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玄幻小说>剑来> 第九百一十二章 如此问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一十二章 如此问剑(2 / 4)

陈平安双指捻动灯芯,瞬间点燃桌上一盏灯火,然后坐在桌前,摊开册子,笑问道:“小陌,来瞅瞅,有没有特别想要的印文,我可以送你。”

小陌坐在一旁,接过册子,一页页仔细翻过,停下动作,笑道:“公子,就这句吧。”

陈平安转头瞥了眼书页上边的印文,是那句“清逸之气如太阿之出匣”,呦呵,小陌眼光不错,还挺会挑。

再抬了抬下巴,陈平安从袖中摸出一把崭新刻刀,之前在仙都山道场内修行闲暇时,亲手打造炼制了一把刻刀,“自己挑印章,这份待遇,不常见的。”

小陌起身,挑选了一块个头最高的素章,好似群峰独高,交给陈平安。

陈平安卷起袖子,搓手呵气,重操旧业,不知道会不会生疏了,做了几个舒展胳膊的动作,既然是送给小陌的,又不是什么挣钱买卖,就得上点心。

陈平安伏案篆刻时,一座屋内,唯有窸窸窣窣的声响。

等到自家公子双指捻起印章,篆刻完数行临时编撰的边款内容,稍微抬高几分,轻轻吹拂印章碎屑,小陌轻声道:“公子,在武魁城和拖月城,暂时都没发现什么异样。”

陈平安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继续埋头篆刻。

小陌先前在武魁城那边,宁姚一现身,陈平安就让他阴神出窍远游,再以阳神身外身赶赴拖月城,查看两城修士的心弦变化。

就像一方无形的急就章。

但是此刻安安静静坐在桌旁的小陌真身,却知道自家公子,不是真心愿意这么做,而是不得不这么做。

而这趟临时起意的出门远游,公子其实并不是放心不下这座朝气勃勃的飞升城,而是放心不下宁姚。

至于原因,公子只说了个古怪的比喻,却没有细说缘由。

只说是个很麻烦的猜谜,谜题谜底都给了的那种猜谜。

与太平山女冠黄庭在这座天下收取的那个弟子有关。

其实当下宁府,除了宁姚,还有个外乡客人,不是飞升城本土人氏,而是桐叶洲遗民,准确说来,是那些遗民避难进入五彩天下的后代。

是个小姑娘,出生在五彩天下。

故而五彩天下如今是嘉春几年,她便是几岁。

是黄庭在这边收取的唯一弟子,姓冯,名叫元宵,好像因为是在嘉春元年的元宵节这天诞生,她爹娘就给取了这么个名字。

黄庭当时没有带往浩然天下,就交给宁姚代为照顾,小姑娘就被留在了飞升城宁府这边。

陈平安起先以为会是类似柴芜的小姑娘,修道资质会好到无法无天的那种。

但是宁姚却说,小姑娘修行资质一般,很一般,不过性情憨厚淳朴,很讨喜,如果不是遇上了福缘深厚的黄庭,一般来说冯元宵是不太可能涉足修行登山一事的。

但恰恰如此,反而让陈平安心情不轻松。

修道天才也分几种。

宁姚,是一种极致。

另外一种,就像桐叶洲的黄庭,昔年神诰宗的贺小凉,还有中土神洲那个有“少年姜太公”绰号的许愿。

小陌突然说道:“之前没答应公子去扶摇洲,公子如果生气,就骂小陌几句。”

原来陈平安曾经与小陌商量一事,询问小陌能否走一趟扶摇洲矿脉,去与几位浩然剑仙汇合。

小陌没有答应,他既然是自家公子的死士,就没有理由离开仙都山地界,必须寸步不离,跟在身边。

一旦公子的修行出了意外,小陌百死难赎。

这也是极好说话的小陌,第一次拒绝陈平安的请求。

“你拒绝此事,我当然会有点郁闷,却肯定不会生气。”

灯火下,自家公子神色和煦,显得柔和,轻轻摇头,微笑道:“小陌,相信我,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人生,大概好的人生,就是我们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对吧?”

小陌笑道:“公子的道理,想来总是对的。”

陈平安摇摇头,不再言语,等到刻完那方印章,深呼吸一口气,伸了个懒腰,笑问道:“小陌,要不要吃顿宵夜?我亲自下厨,尝尝我的手艺?”

小陌笑着点头,诚心诚意道:“期待已久。”

“稍等片刻。”

陈平安站起身,熟门熟路去了灶房那边,再从咫尺物里边,取出早就准备好的食材,鸡蛋,青椒,葱蒜等,卷起袖管,系上围裙,放好砧板,摆好碗碟,分门别类,小陌先前只是在灶房门口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陈平安很快就炒了两大碗蛋炒饭,端去堂屋那边的桌上,与小陌相对而坐,各自吃饭。

陈平安放下筷子,见小陌还在细嚼慢咽,让他慢点吃就是了,陈平安犹豫了一下,问道:“小陌,你当年在蛮荒天下,有无遇到让你觉得特别奇怪的道人?”

