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人生1984> 第150章 林芝是狐狸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0章 林芝是狐狸精(2 / 3)

林芝一手举着糖兔子,一手牵着李云海的手往外走。

“你累不累?”李云海见她额角还有细汗。

“不累!这才哪到哪啊?我们训练的时候,那才叫一个累呢!”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可不是嘛!沈秀兰呢?我刚才在台上看到她了。”

“她和同事先回去了。”

“我看你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不会旧情复燃了吧?”

“你吃醋的样子,还挺可爱的,就是有点酸!”

“讨厌,你还笑!”

两人打打闹闹的离开。

李云海带着林芝回到家里。

林芝打开电视机,问道:“你当上科长了吧?觉得怎么样?是不是特别威风?”

“我其实当不当科长无所谓。”李云海拉着她的手,在沙发上坐下来,说道,“我只想做一个商人,能赚钱就行。”

林芝往他腿上一坐,笑道:“我看你言不由衷!哪个男人不想掌控权力?”

李云海不得不承认,权力有时候的确让人着迷。

毕竟这也是他前世不曾有过的体验。

林芝感受到他身体的异样变化,柔声说道:“我还没洗澡。”

李云海笑道:“一起吧?”

林芝咯咯笑道:“你以为是在白天鹅宾馆呢?家里这么小的澡盆,一个人都嫌小!”

李云海抱着她就是啃:“那我不管了,先玩了再说!”

林芝在他怀里,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慢慢的,笑渐不闻,声渐悄。

……

这天是天华大厦的奠基典礼。

李云海和林小凤是股东,应邀出席了庆典。

天华大厦从破土动工到装修完工,需要3年时间。

至少要到1987年才能验收投入使用。

李云海投资了4000万。

林小凤投资了900万。

大厦建成后,将成为全省第一家涉外宾馆,也是全省最豪华的宾馆。

前期,三大股东都需要投入一半的资金。

李云海要拿出2000万来,林小凤拿出450万。

工程交给省建工局主理。

梅纪平也在现场,和李云海握手言欢。

中午,众人聚餐,喝到两点才散。

林小凤说有事和李云海商量,两人便来到了省个协办公室。

李云海有一间单独的会长办公室。

林小凤说,她已经问过哥哥,说私人兴办企业,很多地方已经放宽了。

李云海早就知道,因为1984年是我国企业家元年。

1984年5月,国家发布第67号文件规定,要求在完成指令性计划后企业超产部分的商品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范围内浮动。半年后,又取消20%的封顶限制,超产部分价格由供需双方决定而不再由国家干涉。

同年10月份,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一点,成为激发我国此后商业繁荣的原因之一。

在我国,企业家有两大派系。

一个是“92派”。

一个是“84派”。

也就是1992年,南方讲话以后,大批知识分子辞职下海,这批人后来成了知名的企业家。

再回溯一步,真正的企业家元年,非1984年莫属。

1984年的1月24日,33岁的王实途经鹏城国贸大厦,看到警车正在为希贤同志第一次南方视察而清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和心情,王实也不免感叹:“希贤同志来了,我觉得干大事的机会到了。”

这一年,王实用自己贩卖玉米赚到的第一桶金在鹏城创办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后于1988年更名万科。

李经伟创立“东方魔水”健力宝,该品牌一度是体育赛事上最为抢眼的品牌之一,甚至出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

张瑞明任琴岛日用电器厂厂长,后来他所带领的海尔成了我国家电行业的神话。

柳传治呢,在中关村的一间传达室内开启了他的事业,于是我们有了后来的联想。

此外,还有TCL、四通、科龙、三九制药等等名牌企业,相继成立,后世都成了我国商界的巨无霸。

同年,我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也在上海成立。

而在南方西州这片热土上,也出了一个人物,此人名叫李云海。

李云海在西州创立了西海商店,并由此为基地,打造出一个大大的商业王国。

他一直没有建厂,就是在等春风。

十二届三中全会,就是他要等的春风。

果不其然,全会开完以后,放宽私人办企业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

按抽样调查资料推算,1984年末,全国人口为10亿3604万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14.7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57亿元。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的商品市场,已经日趋成熟。

林小凤是林振邦的亲妹妹。

既然林振邦都同意妹妹建厂,那此事肯定可行。

李云海当即和林小凤谋划建厂事宜。

他们要建的是耗材厂。

首先要选址。

既然国家已经放宽了私人企业的限制,那在哪里建厂都没有太大关系。

李云海和林小凤商量在哪里建厂?

