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玄幻小说>剑来> 第八百九十六章 日月皆如水上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九十六章 日月皆如水上萍(2 / 5)

老妪摇摇头,“不然就算公子是一位山上剑仙,还真不敢杀我。”

陈平安点头道:“一道天师府真人亲笔符箓,确实既是雷池禁制,又可以拿来当一张保命符。”

老妪看了眼那个蒲山黄衣芸,再收回视线,看着眼前这个一口桐叶洲醇正雅言的青衫男子,由衷赞叹道:“公子委实是慧眼独具,翻老黄历,检点内幕,如数家珍。”

三千年前斩龙一役,杀得天下蛟龙后裔、万千水族,纷纷停滞于元婴境,就此止步不前,至多走江化蛟,绝不敢走渎化龙。

世间再无鱼龙变化。

如今山河解禁,天下水族如获大赦,汇聚在白帝城那边的龙门,逆流而上,跃过龙门,只要能够成功跻身黄河小洞天,便可以一举获得文庙封正。

可惜龙虎山那边,再无天师府真人来此,为她揭走那张拥有浩荡天威的禁制符箓。

好像完全忘记了这件事。

叶芸芸喝了一口茶汤,气闷不已。

茶棚外暴雨骤停。

走入一位紫衣道人。

老道士如今身份,是梁国的护国真人。

龙虎山外姓大天师,梁爽。

老妪看着那个一身浓郁紫黄道气的老真人,熟悉,实在是太熟悉了,虽然并非当年那位龙虎山年轻天师,但是终于被自己等到了一位天师府真人,她神色呆滞片刻,蓦然嗓音尖锐,双手十指如钩,死死抵住干枯脸颊,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状若疯癫,近乎哀求,颤声道:“恳请天师取走符箓,求求真人法外开恩,我知道错了……”

老真人双手负后,根本不理睬那个神色悲苦的老妪,只是笑呵呵道:“这个世道,学人做好事,并不是件多简单的事啊,如果还想要善始善终,就更难了。”

梁爽来到火盆旁,轻轻按下想要起身的陈平安一侧肩膀,然后一起蹲着,老真人拿起那壶滚烫黄酒,一饮而尽,双指捻起一块通红木炭,擦了擦嘴角,再将空酒壶随手往后一抛,丢入那条敕鳞江中。

老真人依旧是自顾自说道:“就像我身边这位一见投缘的陈小友,何尝不是年少轻狂,容易不知天高地厚,故而意气用事、舍身成仁的事情,年纪轻轻就做过好几次了,侥幸不死,在外人眼中,自然是运气好三字就完事了,只是此间滋味到底如何,甘苦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陈平安取出两壶糯米酒酿,放入炭火中。

老真人等着酒酿渐渐温热,随口问道:“陈小友,既然那么喜欢看杂书,有无最为心头好的几篇传奇小说?先别说,容我猜一猜,有无温岐,若是有的话,可是那位温飞卿的那篇?嗯?”

“真人算人,堪称一绝。”

陈平安会心一笑,点头道:“晚辈最喜欢的三篇传奇当中,确实有那篇《窦乂》。”

其实当年使用化名,在一大箩筐的备用名字当中,这个名字罕见的窦乂,其实曾与曹沫并驾齐驱,如今打算将来跟刘景龙一起游历中土神洲,就用这个化名了。

老真人又问:“此篇最妙,又在何处?”

陈平安答道:“少年窦乂,曾经五年默默植树。想来此间滋味,唯有书中人甘苦自知,恐怕温飞卿都未能感同身受。”

老真人将那块炭火丢入盆中,抚掌而笑,大声道:“果然我与陈小友投缘,是大有理由的!”

作为真人梁爽的阴神,一切喜怒哀乐,皆无拘无束。

除了对话双方,茶棚内其余人,全部一头雾水。

曹晴朗和小陌,还有蒲山薛夫子,这几个读书人,当然听说过那位被誉为婉约词宗的“温飞卿”,只是他们还真不知道温歧写过什么传世的小说。

老真人这才视线上挑,看着那个早已匍匐跪地的老妪,说道:“求个什么,有用吗?”

