君是她挑剩不要的,这严举人也是她不要的,结果这两家都比她相中的要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