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清话事人> 097 说一百句好话,不如干一件实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97 说一百句好话,不如干一件实事(2 / 3)

杜仁亲自陪着陈氏的几个炉头,巡视工地。

“以后,你就是西山铁厂的陈厂长了。”

“谢谢李老爷,谢谢杜先生。”

“陈厂长不必客气,铁厂就交给你了。”

“老汉一定不让李老爷失望。”

“好,咱们到那边去看看。”

杜仁指着一下不远处:

“那里是一座焦煤厂。”

“好,如此一来就方便多了。不知,洗煤厂在何处?”

“诺,就在码头旁边。”

杜仁远远的一指,湖边泛着黑水的区域。

“陈厂长,还有什么建议尽管提。”

“我觉得,要修路。从铁厂到码头的路,一定要结实,耐磨。”

杜仁笑了,从袖中取出一张图纸。

“你瞧瞧这个。”

图纸上,竟然是简易的铁轨小车示意图。

一条尽可能取直的轨道路线图。

铁车轮正好嵌在轨道里,上坡的时候可以人力推,也可以骡马牵引。

下坡,就跟着跑吧。

反正是四轮的,不担心倾覆。

“这是何人设计?太妙了。”

“李老爷的发明。”

“真乃神人也。”

陈老汉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如此一来,运输可以省很多的人力。

“这铁轨,就得等你们的第一炉铁水了。”

“杜先生放心,我立军令状。”

高炉,

是所有冶铁设施里,最有技术含量的。

用的是耐火砖,还有三合土砌成。

高度有讲究,就连炉腹的角度都有讲究。

泥瓦匠反复拆除了三次,才拿出了陈老汉满意的高炉。

……

杜仁指着底下两个口问道:

“哪个是出铁水的?”

“铁水重,会从最底下这个口淌出来。反面略高的这个口子,是出铁渣的。”

陈老汉继续讲解:

“您再看炉腹这个口,是进风口。鼓风机源源不断输入空气,炉内温度才能抬高。”

“这样的一个高炉,月产量多少?”

“8万斤。”

听起来很多,其实也没多少。

铁本来就重。

放在后世,连乡镇小作坊的边都摸不着。

不过,在这个时代。

拥有4座高炉的西山铁厂,已经是行业领先了。

铁厂内,一半工人是陈氏族人。

另一半,是杜仁安排的学徒。

李郁不可能让西山铁厂变成陈氏铁厂。

为了铁水质量更高,他又派人去浙江长兴煤矿购买了一船优质煤。

听着很远,

实际上,就是隔着太湖而已,水路百里。

长兴煤矿在那头,西山在这头。

那边的煤,质量令人眼馋。

李郁无数次幻想,如果掉个个该多好。

就连陈老汉也说,

长兴煤炭烧出来的焦煤,热量值比本地的起码高3成。

别小看了这3成,

炉温高了,铁水质量提高的就不是一星半点。

因为促进流动均匀了。

当然炉温也不能太高,那样会爆炸。

这个度,全凭炉头的经验判断。

没有温度计。

铁厂绝对是个技术活儿。

若不是赖二在潮州府搞了这么一出,李郁的自产钢铁计划,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上马。

……

不过,

西山铁厂的建立,和陈氏族人的到来,有人不开心了。

张铁匠父子,嗅到了一丝危机。

抢饭碗的来了。

虽说陈氏族人是冶铁的,自己是打铁的,属于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

但是备不住人家跨界。

从技术难度说,冶铁高于打铁。

李郁察觉了他们的担忧,觉得还是有必要安抚一下。

毕竟,他们的忠诚是高于陈氏族人的。

一起经受过考验,归属感更强。

有一桩承诺,可以提前兑现了。

给张满库娶个老婆!

说一百句好话,不如做一桩实事。

两天后,

他找来了张铁匠父子。

“最近在西山岛,还习惯吗?”

“托老爷的福,住的好吃的好。”

张铁匠父子毕竟也是工匠营的负责人,待遇条件不差。

李郁拍拍手,

门外进来了一个姑娘,低着头,搅着衣角。

“你们看,这个姑娘如何?对了,还是同乡。”

“老爷,这是?”

“我答应过你们,好好干明年给满库续个弦。我想着,好事赶早不赶晚。提前办了吧?”

“谢谢老爷。”

二人欢喜的很,手足无措。

因为这个姑娘,明显出身不差。

而且看起来就好生养。

“对了,以后有了孩子,开蒙的费用都省了。她识字的。”

“哎呀,这也,这也~”

看的出来,张家父子对这桩婚事很满意。

……

李郁又拿出了早就准备好了几件金首饰:

“这是我的贺礼,收好了。”

“以后,工匠的事你们要多费心。”

“老爷您放心,我们若不上心,那还是人吗?”

“我听人说,满库你对铁厂感兴趣?”

“是,是有一点。”

“我会安排你进铁厂,以学徒的身份。多学一点,总是好的。”

张满库高兴的跪地感谢。

对于匠人来说,这可是好差事。

能学到别人的技术,以后就更吃香了。

放在古代正常情况下,想学习一门技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