老真人笑了笑,“何况已经不用求了,我不白喝你一壶酒。”

老妪这才惊喜发现自己身上的那道天师符箓,竟然不知不觉间,就已烟消云散了。

老真人提醒道:“莫磕头,小心折我寿,一怒之下,再给你贴张新符。赶紧起来吧,本就是福祸自招如开门迎客的事情,就不是什么求与不求的事情。”

老妪坐在板凳上,望向那位青衫剑仙,正色道:“禀告剑仙,当年是有位云游至此的年轻道士,从我这边买走了那只铁盒。我见他是太平山道士,对方还给我看了那块祖师堂玉牌,我勘验过真假,便答应了。只是老身要与陈剑仙说明白,当年铁盒之内,其实空无一物。”

陈平安心中了然,就是那个与背剑老猿一同造就出太平山内乱的罪魁祸首,对方隐藏极好,神不知鬼不觉,曾经确是太平山嫡传修士之一。

对方是蛮荒天下早就隐藏在桐叶洲的大妖之一,弯来绕去,归根结底,还是文海周密的谋划。

看来周密曾经对蒲山,确实是志在必得了。

老妪看着那个面无表情的陈姓剑仙,内心惴惴,下意识搂住一旁的少女,“她是我收取的唯一弟子,先前她冒冒然牵红线,也是我幕后指使,恳请老天师与陈剑仙就算责罚,也不要连累她。”

陈平安点点头,站起身,以心声分别与老真人和薛怀言语一句,一起走向茶棚外。

到了江边,陈平安停下脚步,望向那个不明就里的蒲山薛夫子,眯眼说道:“可以出来了,既然老真人在此,我觉得就没有必要躲藏了吧?”

姜尚真的预料,半点无错。

蒲山云草堂内部,果然埋藏有后手。

正是这位在蒲山口碑最好的远游境武夫,被黄衣芸最器重的嫡传弟子,“薛怀”。

紫衣道人抚须而笑,一头鬼鬼祟祟寄居在武夫神魂中的玉璞境鬼物罢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还要躲躲藏藏,像什么话。

欺负贫道不是十四境吗?

片刻之间,根本不给那头玉璞境妖族鬼物作祟机会,老真人就已经“搜山”往返一趟,双指间捻住一粒芥子大小的魂魄。

薛怀只觉得脑袋裂开,痛如刀绞,就要抬起双手,陈平安立即伸手抓住薛夫子的胳膊,帮忙稳住对方那一口纯粹真气,不至于在人身天地内翻江倒海,如洪涝水患一般伤及体魄根本。

片刻之后,薛怀满头汗水,苦笑道:“陈山主,是我先前着了道?”

陈平安笑道:“是对方有心算无心了,何况还是一头精通迷魂术的上五境鬼物,薛夫子其实不用过于自责。”

其实是陈平安瞎蒙的,倒也不全是乱猜,灯下黑之人事,往往离灯火最近。

反正这种事情,陈平安很熟悉了。

那么在蒲山能够接替黄衣芸的人选,也就一手之数,除了辈分不高但是极有声望的薛怀,其实还有蒲山掌律檀溶,还有那个祖师堂管钱的,叶芸芸的兄长。所以在山门口,陈平安故意聊起金石一道,本就是为了能够与老元婴借机多聊几句,好让小陌暗中多观察几分。

总得有些人,得比坏人更聪明些,才能有更多的好人有好报,就可以让更多好人做好事,能够可以完全不计后果。

薛怀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点头,默然抱拳。

陈平安只得抱拳还礼。

老真人笑道:“薛大宗师,你先回茶棚便是,我跟陈小友再聊几句。”

薛怀依旧没有说什么,只是与这位决然不会只是什么梁国护国真人的紫衣道人,作揖行礼致谢,直腰起身后,转身大步离开。

在薛怀返回茶棚后,老真人与陈平安一起在雨后江畔缓缓散步。

“当今天下,道途之分,人鬼各半。”

“呵,斩妖除魔,真正妖魔,斩杀降服,真人天君,信手拈来,不过是依仗个境界道法,如市井俗子膂力雄健,所谓的阴阳之别,幽明殊途,无非是得道之士,天眼一开,一望便知。可惜斩不尽的人心鬼蜮,除不完的蝇营狗苟。”

老真人喟叹一声,揪须不言。

“难也难,难如登天,易也易,易如反掌。”

陈平安笑着接话道:“就算注定人力有穷尽时,也要先竭尽人事,再来听天命。无非是能够做成眼前一事是一事,能够手边出力一分是一分。”

老真人抚须点头,“是也,然也。”

老真人准备返回梁国道观了,临行前笑道:“共勉。”

是说那缝补桐叶洲旧山河一事,老真人自己还要在这边待上多年,以后双方打交道的机会不会少的。

陈平安沉声道:“共勉。”

老人最后笑道:“先前那座山神祠庙外,为了试探你小子的道心深浅,必须胡说八道一通,小子听过就算,莫要心怀芥蒂啊。”

年轻人斩钉截铁道:“真人只管放心,晚辈最不记仇!”