小陌咽下一口饭,疑惑道:“公子,是说后来的蛮荒天下,而不是旧天庭辖下的人间?”

陈平安点点头,“是说后来的蛮荒天下。”

小陌摇摇头,“当年受了重伤,小陌在蛮荒天下留下了那几洞道脉,很快就去皓彩明月那边趴窝不动了,不曾遇到什么奇异。”

能够让小陌称之为“奇异”的道人与事情,被后世尊称为的飞升境修士,当然不能算。

得是“道士头别木簪”的仙尉这种。

都不说什么蛮荒新王座大妖,即便是旧王座里边,仰止要不是被朱厌救下,小陌当年说砍死也就砍死了。

至于双方冲突的起因也很简单,不过是仰止讥讽了小陌几句,觉得小陌的剑术“得之不正”,不如陈清都、元乡他们这拨人族剑修来得纯粹,都不是什么仰止与小陌当面言语了,而是一不小心流传开来,被游历途中的小陌听见了,就有了那场问剑和追杀。

没办法,白泽亲自发话,不得不去。不去?白泽就要动手了。远古时代,妖族出身的山巅道士,脾气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小陌几个,当时又受了重伤,何况就算没受伤,也绝对打不过那个从不轻易出手、但是一出手就天崩地裂的白老爷啊。

不然连小陌在内的那几位同龄道友,就没谁愿意去为了一个所谓的养伤而陷入沉睡,毕竟那种“闭关”,就是一场未必有机会醒来的漫长“冬眠”,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睡小死”。

小陌小心翼翼问道:“公子,是因为飞升城的排斥,想到了什么?”

陈平安嗯了一声,没有任何藏掖,直接与小陌说出了心中所想,“我猜想每一座天下,都存在着某种最大的压胜,所以三教祖师这趟各自出门远游,极有可能,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分别与之论道。”

小陌笑道:“原来公子还是担心夫人啊。”

所谓的谜题,就是说那个名叫冯元宵的小姑娘?

至于三教祖师如何,想什么做什么,小陌其实并不关心,自己只是一个飞升境剑修,都还没有到十四境呢,不掺和。

陈平安笑道:“算是未雨绸缪吧,不过这类状况,其实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与坏,双方都属于应运而生、顺势而起,准确说来,是互为压胜的关系,不是什么非敌即友、非友即敌的关系。”

因为之前在功德林,陈平安听先生讲过一个很有些年头的故事,先生说至圣先师早年游学天下时,路过河边,曾经遇到一个在那边摆渡的老渔翁,双方论道一场,算是各执己见,谁都未能说服谁。

总之至圣先师最后就没能乘船过河,渔夫独自撑船远去了。

这件看似不大不小的陈年旧事,文庙那边无任何文字记载。

倒是在陆沉杜撰的一篇寓言里边,有过描述,好似那位白玉京三掌教亲眼目睹一般。

先生绝对不会当着经生熹平的面,故意与关门弟子随口扯几句老黄历。

而当时经生熹平也确实脸色古怪,算是帮着验证了陈平安心中所想。

像那蛮荒天下,陈平安猜测斐然这家伙,极有可能就是那个压胜蛮荒老祖的存在。

但是不排除,还藏着一个更古老更隐蔽的存在,如今一跃成为蛮荒共主的斐然,只是与之相互压胜。

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位蛮荒天下的得道之士,比蛮荒大祖,还有白泽、小陌他们,都要年轻几分。

因为这个存在,真实道龄,只会与蛮荒天下恰巧“同龄”,且一定会与整座天下刚好“同寿”。

这位真正属于“天地生养”的修道之士,会与天地同寿,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

而这位几乎可以视为一座天下气运所在的“道士”,与一座天下的修道第一人,双方关系就会变得很复杂,很微妙。

若是双方大道背离,就是一场极为凶险的大道之争了。

若是双方大道契合,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道之友。

小陌说道:“要是搁在蛮荒天下,不管能否确定这个小姑娘的身份,这会儿肯定已经死了,准确说来,是生不如死,会用某种秘法将其严密拘禁起来,被剥离三魂七魄,至多只剩下一魂一魄,任其转世,免得过犹不及,被一座天下的大道反扑过多,其余的,肯定都要被分别囚禁在天地四方了,下场就像那位兵家初祖的‘共斩’。”

陈平安说道:“那就各自修行山巅见。”

