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穿在1977> 第344章 就采点素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4章 就采点素材(2 / 4)

既然来了,就不会敷衍了事。抽烟归抽烟,那是因为这里的大工太多,根本用不着他们动手,而他们只需要随口说两句,大工师傅们便能立刻明白其中的要领,干起活儿来是又好又快,就连这两位老师傅也赞不绝口,还说要推荐他们去县里的建筑公司上班。

汪师傅他们自然是笑着婉言谢绝。

在公社建筑队上班,收入不少离家又近,何必远离家门跑去县里工作呢。

人生地不熟的,工资也不一定能有多高,哪有在公社上班舒服。

看到陈凡过来,杨书记立刻对着他招招手,随后对着两位老师傅说道,“这位就是我们建小水塔的大功臣,那台柴油机就是他从地委买回来的,这个水塔也是他设计的,陈凡、陈老师。”

他又转身看向陈凡,“这两位是从县里建筑队来的大师傅,这位姓邱、这位姓马。”

陈凡立刻伸出双手,“邱师傅好、马师傅好,辛苦了。”

邱师傅早已眼睛放光,伸出手握住,“原来你就是陈老师,百闻不如一见啊!”

另一位马师傅也和陈凡握手,满脸笑意地说道,“果然是一表人才,难怪能在地委日报和《江南文艺》发表文章,这个月的《江南文艺》上面有你两篇文章吧,不得了、不得了啊!”

一篇自然是连载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另一篇则是陈凡为了买电风扇,以姜丽丽她们为原型创作的双抢,由于情感真实,又是“老客户”,也被《江南文艺》杂志社采用,并且刊登在8月1日的最新一期上,算是抓住了双抢的尾巴,蹭了一拨热度,在江南省范围内引起极大的反响。

要问陈凡怎么知道?

人家杂志社给他寄了好大两个包裹,全部都是全省各地的读者寄到杂志社给陈凡的信,一大部分是因为《在希望的田野上》,另一部分便是那篇的。

而且这部分来信基本上都是女读者,为此张文良和杨兴秀还给陈凡起了个外号,叫做“妇女之友”!

另外,陈凡最初的目的也没有落空。

杂志社给他寄的稿件采用票证中,就有两张珍贵的电风扇票,也算是遂了他的心愿。

两张电风扇票还了一张给张文良,另一张又买了一把电扇,正好自己房间一把、女生们一把,安安稳稳地度过了这个双抢天。

面对两位老师傅的热情,陈凡也显得非常谦虚,“哪里哪里,我也只是描写一些客观事实,还是咱们的社员同志踏实肯干,否则我也写不出来。”

邱师傅一脸很懂的样子,“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跟李先生在沿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很符合啊。”

陈凡依然谦虚谨慎,“是是是,就是按照李先生的指示做的。”

两位老师傅一听更高兴了,拉着陈凡说个不停。

明明是两位只上过扫盲班的泥瓦匠,却硬是拉着陈凡聊文艺创作。

不过,他们可不是那种“皇帝老儿用金锄头”似的瞎聊,反而是有的放矢。谁谁谁写的那篇文章脱离了实际,哪个写的就很中肯,条条框框都说得有理有据。

陈凡也听得两眼放光。

懂劳动、懂生活的人很多,懂文艺创作的人也很多,但是知道在文艺作品里挑刺、还知道哪些劳动生活可以融入创作的人却不多。

难怪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两位老师傅还真是个宝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