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葬元> 第643、644 李洛,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3、644 李洛,太可怕了,太可怕了啊(3 / 3)

苦儿,还是你聪明!

哈哈哈!

萧焱看着孤军冲上去的五万禁军,他知道,他葬送了大梁最忠心的兵马!

完了!

“传令!撤!”萧焱忍住吐血的感觉,干脆利落的传令骑兵撤退。

军令一下,他根本不敢多待,就率领骑马往西冲去。

为今之计,只有趁着战场混乱,逃走!

“轰隆隆——”八千骑兵看着皇帝紧急撤军,二话不说就调转马头,轰隆隆的跟上。

与此同时,几万梁国禁军也陷入绝境。

三千陌刀士上前,大砍大杀,杀的装备重甲的敢死军死伤狼藉。三万唐军猛烈冲击,两边唐军一围,萧梁禁军顿时崩溃了。

“陛下跑了,此战已败!放下兵器投降!”董虎臣等大将传令,打出投降的旗语。

此战大败,陛下都逃跑了,将军们都下令投降,梁军士卒们当然无法拒绝,只能纷纷放下兵器。

十几万大军,一起“投降”。

从开战到现在,不到半个时辰就结束了。古往今来,都没有这样的仗了。

紧接着,五千唐军女真骑兵就绕过纷乱的战场,追击萧焱。

萧焱怨念滔天,拼命的打马狂奔。这个男人已经彻底丧胆,只想一心逃走。

这个男人,终究还算是个聪明人。此时他很清楚,大梁完了。

他再也没有什么侥幸之心。

他肯定,赵宋和大理很快就会步自己后尘。唐军如此凶悍善战,如何能在安南被困数月?那必是李洛的陷阱无疑。

所有人都被他耍了。

为今之计,梁国已经不可留。唐军很快就要乘胜西征,像是摘取一颗熟透的桃子那样,将梁国收入囊中。

而大梁,已经没有任何反击的力量。

算了吧。就算垂死挣扎,负隅顽抗,最终也逃不出李洛的掌心。结果不过是让梁国百姓死的更多。

不能再打了。

但是,一定不能落在李洛手里。

逃!逃入大理。

那里山高林密,起码暂时可以栖身。

梁国骑兵带的马还是不少,速度不慢。他们经过幕府山古道时,点起大火烧了早就准备好的木柴和火油。

这是萧焱为了以防万一准备的退路,用来阻挡唐军追兵的。

等到唐军骑兵追来,发现古道已经被冲天大火阻挡,根本过不去,又没法子灭火。骑兵又不好翻山越岭,等到火灭了能过去的时候,已经耽误了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之久,配备双马的梁军骑兵起码已经在百里之外,那肯定是追不上了。

骑兵将领石抹怀德只能恨恨回去复命。

却说萧焱一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路往西南而去,竟然不敢回江陵。

为今之计,他只有收拢沿途城池愿意跟他走的驻军,逃到大理。

“大王,臣无能,竟然被大火所阻,追丢了萧焱。”石抹怀德回到大营请罪。

李洛没有怪罪,“罢了。萧焱并不蠢,没那么容易捉到他。寡人猜测,他一定不敢回江陵,应该会逃往大理,投靠萧畾。”

李洛的神色有点古怪。大理主力在益州,要是萧焱率领残部进入大理会怎么样?

这兄妹两人,可都是很会搞事情的啊。

李洛早得到南秀的情报,说萧畾已经准备好退路,一旦大理守不住,就退往天竺,在天竺打下一块地盘称王称霸。

说实话,李洛得到这个情报后,不得不为萧畾点了赞。

好主意啊,算是条退路。就天竺那些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王公,挡不住来自华夏的铁骑。萧畾只要率领两三万华夏兵马进入天竺,灭掉一两个小国还是有可能的。

