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 / 4)

说的再直白一些,就是华国航天产业已经有了初步通用化、标准化的雏形。

这有多重要,历史已经证明过无数次了。

就比如联盟与西方的坦克研发体系,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

西方需要一种新坦克,设计师会在市场上到处寻找成熟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各种零件,组合起来后再进行优化以及深度设计。

联盟坦克设计师则是先定下坦克基本技术要求,然后再去要求各个机械厂提供符合标准的零部件,如果没有就得专门立项研发。

特事特办的好处是设计出的产品往往整体性能优越,能够很好达到技术要求,缺点就是代价太高,各个子系统厂都需要为了技术指标建设生产线,在找不到其他使用对象的情况下,产量低自然就意味着成本极高。

同时由于存量小、通用性小,备件价格也会更加高昂,维修起来也需要特殊培训,需要整个军队去适应新装备。

西方设计思路则完全不同,成熟子系统虽然可靠且价格低一些,但却无法百分百契合要求,最后的设计一定需要做出妥协,不是超重就是某些技术指标必须降低。

好处是子系统通用性好,多种装备全都可以互通互换,维修保养也更加容易,备件量大且便宜,军方上手掌握也算快。

一种是性能优先,但总体投入较高;一种是稍微凑合点,但能兼容现有的大部分体系且压低成本。

搞航天不是打仗,略微超重一些、体积大一些、耗电高一些不要紧,需要的是加大规模,尽快脱离小而精的现状。

依托日渐成熟的产业链,航天器工程动辄数年研究周期的时代就将一去不复返,到处都是现成的子系统,再也不需要投入巨资去专项研发。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