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葬元> 第687、688节 御前军议,三路北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7、688节 御前军议,三路北伐!(3 / 5)

六千万,比起唐国如今十五州的七千万要少。而且元廷的六千万人口,原四大汗国还占了大半,还包括了高丽人。

起码人口上,唐国占据明显优势了。

“兵力上,元廷还能调动一百四十万大军。不过,有三十万骑兵在原四大汗国。北方兵马八十万,高丽兵十万,辽东四大兀鲁斯还有二十万。”

“我军暂时不用管西方元军,辽东军和高丽军,只管北方元廷直接掌握下的八十万大军就成。”

“这八十万人,蒙古骑兵十五万,色目骑兵二十六万,克尔钦军(西北河北汉军)十四万,哲里木军(河南齐鲁汉军)十七万,新汉军九万。”

“关中本来元军不多,可近期元廷一直在增兵关中,如今关中已经有元军十五万。蒙古色目骑兵七万,克尔钦军五万,哲里木军三万。越拖下去,关中的元军就越多。”

崔秀宁说完,总结道:“总之,关中不好打,但打下来能守得住。江北也不好打,打下来也站不稳。”

李洛道:“打关中,是大略所在,无需再议。你们说说,如何隐瞒元廷?”

“在长江和沿海虚张声势,做出渡江或登陆姿态,朕认为很难瞒得过元廷。”

从元廷一直持续增兵关中就知道,忽必烈很清楚李洛的战略目标,也知道唐军的软肋。

文天祥道:“那就真渡江,真登陆!干脆不要虚张声势,兵分三路真刀真枪的北伐!”

“等到关中到手,另外两路再撤回来。不过,这虽然是阳谋,损失却很大。”

陈淑桢和江钧也认为,真渡江,真登陆。

其实李洛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拿不到注意。很明显,这个打法会增加很多伤亡。

而且,另外两路还可能失败。

可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能拖住元军增援关中了。

李洛将几个太尉都这么说,也咬牙拿定了主意。

“那就这么干!水师运载十万人登陆齐鲁,威胁大都。长江水师掩护二十万人渡江攻打江北。十二万人攻打关中!”

“东路军肯定打不过,登陆之后就依托海岸防守。中路军不要分兵,拿出渡过淮河攻占洛阳的架势,牢牢钉住江北元军,不让他们增援关中。”

“文先生,中路军就交给你,元军要是仍然增援关中,就干脆拿下淮南。”

文天祥领命道:“遵旨!不过,中路军有二十万人,事关重大,臣请陛下调拨两万火器兵。不然,臣没有把握将大军带回江南。”

他的要求一点不过分。江北可是有元军骑兵重兵集团的,光淮南就有十万骑兵,汉军也有七八万。火器兵少了,步兵为主的唐军孤军深入,很容易大败。

为何中军军最多?因为面临的元军更强,还需要保持攻势一路北推,不然无法牵制元军不支援关中。

“准!拨你四个火器旅。”李洛毫不犹豫的答应文天祥。

“陈淑桢,东路军交给你。登陆之后防守即可,有海军舰炮支援,朕只给你一万火器兵。”

陈淑桢领命道:“遵旨!”

李洛道:“这西路军,朕就亲自出征,以五万人从武关经商洛,蓝田入关中。以七万人从剑门入汉中,攻占大散关。江钧,武关这路偏师就交给你,拨你一个火器旅,一万骑兵。”

“遵旨!”江钧也领了军令。

文天祥皱眉道:“陛下御驾亲征,攻坚克难,却只率领七万人,是不是太少了?万一有个闪失,那我大唐危矣!”

汉中很难打,大散关也不好打,作为皇帝只率领七万人攻打元军重兵防守的战略要地,实在太冒险了。

其他人也对李洛的冒险表示担忧。

杨汉明道:“请陛下增兵三万,各州驻军宁愿少一些,也不能让陛下冒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