打扫完战场后,统计结果很快呈报上来。

伤亡之少令人惊讶。

唐军的总伤亡竟然只有四千来人,战死的一千七百。

而梁军有十二万人被歼灭,投降的团练和禁军有三万多人。董虎臣等人的兵马,算作投诚,不算俘虏,仍然由董虎臣等人统领。

交换比实在太过悬殊。

赢得也实在太过于轻松。这当然是因为董虎臣等人。

唐军仅仅在分宁修整了一天,就兵分两路。一路由萧北率领,去梁国江陵。

一路由武岩率领南下,经过梅岭直入广东。

随着梁国在分宁大败,三国局势急转而下。

闽州漳浦的许淑桢,也主动对宋军发动了进攻。

许淑桢所带的火器兵更多,有足足万人。还有五千骑兵助战。

二十一万宋军,虽然占据了三倍多的兵力,却一上来就被凶狠的火炮打掉了士气,又被火铳兵主动靠近射击,死伤惨重。

宋军无奈之下全线出击,又遭到唐军火炮葡萄弹的轰击,还被占据优势的唐军骑兵趁势冲杀。

宋军损失惨重,战果低微,士气低迷,进退失据,只能转攻为守。

等到第三天,唐军终于对士气低落的宋军发动了总攻,就连火铳兵,也端着刺刀冲锋。

宋军以三倍兵力,却硬是扛不住战力强悍的唐军。激战不到半日,就全面崩溃,兵败如山倒。

他们仍然低估了唐军的凶悍。

唐军以伤亡七千余人的代价,歼灭宋军五万余人,俘虏十余万人,林桂芳被俘,陈大举率领几万残兵逃入云霄山。

陈淑桢修整两日,就乘胜进入广东,一路势如破竹,兵峰直指广州。

得知漳浦大败的广州宋廷,顿时犹如末日降临。

赵良钤再次使出了祖宗的看家本事:逃。

赵良钤当然不是没有万一战败的准备。所以在得知漳浦大败,唐军入寇后,他虽然捶胸顿足,哭嚎太庙,却也没有太过慌乱。

很快,一道以太上皇名义拟定的太上诏书就颁发下来。

“门下!诏曰:朕以太上,不问国事。今闻南洋风物之佳,悠然向往,何不巡之?乃命三军出海,海狩南洋…钦哉!”

赵官家的“海狩”诏书一颁布,早就准备好的五万禁军,就抛弃一切,只携带盔甲兵器和图书典籍,登上海宋的数百艘海船。

等到陈淑桢离广州还有两日距离,赵良钤就率领五万禁军,数百文武大臣,洒泪起航。

船一抛锚,赵良钤就泪落如雨,忍不住赋诗道:

“数年王业苦偏安,江南竟也隔千山。不意崖山国破事,再做悲曲奏岭南。三立社稷江山日,四辞宗庙太祖前。沧海茫茫无归处,何处可祭大宋天。”

此诗一出,遗老们也都黯然泪下,却又纷纷劝导。

“太上皇勿忧。南洋还有我大宋基业!再开社稷,大兴教化,还是大宋天呐!”

赵良钤默默看着陆地,大声道:“李洛!这南国江山就与了你罢,好好做,好好做!”

言迄,下令开船。

巨大的船队浮海而下,早就被驻扎安南的唐军水师探知到。但得到的命令是,不拦截他们,放他们去。

梁国宋国数日间连接惨败,梁主和宋主都惶惶如丧家之犬。可在益州的大理皇帝段正,却还没有收到消息。

和大理军对峙的唐军,也没有主动进攻。

朱颔和杨汉明在等。等到段正接到宋军和梁军大败得消息,必定方寸大乱,军心浮动。

但那时,就狠狠一击。

定要灭了大理军主力,然后乘胜攻入大理。

此时的大理军营内,段正一脸忧虑。

和唐军对峙快十天了,唐军一直没有进攻,而他也不敢轻易进攻。

唐军虽然兵马较少,可一直以来兵锋极锐,已有虎狼之唐的威名。他委实没把握。

他也在等。等东方的好消息传来。只要宋国和梁国胜了,他就发起总攻。

要是东边败了,他就只能赶紧撤军,退回大理。

ps:今天就到这了,朋友们晚安。一章搞定两国哦,快吧,求支持,蟹蟹!晚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