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穿在1977> 第399章 东窗事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9章 东窗事发(3 / 3)

有了这个例子,全国各地的报刊便开始跟风,当年邮局便与30多种期刊签订协议,负责他们报刊的发行工作。

到了52年底,准确的说是12月28日,邮电部与出版总署颁发《关于改进出版物发行工作的联合决定》,决定将原由各书店发行的杂志全部移交邮局办理,新华书店的期刊发行部门也与邮局合并。

至此,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邮发合一”体制。

从那以后,报刊杂志便可以同时在邮局和新华书店两个地方购买。

至于其他书店,大多已经不再经营报刊杂志的售卖业务。

除非是特种书店相关的特种期刊,也就是专业类学术期刊。

一般情况下,新华书店也不会进这种期刊,要买的话只能去专业书店购买,或者通过邮局预订。

所以常规的杂志,新华书店里面一般都有得卖。

陈凡经常去新华书店转悠,自然知道那里面都有些什么书。

听到杨菊的话,他便微微一笑,说道,“那是因为,这些杂志都还没有复刊呐!”

《BJ文艺》(80年改为BJ文学)是1973年复刊,差不多是全国最早复刊的,《人民文学》也在1976年1月复刊,新华书店里便有这两种。

至于其他文学杂志,就只有诸如《江南文艺》这种省级文联创立的刊物,有部分复刊。

所以今年复刊的《江南文艺》,属于不早不晚,卡在中间刚刚好的那种。

早的比如《浙江文艺》,75年5月就已经复刊,而且将在78年改回以前的名字《东海》,再后来叫《品味》。

晚一点点的比如《上海文学》,就在前几天才刚刚复刊,名字也改成了《上海文艺》。

至于另外两本、在后世大名鼎鼎的《花城》和《滇池》。

抱歉,这时候还没创刊呢。

包括还没有复刊的《中国青年》、《收获》、《萌芽》,以及还没有创刊的《十月》、《当代》、《界》……

陈凡表示通通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

他只是提升了精神力,可以回忆起很多事,但不知道的事怎么回忆都没用。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反正现在的文学期刊已经够他薅羊毛的。

等他话音刚落,黄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所以你是要给《人民文学》和《BJ文艺》投稿吗?”

陈凡抿了口酒,笑着说道,“不止。”

他说着伸出手指,“什么《浙江文艺》、《上海文艺》、《长江文艺》、《黑龙江文艺》、《松江文艺》、《湘江文艺》……”

一连数了十几个,随后笑道,“这些全部都和《江南文艺》一样,是一个省的最好的省级文学刊物,并面向全国征稿、发行。既然他们要征稿,那我也可以投稿嘛。”

等他说完,四个女生都呆呆地望着他。

给全国十几个杂志社投稿,这是人干得出来的事?

顿了两秒,黄莺突然噗呲一下笑出声来,“呵呵呵呵……”

姜丽丽惊讶地看着她,似乎在问,你在笑什么?

又笑了两声,黄莺才勉强停下,咧着嘴说道,“我是在想,要是陈老师的投稿全部都被采用了,然、然后,全国的读者一看,不管买的是哪本杂志,上面都有陈老师的文章,会不会吓一大跳啊?”

听到这话,姜丽丽、杨菊和刘丹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

倒是陈凡眉头紧皱,“这倒是个麻烦事啊。”

真不是吹,以现在“文学青年”的写作水平,他完全可以做到全方位碾压。

比如路遥在插队的地方创办了一份草根文艺小报《山花》,后来还弄出了一个“山花作家群”,从曹谷溪到路遥、再到史铁生、陶正,还有闻频、海波、远村等等,都是这个群的人。

可当时,……其实就是前几年,他们的创作水平怎么说呢?

时任县通讯组组长的曹谷溪评价海波,原话就是“当时水平差得可怜,在《山花》上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几乎就是几个编辑‘做’出来的”。

就是这么接地气!

即便如此,从《山花》走出来的青年作家们,依旧是各大报刊奢求的投稿人。甚至有许多外地的文学青年奔赴那里,向他们学习写作。

而陈凡用的却是后世的写作方式,从技巧上就甩开他们一大截,再加上历练出来的文笔和丰富的文学底蕴,几乎不存在被退稿的可能性!

到时候真如黄莺所说,十几本全国和当地最好的文学期刊上面,全都有他的文章、还写着他的名字,怕不是要出大事。

四个女生笑着笑着,见陈凡眉头紧皱,便不自觉地收住笑声。

姜丽丽默默想了想,小声说道,“要不,你少投些?”

陈凡看着她,突然灵光一闪,笑着说道,“不用。”

他重新端起碗筷,哈哈笑道,“用本名太高调了,不符合我低调的性格,从今天起,除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这篇,其他文章我统统都用笔名!”

一本杂志用一个笔名,十本杂志就用十个,只要不公布作者信息,除了编辑谁都不知道我是谁!

稿照投、钱照赚,还没有任何影响。

我就是这么低调的人,完美!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