市区没有合适的土地,要建也只能建到郊区。

要不就是到农村建厂。

林小凤提出来:“云海,到你家乡建厂呢?怎么样?”

李云海微一沉吟,说道:“家乡建厂是可以的,人工便宜。城里虽然也有闲人,但肯定没有乡下多。省城的工人,工资要40,乡下人只要20块钱就能请到。”

对一家刚开始创建,前途未卜的工厂来说,工人的工资,也许就是最大的一笔开支。

万事开头难,成本的控制是老板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小地方土地便宜,人工便宜,这是两大优点。

但是缺点也是不言而明的,李云海说道:“县城交通不便利,小地方的政策,或许更不透明,也不敢冒进。”

他经过综合考虑之后,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取长补短。

“姑姑,我们在省城建厂,到乡下招工!怎么样?”

“可以啊!厂房用地也很好解决,我找我哥,让他划拨土地给我。”

1984年,还没有土地财政一说,也没有地方拿土地出来拍卖。

不管国营,还是私企,如果需要土地,只能找政署要。

政署批准以后,就会进行划拨。

我国首次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要等到1987年的12月1日,鹏城因为大开发,又缺少资金,这才想到拿土地出来拍卖,经过17分钟的紧张叫价,一块8588平方米住宅土地50年的使用权,当时拍出了525万的价格。

这是后话。

且说李云海和林小凤商量已定,便坐上李云海的货车,围着全城转了一圈,寻找合适的建工地址。

其实当年的西州,也不算特别发达。

长岛饭店后面的土地,还是一片农田菜地。

而不久的将来,这里肯定会成为繁华的街区。

这个时候,李云海要挑一块土地用来建工厂,还是比较容易的。

他们很快就选中了一块土地,靠近西江支流,离火车站只有十几分钟车程。

当天晚上,李云海和林小凤找林振邦商量拿地建厂之事。

林振邦听了,说我支持你们建厂,这也是为省里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对我来说,你们不管把工厂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不过我给你们一个建议。西州市里有规划,工业园区主要往北、往西推进。

李云海也知道,西州后世的工业园区,都是建在城北和城西。

只不过,现在的城北和城西,还是一片水田!

他们现在往那边建厂,等于建到了乡下。

李云海以为,现在先把工厂建到离城区稍近一点的地方,等以后城北、城西大开发了,再把工厂迁过去。

林振邦也就没有二话可说,表态同意。

有林振邦做主,西州市里很快就划拨了一万平方米的土地,给李云海和林小凤他们建厂。

林小凤出资500万,李云海出资1000万。

两人合伙创建了一家私营工厂,工商注册名为:“四海耗材厂。”

这也是西州正式注册的第一家私营企业。

其实在此之前,省里有很多私营企业,但都是悄悄的干,当地政署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有人查,农民企业家们就放开手来大干一场。

李云海的四海耗材厂,是第一个正式注册的。

耗材厂注册资本为1500万。

现在土地有了,公司有了,接下来就是建工厂,买机器。

林小凤之前就有创业的想法,因此联系过在海外的一些朋友。

耗材生产线,可以在香江那边买到,不过价格不菲。

林小凤打算亲自前往考察,实地看过以后,再做决定买进哪一家的产品线。

市面上能买到的耗材生产线,质量最好的是德国货,其次是东洋货。

李云海的意见是,要做就做最好的产品,如果质量太差,那是自毁招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