回了茶棚,陈平安才发现两壶家乡糯米酒酿温热妥当了,只是老真人没喝就走了,就拿起,大家分了喝,老妪和少女也不例外。

那位喜笑颜开的老妪,说是欢天喜地都不为过了,一直坐在火盆旁边擦拭眼角泪水,见着了陈平安,喝着那碗糯米酒酿,更是连呼恩公。

一旁少女则瞪大眼睛,端着酒碗却不喝酒,只是看着那个青衫剑仙,十分好奇。

好像她眼中的风景,比酒好喝。

叶芸芸也轻松许多,虽然还是没能从敕鳞江这边得到确凿证据,好让她与杜含灵问拳一场。

但是弟子薛怀身上,少掉了那桩原本极有可能惹来蒲山内乱的古怪祸事,还是让一贯神色冷清的叶芸芸,颇有几分笑颜如花的姿容。

陈平安起身告辞时,那位老妪赶紧跟着起身,施了个万福,感激涕零道:“陈剑仙,此次脱困,从此恢复自由身,老身无以回报,大恩不言谢……”

陈平安想了想,既然你都说大恩不言谢了,我还能说什么?

本来他是想问问看老妪,关于那些被小陌说成数量可观的江中美石,双方能不能做笔价格公道的山上买卖?

退一步说,反正比起那个当那定婚店掌柜的少女,学那些书上误人子弟的言语,突然来一句“公子大恩大德,小女子以身相许”要好太多了。

少女在那位青衫剑仙即将转身离去之时,她突然眨了眨眼睛。

陈平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身,与那个手腕轻轻拧转的少女,狠狠瞪了一眼,以心声警告道:“这位姑娘,可别恩将仇报啊!”

少女一脸无辜,打了个酒嗝,掩嘴而笑。

————

陈平安离开那座茶棚后,就没有再去蒲山,而是临时起意,并未重返仙都山,稍稍绕路几分,走了一趟名为“燐河”的水域地界,因为自家那条风鸢渡船,跨越三洲山河,在这桐叶一洲,从北往南,依次是清境山青虎宫,自家仙都山,灵璧山野云渡,大泉王朝桃叶渡,一条支流众多的万里长河,然后才是玉圭宗和最南边的驱山渡。

加上宝瓶洲和北俱芦洲,渡船停岸渡口各五座,总计十七处仙家渡口。

一行人御风悬停白云中,陈平安看着脚下那条大河,位于水源附近,大地之上已经有了个仙家渡口的雏形,当然是别家的。

这条与西海衔接的万里大河,早有多方势力,都不约而同相中了这处极有可能成为聚宝盆的风水宝地,因为这附近的广袤地带,别说宗门或是宗门候补,连个喊得上名字的元婴境都没有,只有几个忙着做供奉当国师、或是开山立派的金丹地仙。

所以就有五六个离着自家山头颇为遥远的仙家势力,或者与那些附近刚刚复国、或是最新立国的山下王朝以及藩属,一方出钱,一方出人出力,或是几个有香火情的仙家门派相互结盟,陆陆续续,开始在两岸自建渡口,再请那些精通水法的修士,出山相助,或施展本命神通或布阵,聚拢长河水运,凝聚不散,再与其他势力争抢天地灵气。

是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一张桌子上边吃同一碗饭的,谁多吃谁就少,谁吃饱谁就饿肚子。

陈平安沿着那条大河继续赶路,去往河流中段,很快就到了那处此行目的地。

按照崔东山的说法,各方势力勾心斗角,明里暗里,打了几架,最后大河源尾两地,再加上中段,只有三家山头,算是站稳脚跟了,其余几股势力,都陆陆续续或主动或被动放弃了。

结果一处半途而废的河边渡口,能拆掉能带走的,都已经搬迁一空,倒是还留下个渡口雏形的壳子,只是那边的渡口地基已经打好,别小看这些土工事宜,光是夯土一事,就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只说渡船落地靠岸一瞬间的那份山根震动,若是渡口不够结实,当场就要出现一个牵连甚广的大坑。所以此处渡口的旧主人,算是亏了一大笔神仙钱,实在是没把握能够挣钱,就及时收手撤出了。

建造山上渡口一事,就是个拿金山银山去填补一个巨大湖泊的活计,风险巨大,可以视为一场豪赌。

除了大兴土木,打造山水阵法,建造出一处处停泊船坞,之后聚拢山水灵气一事,又是一笔巨大开销,不然哪家渡船脑子进水了,愿意在此花钱停靠补给灵气,而且一旦渡口建成了,结果到头来就没有几条渡船光顾,更会入不敷出,神仙钱打水漂不说,还会连累师门吊死在一棵树上。一件鸡肋的法宝灵器,还可以转手贱卖,可是这种趴窝不动的山上渡口,谁肯傻乎乎接手?

