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证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国之谋伐 第二百六十二章 如何证明?(3 / 4)

    不过稍微一思索,刘虞就下定了决心,如果少帝陈留王和自己的儿子真的还活着,这个皇位让给刘备又何妨?

    终究还是老刘家在坐皇帝,这大汉天下,依旧是大汉天下。

    只要自己没有绝后,少帝和陈留王能够安然无恙,皇帝这个位置对于刘虞这个已经处于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不过刘虞也不会冒然相信王植的话,因此决定先与王植交谈,确定事情的真伪之后,再考虑下一步的打算。

    安抚了吕强之后,刘虞看向王植,原本浑浊的目光仿佛变得清明了许多,双手交叉放在棉被上,扭过头,淡淡地对他说道:“王植,我想知道,你为什么有勇气这么做,你就不怕死吗?”

    王植惨笑道:“回陛下,王植自幼家贫,求了很多门路才进宫做奴仆,本以为将来会衣食无忧,却不知道宫门似海,在祠祀署的时候,植就因为不小心打翻了一个烛台,差点被祠祀丞活活打死,是义父救了我;后来袁绍屠杀宫人之乱,上千宫人被杀,植也差点死了,是关将军舍身为我而战;长安之乱,满城乱兵劫掠宫廷,植几近又被乱兵斩杀,还是少府命派人秘密保护了我们,又将我们这些残缺之人带回洛阳。植这条贱命,本该死了三回了,家中老小都已经让少府安置妥当,弟弟也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植已无任何遗憾,便是再死一次,又有何妨?”

    吕强忍不住喝道:“王植,你是宦官,本该忠于陛下,王钧关羽陈暮即便对你有救命之恩,你也不该如此大逆不道!”

    王植梗着脖子说道:“常侍,当年若非少府劝说张让,今日你也早就死了,后来洛阳之乱,长安之乱,也是少府救了你,就连陛下和满朝公卿都欠刘使君和少府的命,你不过是忘恩负义之辈,又凭什么资格来指责我为了恩情而与刘使君少府卖命?”

    “你.......”

    吕强虽然大怒,却指着他半天说不出话来了。

    因为王植说的没错,他们这些宦官宫女,乃至于满朝公卿,当初都是刘备陈暮接回的洛阳。

    如果不是刘备和陈暮,他们或许早就死在了乱军之中,所以真计较起来,洛阳大部分身居高位的公卿贵族,包括刘虞这个皇帝和宫中所有宫女宦官,都欠了刘备和陈暮的命。

    “是啊,朕和满朝公卿,都欠了他刘玄德的。”

    刘虞叹了口气,摇摇头,目光坦然地看向王植,轻声说道:“朕知道了,朕不怪你。放心,此事不管如何,朕都不会杀你。说说吧,少帝和陈留王,还有我儿刘和,又是怎么回事?”

    王植便答道:“陛下可知军情司?”

    “自然知道。”

    刘虞点点头,军情司已经不是秘密,是青州设立的邦汋机构,据闻司卫神出鬼没,不仅刺探军情,还在很多诸侯身边安插有内应。

    王植说道:“奴便是军情司的人,当初袁绍屠杀宫人之乱,宫中多有宦官宫女受刘使君和陈少府恩情而自愿加入军情司,董卓霍乱朝纲,身边亦有军情司内应,他毒杀陈留王时,便是派谋士阎忠与几名宦官及西凉军卫士前去,我义父得知此事,便给陈留王通风报信,陈留王机警,阎忠来后,骗其服下毒药,陈留王佯装服毒,却只是口衔毒液装作毒发倒地,实则是把毒吐进了袖子里,阎忠并未仔细检查,吩咐几名宦官将陈留王的尸身送出宫去随意安葬,出来城后,便被义父偷梁换柱,用一具无名小孩的尸体扮做陈留王,一路车马,送到了青州。”

    这个故事看似很完美,但仔细思量的话,就会瞧出破绽。最典型的就是阎忠作为董卓最倚仗的谋士,早就闻名天下,这般精于算计的人,居然会疏忽到不检查一下刘协是不是真死了就把人拉出去草草掩埋。

    不过陈暮是不可能把阎忠是他的人传出去,因为阎忠曾献了不少毒计,一旦让世人知道阎忠是他的人,恐怕人人都会知道董卓这独夫乃是被陈暮利用而霍乱了朝纲。

    到时候就不是如过街老鼠,天下人人得而诛之的问题,恐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得跟他兄弟反目。

    毕竟三人都是忠于汉朝的,结果老四却差点断送大汉江山。

    所以故事就得重新编一下,至于怎么编合理,其实都无所谓。因为才需要讲逻辑,现实往往并不需要逻辑。

    也许是阎忠当时真的疏忽了,也许是他忽然心软,又或者是刘协演技好,谁知道呢?

    陈暮只需要让刘虞知道刘协真的活着,故事顺不顺,逻辑通不通,都无所谓。因为刘协活着,就证明了再离奇的故事都是真的,因此故事编得好不好,其实并不重要。

    “陈留王现在就在青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