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五十二章 一不小心又出风头了【6000字!求全订月票!】87/11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 一不小心又出风头了【6000字!求全订月票!】87/116(3 / 4)

柳铭淇自然是如此。

相比起柳铭观的兴致勃勃,柳铭淇眼神望着一个地方,旋即便开始了神游。

他在琢磨红薯的事情。

十亩地,除去吃了的,一共还剩下两万二千七百斤左右。

这里面他肯定不会一个模子来种植的。

种植的地方当然还是帝京府周围。

毕竟在千百年之后,论到红薯的主产区,帝京府都还是属于全国十强选手。

只不过少年会改变一些种植的方式,比如增加密度,比如增加浇水,比如说改变土壤环境等等。

种种的实验下,有可能红薯的产量得不到飞一样的提升,甚至有可能还会下降。

但这些实验却是必然的,它们会帮助柳铭淇总结各种经验,从而去告诉那些以后想要种植红薯的人,怎么才能种植得更好,产量更多。

只有这样,红薯才能快速的播种成功,才能更快的遍布在大康的每一寸土地上。

少年知道一线劳动人员的力量,所以这几天他都让人去记录那些照顾耕种红薯的府中下人的经验教训,准备总结起来之后,自己加上千年之后的那些知识点,就用做明年的种植手册。

……

时间就在这样的思索之中过去了。

随着礼部尚书李言的一声“时间到,众贡士考生放下手中笔,起立!”之后,一行的千牛卫便从头到尾的收了他们的试卷。

他们也很细致,每一份的试卷下面,都会隔一张厚点的麻纸,这样就避免了墨印会印到前一位考生试卷上的情况。

殿试可是很严肃的场合,哪怕是卷子收了,也没有一群人大呼小叫“解放了”,一群贡士们老老实实的重新坐下,准备听皇帝再说话。

没想到景和帝却没有主动开口,而是对下面的两位亲王道:“宁王,德王,今日你们看了这么多年轻才俊的做题答卷,有没有什么话是想要跟他们说的呀?”

两人齐齐的一愣。

心想之前没有人说过呀。

但皇帝问话,他们又不能不回答。

柳铭观本身就文采出众,起身朝着景和帝一鞠躬,然后转身对众贡士道:“孤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人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

我朝王者莫过于太祖,伯者莫高于太宗,无论太祖太宗,皆以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人主交于故,而后士乃进!

今诸位士子列于金銮殿上,受我大康皇帝皇恩浩荡,更当尽心竭力,辅佐圣君,乃可以扬名天下,书于千秋之后,此子子孙孙甚感荣焉,岂不慰乎?”

一群贡士赶紧站了起来,面露心悦诚服之意,还对着柳铭观鞠躬行礼。

“宁王殿下教诲,吾等不忘之,定身体力行之!”

柳铭观也赶紧的回礼,一举一动,颇有古之君子之风。

景和帝看得不经意的点点头,然后又把眼神望向了柳铭淇。

柳铭淇整个人有点懵。

我明明是来陪考的,怎么要我说什么了?

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我哪里懂你们这些东西?!

景和帝看到柳铭淇一直不动,不觉有些诧异:“德王,你怎么不说话?”

柳铭淇只能站了起来,硬着头皮道:“陛下,小臣想的东西,可能和今天的殿试没多大关系……”

“那也可以。”景和帝打断了他的说话,“只要你能启迪他们,让他们铭记于心就好了。”

皇帝现在已经很明白自己的这个侄儿了。

他能坐着肯定不站着。

眼下显然就是又想偷懒。

反正景和帝肯定不会相信他没有话说。

一个能说出“舍生取义说”的,一个能写出《劝学》的圣人,能没有点锦绣之语?

好吧。

柳铭淇也被逼上梁山了。

他站起来后,就横着在大殿里走着,思索自己又该贡献出哪一篇压箱底的古文来。

这样的经典古文,我自己可是所剩不多啊!

想要契合科举考试,又要像是铭观哥那样给他们鼓励,难啊!

少年虽然一直在踱步思索,没有说话,但旁边的人没有一个轻视的。

人的名,树的影。

千年难出的圣人站在面前,哪敢有什么质疑?

柳铭淇想来想去,就在景和帝有点不耐烦的时候,他就开口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