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72章 千里奔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2章 千里奔袭(2 / 2)

此战之后,苏定方官嘉左骁卫大将军,荣封邢国公。

而被抓回来的小鲁则已经没有一点脾气,他在路上跟萧嗣业诉苦:

唐太宗待我甚厚,可我背叛了他导致如今被老天惩罚,希望能让我死在昭陵,好给太宗谢罪。

对小鲁的这个愿望,李治研究了一下,突发奇想在昭陵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献俘仪式。

然后杀人诛心的赦免了小鲁的死罪。

毕竟小鲁还有用处呢不是?仅仅过了两个月,李治趁着新年又在太庙举行了一次声势更加浩大的献俘仪式,主角依然还是小鲁。

连着当了两次现眼包的小鲁终于绷不住了,不到一年就郁郁而终,被李治特意下诏埋在了颉利旁边。

至此,二凤对突厥的攻略经过两代人终于彻底收尾。

唐朝的疆域也正式延伸到了中亚地区,堪称前无古人。

唐朝在西域的威望也达到了极盛。】

虽然没有想象中的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转,但苏烈已经很满意了。

同为将领的李靖就赞赏有加:

“示敌以弱,随后一战而定,千里追击,追亡逐西。”

“此乃名将之风也。”

李世勣也给出了自己认为的公允评价:

“战则果断,追则果决。”

“纵余亲至,亦不过如此。”

苏烈顿时喜上眉梢,然后眼巴巴瞧着李世民。

李世民对此自然不吝赞赏:

“定方勇略兼备,临危制敌,谋定后动,一战振国安民,乃国之柱石也。”

苏烈喜不自胜,不过还是谦逊道:

“仍然险些为这小鲁可汗所逃,若我能壮年出征,定能阵擒这小鲁可汗,不至于空耗马力。”

对此李世民只是笑笑,秦王时他每战亲临,自是知晓敌方将帅若是想逃你根本留不住。

但苏定方的求战之心拳拳他还是懂的,因此当即允诺:

“如今河西尚且不安定,自当让朕再览阴山踏牙帐之英姿。”

对此,苏烈郑重行了个叉手礼,以示愿追随。

一旁尉迟敬德满眼都写着不服气,但他因失言而获上责骂的次数不少,因此也学乖了,如非必要绝不开口。

不过秦琼在旁边小声幽幽道:

“看昔日手下败将蒙圣恩,不服气?”

平窦建德和刘黑闼时,他们都是陛下阵前斗将,因此可以说都赢过苏定方,而且还是两次。

因此秦琼对尉迟敬德脑内想的是啥,简直比自己肚子上有几条刀疤都要更清楚。

故而告诫道:

“如今陛下欲开百载盛世之始,伱我皆当奋勇争先,而非恃功自傲。”

类似的话已经说了太多,秦琼也没更好的办法。

毕竟玄武门时,尉迟敬德亲手射杀李元吉,并带甲士入宫请太上皇下诏。

这份功劳不好明说,但尉迟敬德对其的显摆,所有人都看得到。

只希望这个老朋友如今通过光幕知晓未来被“引退”能有所警醒。

不同于武将这边的展望。

房玄龄看了眼苏烈,又瞧了眼还在盯着光幕皱眉的长孙无忌。

扭过头就撞上了杜如晦的目光,并看到杜如晦点了点头。

两人心里想的事情用几个眼神就已经交流完毕:

苏定方之胜应当就是长孙无忌被逼自缢之始。

从时间上来说不过相差一年,从推论来说,西突厥灭后,皇子治的威信应当就无法动摇了。

虽然还没亲眼看到,但从废后成功,西突厥战事再启,就能看出来那时长孙无忌的逐渐退守。

而此战大获全胜,并献俘两次之后,长孙无忌应该就再也无力与自己亲外甥抗衡了。

不过两人也就在心里唏嘘了一下,甚至不由得赞叹长孙皇后看得清楚明白。

贞观初长孙皇后就担心长孙氏荣宠太盛反致灾祸,因此力劝长孙无忌罢相。

没想到这个看法竟在光幕这里得到了完美验证。

不过两位重臣再次对视一眼,想起来彼此子嗣的那些事,整颗心也不由得往下沉了几分。

李世民的感叹打断了两人的沉思:

“呵,如此獠贼还想死在昭陵?”

“就该如皇子治一般行事,让其忧恚而死!”

“正该杀人诛心!”

光幕上的大唐从西域而出,大片大片都被染成了朱红色。

如此对比下,李世民头一次觉得:

左下方那一块吐蕃怎么如此碍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