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从乡行> 1、孤儿寡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孤儿寡母(1 / 2)

明溪,虽然被冠以溪名,可实是一条大河。村中的农田灌溉和日常饮水,都靠着它来解决。可以说,明溪实是大李村的生命之河。

而赖以这条大河,多年来,沿途附近村子的收成大都不错。故而,在仓廪丰满后,明溪附近的村庄求学之风日盛。在圣人教化下,大李村内,民心也大都不错。

可是,对于年仅八岁的李中明一家来说,这几年的家道却是愈来愈下。近年来,李家经历了李父去世,小中明又得了一场大病,幸得李母求医问药,日夜照顾,才渐渐痊愈。

在这连番遭遇下,李家钱财花费日多,积蓄也就日显浅薄了。可是,李母为了李中明的成长依旧舍得花费钱财供其读书。为了支撑李中明的学业,李母不得不将上好的田亩都租种出去,还日夜不休的纺线织布来补贴家用,这才使得小中明上得起学。

虽然李忠明看着贫困的家庭和忧愁不已的母亲,也提到过放弃读书,在家稼种务农,可是却遭到了母亲刘氏严词拒绝,还训斥小中明胡思乱想。

最后,李母还是积攒够了束脩后,便让之前在家自学的李中明入读于邻村的朱夫子塾下。

“母亲,我回来了“,只见李中明小小一个少年,背着一个小小的书箱,迈步进门,回到家中。熟练的将背上的书箱放在原处,便来到母亲刘氏面前,行礼问安。

“明儿,回来了,今日进学如何,老师讲习的,是否记下?“,只见刘氏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对着儿子的学习仔仔细细的询问着。

面对着母亲殷切的面容,又听着亲切细致的询问。小中明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反而认认真真的回答着母亲的提问。

听着儿子细致的回答,看着儿子日渐长大的面容,李母脑海中不禁回忆起,先夫逝世前对,对自己诚挚的交待,请自己能够好好教养儿子,供养孩子识字读书。

虽然李父并不没有取得任何功名,甚至连县学也未参加过,仅仅是年幼时,受学于村中一老夫子门下。可即便如此,也开阔了李夫的眼界,后来受限于自身天资和家中贫寒,没有继续读下去。

正是靠着这学习到的知识,李父不仅能很好操持家中的田地,还能很好处理村中的邻里纠纷,使其和睦,所以靠着勤劳和公正,李父在村中很有威望。

所以,在家中积蓄日丰后,李父心中对于供养读书人的期望一直不敢或忘。

尤其是在李母有孕时,夫妻竟然双双梦到有一持书骑羊的儿童从天而降,投怀而来。被梦惊醒后,夫妻相互讲述时,竟然完全相同,一模一样。

不久后,小中明出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神异,可李父还是自幼便开始教小中明识文断字。

可是李母却知道,自己的儿子自小沉静,李父教授的东西,即使不能一时学会记得,但也能耐下脾性默默自学,这股恬静之气即使是丈夫也是没有的。

将记忆慢慢收回,刘氏问完了问题,便让儿子去温习课业去了。来到厨房,生火、做饭,看到快要干涸的米缸,又想起儿子之后的束脩,盘算了家中的存钱,不由得决定每日的织布时间还要再加上一个时辰。

当夜色渐起,黑夜来临,结束了晚饭后,母子二人为了节省灯油,早早灭了灯火。这时,李母继续织布,小中明则书经背字吟诵。

随着机杼声和诵经声的延续,夜也渐渐深了起来。

“明儿,今日练习就到这里吧,明天还要进学,就寝睡觉吧“,李母劝慰道。

“好的,母亲,你已经劳累一整天了,也早早休息吧”,小中明也劝着刘氏。

“好的,好的”,刘氏连忙应和着,不过还是说,“我再多织一会儿就结束了,你先睡吧。”

知道劝不动母亲,小中明只得自己先早早休息,等会再以有机杼声,自己睡不着的原因,再来规劝母亲。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