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97 南北两线(2 / 2)

其中,蒲津渡口也就是蒲坂,如今由梁国所控制。

龙门渡口毗邻壶口瀑布,相距仅数十里,与下游的风陵渡口一同被虞国掌握。

风陵渡,因为上古时代黄帝的大臣风后埋葬于此而得名,位于黄河由南北流向转变为东西流向的转折处。

当然,桓熙对风陵渡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此时的风陵渡口已经被邓羌所占据,三万梁军精锐经由五座浮桥渡过黄河,对岸的虞军一触即溃,如今代替邓羌驻扎在弘农郡的,则是周楚带来的三万州郡兵。

桓熙与近卫义从们牵马渡河,权翼已经跟在了他的身后。

走下浮桥,踏上河东的土地,桓熙回头看向权翼:

“虞国河东太守吕婆楼与子良是同乡,对于此人,子良了解多少?”

权翼摇头道:

“吕婆楼早年间就跟随苻洪迁往了关东,这些年来,他一直驻守河东郡,事迹流传不多,其人才干如何,微臣不敢妄言。”

说着,权翼好像想起了什么,提醒道:

“不过,臣听闻吕婆楼的长子吕光,生有重瞳,此异象也,此子如今正在其父麾下,梁公不可不防。”

桓熙闻言,微微颔首,他当然不会对吕婆楼父子掉以轻心。

他同样对吕婆楼的了解不多,只知道房玄龄在《晋书》对吕婆楼的评价很高:王猛、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并有王佐之才。

在房玄龄的口中,王佐之才似乎有点掉价。

而史书中对吕婆楼的记载也很少,只说了是他向苻坚推荐的王猛,这说明吕婆楼此人至少是有识人之名的。

相较于吕婆楼,桓熙对权翼口中的吕光了解得更为透彻。

作为一个现代人,桓熙当然清楚所谓的重瞳不过是早期白内障的表现,但对方毕竟是原时空中,带兵凿穿西域的名将,也是后凉的开国君主。

哪怕权翼不提醒,桓熙也不可能对这样的人物掉以轻心,哪怕吕光如今也才二十一岁。

曾经很多对手就是因为轻视桓熙的年纪,而吃了大亏,桓熙又怎么会犯同样的错误。

前来迎接桓熙的邓羌突然开口道:

“吕光此人,我亦有所耳闻,不瞒梁公、权中书,我倒是想见识见识这个重瞳小儿的厉害。”

话音刚落,杨安便忍不住说道:

“杀鸡焉用牛刀,若是遇上吕光,还请梁公准许末将出战!末将必为梁公斩将夺旗。”

石越等人闻言,同样不甘人后,纷纷放出豪言。

桓熙见状,笑道:

“尔等不可掉以轻心,今日言之凿凿,倘若败给了重瞳小儿,只怕是要被人耻笑。”

口口声声重瞳小儿,桓熙说这话时,浑然忘了自己也才二十六岁,只比吕光早出生了五年。

说罢,桓熙遥望河东郡城的方向,想来,吕婆楼父子如今也应该得到自己渡河的消息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