小陌笑道:“碰到公子和夫人,小姑娘真是幸运。”

之后陈平安独自走出宅子,闲庭信步,满天星斗。

陈平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府邸门口那边,坐在小小的门房里。

人生无常。萍踪聚散。

一夜无事。

拂晓时分,门外大街上来了个老金丹,意外之喜,见着了那个二掌柜在门房里边,都不用敲门,立即乐了。

“二掌柜,不当账房当门房啦,罚站呢?咋个回事嘛,一回到剑气长城就这待遇,要不要我去跟宁姚说一声,太不像话,传出去不好听,有损隐官大人的威严。”

二掌柜经常在自家酒铺那边喝了酒,就被关在门外,曾有老剑修言之凿凿,说咱们二掌柜可怜啊,大晚上回家,敲门不应,又不敢硬闯,连偷偷翻墙的胆子都没有,就只能在门口台阶上边躺着,对付一宿。

二掌柜走出门房,斜靠门口,双手笼袖,面带微笑。

老修士见机不妙,小跑拾级而上时,同时抛过去一壶酒,结果被二掌柜一巴掌拍回,“老宋,大清早喝什么还魂酒,一晚上竹夫人没抱够?”

嗯,是真的二掌柜,做不得假了。

一般人言语,说不出这味儿。

代掌柜说话也风骚,不过跟二掌柜还是不太一样的。

一起坐门外台阶上,这位老宋,当然是早年的酒托之一。

是个剑气长城的老金丹了,曾经是丹坊那边的修士,也会帮忙记录战功,好酒,也好赌,酒品真不行,喝高了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赌术差赌运更差,逢赌必输。说是老金丹,其实不是说他年纪如何大,在结丹之前,也是一位资质相当不错的剑修,老宋还年轻那会儿,即便称不上头等天才,也算是他那一辈里边的俊彦,酒桌上,总说自己少年时的皮囊之好,吴承霈米裕都要甘拜下风。

不少上了岁数的元婴境剑修,在酒铺喝酒,也都喜欢喊他老宋。

“隐官大人,打算待多久?”

“又缺钱花了?”

“正谈感情呢,谈钱作甚。”

“老宋,你好歹是个金丹,就没去刑官一脉那边混个差使?”

“没去,飞升城祖师堂不要,我也没脸在那边落座,你们避暑行宫又不收,我倒是想去,没门路啊,高不成低不就的,就这么混着呗。你是知道的,我对齐狩这种大门户里边走出来的公子哥,怎么看都看不顺眼,陈三秋当年就没少被我灌酒。在老鳞城那边捞了个还算有点油水的活计,至少不用看人脸色,可惜手头一有几个闲钱,就全部交给你那个酒铺了,每月初来俩壶青神山酒水,到了月中,就喝竹海洞天酒,月底再喝那哑巴湖酒水,一个月也就这么过去了。现在的那帮小兔崽子,但凡是个剑修,都不谈是不是什么剑仙胚子了,一个个境界不高,眼睛都长在额头上边,见着我老宋,都不知道约个酒。”

“以前穿开裆裤的孩子,路上见着你不也一口一个老宋。”

“不太一样,具体怎么个不一样,我也说不上来,就是个感觉。”

老宋说到这里,忍不住喝了口闷酒。

“二掌柜,是不是不太好?”

“现在是好事,以后好不好,暂时说不准。”

“那你倒是管管啊。”

“有些事,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然到头来就是个‘如果如何’,一笔糊涂账,满是怨怼。”

“二掌柜,你可别跟我扯这些虚头巴脑的啊,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可不能……那句话咋说来着?”

“袖手旁观?”

“不是,没这么文绉绉的。”

“是我家乡的那句土话,站在岸上看大水?”

“对头,就是这句。不过用你那边的方言说更顺耳些。”

“一大早跑这儿堵门,不会就为了跟我显摆自己还是条光棍吧?”

“这不是想二掌柜了嘛。”

“老宋,以后你跟冯畦几个,再去酒铺喝酒,可以破例赊账,我会跟郑大风打声招呼,但是你们几个记得也别对外宣扬,不然以后铺子就别想开门做生意了。”

“这敢情好。”

“想啥呢,只是赊账,不是不给钱!”

“我懂的,懂的。”

“你懂个屁,月中赊欠,月初还钱。”

“只要能赊账,别说懂个屁,屁都不懂也成啊。这是钱的事情吗,是面子,独一份的!二掌柜,不如打个商量,我那些个朋友就别赊账了,他们如今有钱,就我一人可以赊账,如何?他们几个演技还差,好几次都差点露馅了,被骂酒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像我,到现在也没几个晓得咱俩的关系。”

“老宋,你这些年一直打光棍,还被朋友骂比狗都不如,不是没有理由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