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5章 野稻(2 / 2)

袁三想着这几天在地里看到的情况,也一阵唏嘘,“夫人寻来的蕉藕十分耐旱,百姓倒勉强有些收成,不至于完全断收。”

“流民依然可放入城,但让难民办的人要仔细甄别,小心难民以外的人入城,另外也放慢流民入城的速度。”江棠棠道。

“那可要继续施粥赈灾?”

“继续施粥,用蕉藕与木薯煮粥给灾民。但不能白给,让他们搓绳子来换。”

江棠棠自我安慰,她不过是付出一点树根而已,但她却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这一波血赚。

袁三道:“那蕉藕和木薯是跟庶民们买?这个时候他们只怕不愿意卖。”

江棠棠道:“五斤蕉藕或者木薯,换一斤鱼粉。”

鱼粉是用海里抓起来的鱼烘干后磨成的粉,味道并不怎么好,但岭南的百姓都知道,鱼粉养人,比别的东西都扛饿。

那家里有病人的,又或者刚生产的妇人,吃不上肉的,都想办法给换上一点,给补身子。

虽然要五斤蕉藕或者木薯才给换,但家里实在需要的,还是会忍痛换上个一斤。

干旱除了缺粮外,还缺水。

江棠棠早就安排了人打地下井找取水源后,解决人们的饮水问题。

不过有时能顺利找到地下水,有时却白忙活一二十天。不过挖井的活再苦再累,庶民们都抢着去干。

因为挖井的工人包三餐饭,而且三餐吃的都是鱼粉。鱼粉特别能饱肚子,越去干活越身体好。

人们都以为是鱼粉有营养的关系,却不知主要原因是在水上。

为了让工人们能元气满满的干活,江棠棠给工人们的水里都加了灵泉。

不光是挖井的工人,就是出海打鱼,渔场的工人,江棠棠只要抓住机会就给这些人的水里加灵泉。

庶民们都觉得给官府做工好,全都抢着干活。

江棠棠此番过来,轻轻松松就挑选了两千多个工人回去。这两千多个工人带回岭南后,大部分人送到造船所去造船,另一小部分人分到渔场等各处地方去干活。

因为干旱,种植和畜牧业都没办法发展,如今重心全部放到了海上。

对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以前的旧船全部投入到使用中依旧不够,造船所的人日夜不停地赶工造新船。

江棠棠此番挑来的人主要便是去干伐木等粗活。

干旱虽然有无数的坏处,但却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砍伐后的树木干得比往常都快,能更快地投入使用。

自从前两个月江棠棠将香薰球改制成“常平架”,陆时礼再带领这船员系统地学习了航海知识后,如今的大船能开得更远,带回的鱼也更多。

除了鱼粉成为岭南人的一项重要添补外,海带养殖场的海带,也给大家带来了无限希望。

如今岭南的海带养殖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十个海带养殖场的海带都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只可惜现在四处受灾,外边暴动频繁,而手里有粮的家族也开始紧张,即便是抬高几倍的价格,也不再轻易出售粮食,贸易的事只能暂缓。

这些原本十分紧俏的海产品,暂时只能内部自消。但海带到底比不上粮食,解一时之急还可以,但并非长久之计。

好在九月中旬,江棠棠派出去寻找野稻的人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有人在海边的淤泥地里,发现了外表像稻谷模样,内里的米粒呈红色的野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