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 / 3)

6月7日,琼州,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正午时分,在最繁忙的1号工位,一枚新远三号火箭拖着长长烈焰飞上天空。

站在发射工位几公里外的丁必筠抬头望天,一直目送着这枚大火箭消失在天际为止。

“丁老师,丁老师!”

熊诚大呼小叫地跑了过来,身上的白色衬衫被汗水浸湿,配合黑黝黝的皮肤以及安全帽看上去就像个劳作的建筑工人。

“丁老师,要合影了,快过去吧。”

“感谢丁教授为环保事业,为推广清洁能源做出的贡献!”

而接收天线暂时用不上,它是为未来大量空间电站运行时太空组网准备的。

为了生产专用的太阳能电池,新远、航天局、蓉城政府与国内最大光伏企业合作成立了华新太空能源公司,在如此大量的订单下,K2电池的价格成功从26万元一平方米下探到了惊人的9100元,总订单额32亿人民币。

而在他们的后面,是一条同样披红挂彩的横幅:

整个空间电站计划采用1700块K2太阳能电池,总面积万平方米,发电面积万平方米,最大发电量兆瓦,平均发电能力168兆瓦,仅仅是发电部分973吨,总重预计1120吨。

当然实际算上赤乌一号到赤乌三号发射及试验、地面接收器建设、电网改造以及人员等各种费用,从0到成电一号投入使用差不多已经摸到了300亿的边缘。

丁必筠看向不和谐声音的出处,瞥见NHK的标志后直接略过。

“我很欣赏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构想,我想它和太空发电一样,都将给环保事业和能源革新带来巨大帮助。”

等他在熊诚的拉扯下来到礼台,立即被簇拥着戴上了大红花,被一排人挤在中央合影。

“丁……”

补贴空间电站项目也一点不亏,逐日工程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技术,发电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一切顺利,成电一号将在12月在近地轨道组装完毕,再主动升轨至同步轨道,2019年3月以后开始为地面提供清洁电力。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