再者任何一座崭新渡口的出现,对于邻近仙家渡口而言,就是一场夺人财路的,无异于大道之争。

因为渡船数量的增增减减,大体有数,新建渡口,就要从同一只碗里分走一杯羹。

陈平安望向脚下大河,

这就是继牛角渡、野云渡之后属于自家山头的第三处仙家渡口了。

在外人眼中,此处崭新异常的渡口“遗址”,已经被某个不要脸的门派的某个不知名仙师,白捡了个现成。

一个白衣少年,前不久在那边摆了个摊子,迎接各路豪杰,一张桌子,摆上三碗酒,对外扬言,三拳,三道攻伐术法,剑仙嘛,就只能递出两剑了,三剑哪里扛得住。

反正老子要钱没有,烂命一条。

三招两剑打死我,报数十下,老子如果还没能起身,这座渡口就是你们的了。

所以相距不过千里的那座渡口,重金聘请了一位金身境的武学宗师,来此出拳。

那眉心有痣的俊美少年,吓了所有观战修士们一大跳。

不是少年扮猪吃老虎,如何术法通天,而是被人问拳后,只挨了一拳,就倒飞出去十数丈,满地翻滚,然后老半天倒地不起,还要颤颤巍巍抬起一条胳膊,大概意思是说缓缓,先让我缓缓,我马上就可以站起身,我一定可以的……

那个金身境武夫递拳之后,站在原地愣了半天,也没马上出手,问拳当然是真,毕竟拿了邻近渡口仙师一笔神仙钱定金的,可他不想真的闹出人命来啊。如今大伏书院规矩重,只要是山下纠纷,死了个谱牒仙师,都是需要立即跟书院报备的,他这辈子打小就最烦读书,自然不想去大伏书院补上一笔读书债。

等到那个少年摇摇晃晃站起身,拍了拍胸脯,才说了一句再来,结果就是一口鲜血喷出,差点就躺在地上继续休息去了。

所以那位武夫的第二拳,只得稍稍收力几分,仍是打得那个白衣少年在空中转圈圈,然后重重摔在地上。

武夫当场就纳了闷了,自己这一拳,不说如何轻巧吧,可是不管如何,肯定并无旋劲拳罡啊。

第三拳,武夫几乎算是硬着头皮加重力道了,毕竟三拳过后,如果少年还能站起,自己就算白跑一趟了,会少去半数神仙钱。

这拳过后,可怜少年,数次双手撑地,想要爬起身,又数次口吐鲜血,重重趴下,奄奄一息,最后面门贴地,颤颤巍巍抬起一手,竖起大拇指,大概是想说……好拳?

如此一来,让那个金身境武夫,都有些愧疚了。

最后少年仍是在快要数到九的时候,坐起身,再踉跄站起。

武夫赶紧将少年搀扶起来,扶着他,或者说是拖着少年一起去往那个酒摊子,武夫自己喝了三碗酒,双手抱拳告辞,说是得罪了。至于赢了拳才能收入囊中的剩余半数神仙钱,这位金身境武夫是半点不多想了,爱咋咋的,反正老子下不去那个狠手。

当天那个正在燐河源头建造渡口的势力,就马上请出一位金丹境瓶颈的老修士,两件本命物,配合攻伐术法,极有杀力。

几乎是一瞬间的接连三道术法过后,白衣少年躺在大坑之中,衣衫褴褛,口吐白沫,抽搐不已。

结果不等十个数报完,就艰难起身,醉汉一般,走向酒桌那边,老金丹未能得手,只是冷哼一声,不喝酒便御风走了。

不到一个时辰,在大河入海口的那座渡口,就派了一位金丹境剑修出马,御剑而至。

结果这场架打得更莫名其妙,肉包子打狗了,不知怎的,那个金丹剑修,好像只是与那少年以心声聊了几句,竟然就开始翻脸不认人,剑修收了一大笔定金后,倒是没赖账,却是朝那条大河,祭出本命飞剑,三剑劈空,打完收工。

这也就罢了,那个狗日的金丹剑修,竟然代替那个白衣少年,看守摊子,还对外扬言,说是改规矩了,问拳问剑,切磋道法,都照旧,但是他会还礼三剑。

如此一来,谁敢来触霉头?

这位金丹剑修,大一百岁了,刚刚三甲子,名为陶然。

是桐叶洲本土剑修,却一直是山泽野修。

如今就在河边捕鱼,偶尔抓只老鳖,炖上那么一锅,先前来时就带了七八种佐料,绝不亏待自己。

陈平安早早落在河畔,散步走向那处简陋摊子。

远处那位剑修,正在岸边拖拽着一张渔网往摊子走去,有几条鱼在网中活蹦乱跳。

就是不知道这位剑仙的手艺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