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大魏春> 第三百零四章 钱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零四章 钱荒(3 / 3)

他原以为李承志便是能制出冰,也是置于冰鉴中散热所用,舍的买的定是不会有多少。

哪知竟然是能吃的,还如此美味?

元恪甚至有点庆幸:幸亏李承志懂分寸,想出了个万全之策,不然自己真就说不准得食言。

这可是能在两三月之内就能赚到数万金的营生,要是能将宫中与光禄寺的藏冰全卖出去,所得之钱完全可解晋地饥荒。

当然,身为皇帝肯定不会硬抢臣子,至少会给李承志加一两品爵位,或是将字职升个一级半品以做补偿……

思忖了一阵,元恪又怅然一叹:这次赖李承志之功可先卖冰救急,但下一次又该卖什么?

其实朝廷缺的不是救济晋地的那点粮,而是将粮运往晋地所需的银钱!

自冯太后掌朝至今虽偶有天灾,北地也时不时的会有边民造反,但至多算是疥癣之疾。大部分的州郡还算安定,也称的上风调雨顺。

各地常平仓粮大都充盈,京城太仓、皇宫内库中的绢帛都快堆不下了,价格更是比太和年间降了六七倍。

而恰好,这两种又是大魏为数不多的官方民间均认可可以替代货币的商品。

问题自然就来了:越是丰年,粮与帛的价格就越低,购买力就越弱,购买其他商品时所需粮与帛的体积就越大,流通成本也就越高。

以晋地缺粮为例:皇帝令关中运粮调济,奚康生自然得照办。但问题是,征发民夫可以算做徭役,征粮可是要付钱的,至少也得是绢帛。不然就跟逼着百姓造反没什么区别。

这钱自然得朝廷出。不出钱也行,那就想办法将洛阳的粮食直接运到晋地。但傻子也会算账:光是路上的消耗绝对比运送的粮食多好几倍……

类似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元恪才会绞尽脑汁的想歪主意,变着花样的从官员、士族手中搜刮铜锭、铜钱。

但越贵就越惜售,越惜售就越贵,钱荒也日益严重……

至于抑佛熔铜……那根本不可能。除非元恪愿意看到大魏境内义军四起,门阀林立,各自称王的景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