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坚壁清野+团练(1 / 3)

襄王府,吃完饭准备看书的崇祯闻听朱长淦的话语,也不禁浑身一震。

对于杨嗣昌的指定的策略,崇祯深以为然。

他甚至抓着杨嗣昌的手,悲痛欲绝的说过:“用卿恨晚”!

与杨嗣昌促膝长谈了整个晚上,怎么会失败?

从理论上讲,采用这样的策略,流民军无法在一个地方经营,获取不了资源,既无法抢夺钱粮做军饷,也无法裹挟平民,再将他们堵在一个狭小的地域里面,即便大明朝的军队不动手,也会自己溃败啊!

“不会的……这种策略不成,哪里还有其他法子?”

……

杨嗣昌也是一脸的懵逼,他这次来找皇帝,其实很大一方面是来告别的,他准备南下督师了。

却被皇帝这么一说,脑子顿时就“嗡”的一声,有些头重脚轻。

朱常淦摇着头点着其中的两点道:“要实现你所谓的这個宏大战略,扩充军队是必不可少的。但依照现在大明的财政,别说扩军,朝廷连现有明军的军饷都发不齐。”

“陛下……”

杨嗣昌张口却被朱常淦给截断,“我知道你给朕出的“馊主意”,朝廷加征剿饷、练饷嘛!”

“可你有没有想过,百姓为何造反?活不下去的才造反。”

“你还继续加征,你所谓的“均输”不就是逼迫那些原本还能活下去的人,也活不下去,落草为寇吗?”

“今天你灭了高迎祥,明天就会跳出来李自成、张献忠,后天跳出来张二刘三……到时候,吃不饱的人太多了,怎么也杀不完,永远不可能安宁!”

“按下葫芦,抬起瓢的事情,朕不以为是多好的主意。”

“……”杨嗣昌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他和朝廷何尝不清楚这一点。

经理南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山西、陕西七省军务的卢象升就公开反对并提出过更优的“因粮输饷”。

即只向官绅富户加征,但其中阻力整个朝廷也都懂,更重要的是皇帝不愿意出面来抗压力并拍板。

……

崇祯攥着手指,脸色难看,“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的多吧?”

在他看来,杨嗣昌是在在马上渴死和饮鸩止渴中选择了后者,先活着再说。

崇祯也是寄希望于杨嗣昌的的战略能迅速成功,以取消加饷、降低危害。

朱常淦摇着头,“饮鸩止渴,渴止不住,反而最后肠子烂掉,永远失去活下去的机会。”

大明朝流民军滚雪球滚的这么快,与明末三饷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杨嗣昌的的战略构想是建立在“赌”的基础上,既在赌平叛能不被干扰的迅速成功,也在赌皇帝和朝廷的挤出来所有的钱粮意志与态度。

但这种赌,失败的几率太高。

农民起义军打的是游击战,大明朝调拨的人马越多,越容易在局部出现破漏,而且人马越多,效率也越低下。

李自成、张献忠多次逃出包围圈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就如张献忠后来想的法子,只要包围圈里的流民军合兵攻击一处,一处破则全网破。

张献忠就和罗汝才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轻松的从巴州冲破包围进入四川。

当杨嗣昌调兵遣将重建包围圈,大量的明军被牵制往四川、汉中时,张献忠又从巴州突破封锁,重新回到已经“没网”的湖广。

张献忠为此还写了首嘲讽杨嗣昌的打油诗,“好个杨阁部,离我三天路”。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策略也因此破产。

“陛下,您的内帑中不是有……”杨嗣昌低声的说了一句,那意思是想从皇帝的内帑之中先预支一些钱出来。

朱常淦眉头一挑,一口回绝道:“朕的内帑没钱,只是暂时替国库保管而已,眼下大明用钱的地方甚多。”

杨嗣昌嘴角抽搐,心里道:“那伱倒是把钱给户部啊,户部那边有了钱,我好去那边划拨。”

朱常淦又拿过来卢象升的奏疏,用手指点着说道:“朕以为,这钱还是要从官绅富户来出。”

杨嗣昌脸色难看,“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