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葬元> 第635、636 文太尉誓师南征…大理王密议北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5、636 文太尉誓师南征…大理王密议北伐(3 / 3)

真的打不过啊。

李洛又这么精明,这么冷静,一点小错都不肯犯,大梁没有侥幸的可能。

所以,萧焱为了归唐后的富贵,萧焱立刻就下令,准备派出使者奔赴大理,商议乘唐军南征分兵,联合攻唐。

萧焱还煞有其事的拟定了一份军略:

倘若南征唐军无法速战速决,那么就由梁军攻打江西,宋军攻打福建,而由大理军攻打四川。

之后,梁军宋军各自固守江西和福建,大理占据四川,将唐国的势力压缩在江浙一带。

如此一来,唐国丢掉四川,福建,江西,就不足为虑了。

而三国都有好处。

实事求是的说,这个计划既不保守也不冒进,还是很能打动人的。毕竟,唐军已经抽调十几万兵马打安南了,本土兵马最多二三十万。而三国联军最少六十万,很值得冒险了。

只要三国一出兵攻唐,那么大义就立刻转到李洛哪里。天下人就会知道,李唐起兵攻打安南的元军,而三国却不顾抗元大局,乘机主动攻打唐国。

那要是被唐国腾出手来灭掉,还冤枉么?

就是后世史书,也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着:三国攻唐,大败,遂亡。

萧焱忍不住叹息,唐王是既要里子,又要面子,可谓便宜占尽啊。

“你看看这个方略如何?你觉得可以,那就这么办。”萧焱派出使者前,还是征求了辛苦的意见。

朱雀门之变后,辛苦虽然没有走到台前,大所有人都知道,她是梁国最有权势的女子。

而且她虽然年幼,可心机手段当真了得。前不久,一个豪族官员奏请萧焱,不要让光明公主参与朝政,得罪了她,结果几天后就不明不白的死在青楼。

而且死的很蹊跷,很丢人。

如此不择手段而又不留下丝毫把柄,这就可怕了。

辛苦看了看方略,“我听说,段庆小心勤慎,他未必会上当。攻打四川的事,他可能胆子还是不够。”

萧焱道:“引诱大理军北征四川,是唐王想干的事。可要是段正不敢出来,那就没办法了。”

辛苦道:“这个任务完不成,那李洛以后可能就会冷落我们了。没有权势的富贵,那还是富贵么?大理兵马不少,又擅长山上打战,地利优势太大,必须把他们引出来。他们,就是我们的投名状。”

萧焱听到投名状心中一跳,可也承认辛苦这个词用得很对。

可不就是拿大理当投名状么?

萧焱皱眉,“那你说怎么让段正一定出兵?”

辛苦笑道:“写信给你妹妹啊,她可是大理皇后,让她力主出兵。”

“萧畾?”萧焱摇摇头,“她是女流之辈,军国大事,她如何插得上嘴?”

“不试试怎么知道。”辛苦说道,心想你虽然是萧畾的兄长,但我比你更了解她。哼,你以为段庆是怎么死的?

“好。那我就以唇亡齿寒,大梁独力难支为由,让她说服段正主动出兵。”萧焱开始写信。

半月之后,羊苴咩城的大理皇帝段正,终于见到梁国的使者,当然,宋国的使者也在。

段正此时已经当了一个多月的皇帝。

说起来段庆父子也很有手腕。大理复国不过大半年,就迅速安抚了各家贵族酋长,软硬兼施,又拉又打,将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

大理的前身是南诏,那可是能和吐蕃和大唐硬碰硬的狠角色。历史上很长时间内,大唐和吐蕃都拿南诏没办法,有时甚至被南诏打的头破血流。

可如今汉化数百年,大理人早就没了当初乌蛮时代的野蛮彪悍,军力下降的厉害。

但再怎么样,大理毕竟是高海拔山地,民风彪悍,战力力也差不到哪里去。

此时得大理国,还有三百多万人口,能轻易征发二十万兵马,军器盔甲也俱全,俨然一小霸。

而且大理军中的毒箭手很多,一旦敌人中箭,就算不是也会残废。

实力绝对不可小觑。

“两位贵使,贵国的意思我都明白。三国联盟不是一句空话,唇寒齿亡的道理,朕如何不知?”重新改回大理皇宫的佛寺之内,端正一声黑色蛟龙袍服,正对梁国和宋国使者说道。

“可是,大理胜在地利,四川唐军数量不少,倘若离开大理主动出兵北征,那就失去地利,人和又不在我,难呐。”

“唐军十几万大军南征安南,很可能攻打大理。到时我大军却在四川,这如何得了?”

他当然很想要四川,做梦都想。可他不敢打。

要是大败,哪怕固守,也很难守住大理了。

大理复国不久,经不起大败了啊。

宋国使者说道:“陛下,安南元军和越军加起来可是有十几万人,文天祥不过一介书生,大宋叛臣,他又不是李洛,说不定在安南大败,或者进退维谷。如何还有力量北征大理?”

梁国使臣也道:“不错。陛下,唐国国内的兵马,不算水师,最多还有三十万。除了留守地方的兵马,能拿出来野战的,最多二十几万。而我三国光是能野战之兵,就超过六十万!”

段正皱眉来回踱步,半响还是摇头道:“此事还是暂缓在议吧。就算出兵,那最快也需要两个月才能齐备。”

两国使者很是失望,他们算是看出来了,段正宁愿固守门户,也不敢冒险攻打四川。

可大理要不出兵,那这计划就难以实行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ps:蟹蟹大家,今晚就到这了,晚安。求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