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五章:救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1 / 2)

方孝孺抵达燕京的第四天。

晚膳后。

方孝孺刚回到下榻的房舍。

来到盥洗台前,看着陶瓷烧制而成,洁白的盥洗盆,依旧忍不住微微愣怔。

拧开水阀,简单冲洗一下。

把手伸入盥洗盆底部,用橡胶堵着的下水口。

抓住橡胶塞,在塑胶硫化定型时,留下的圆环状小环,轻轻一拉。

哗啦啦……

存在盥洗盆内的水,随着拔出橡胶塞,顺着连接盥洗盆的铁管流下去。

方孝孺看着水流,在下水口,打着旋涡,迅速消失,怔怔出神。

四天时间,他走马观花看了很多很多。

之所以用走马观花来形容。

是因为,可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慢了,根本看不过来。

在大明时,他从不敢想象,数十个十吨高炉,同时冶铁的场景,数丈高的高炉,稍微靠近些,就热浪逼人。

滚滚浓烟,冲霄之上九天!

恐怕,就是天上的仙人,都要为此而震撼吧?

高炉后面,上千个炼钢的小高炉,一排排排开。

从高炉内出来的生铁铁浆,刚刚在模具中凝固成形,火红的温度尚未消散,就被一个个工人,用巨大的铁钳合力夹着放入后面一座座小型坩埚炼钢炉内。

他真不敢相信。

朝中那些人,看到这样的景象,会有何反应。

总之,当时哪怕现场温度很高,他却感觉浑身冰凉。

据介绍,燕藩对钢的使用量,已经达到了钢铁消耗量的五分之一!

而去岁,燕藩全年钢铁(钢和铁)消耗量,足足十五万吨!

燕藩才多少人口?

三百万吧?

按照燕藩新的计量单位标准,平均每人消耗钢铁一百市斤!

这些年,一路走来,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知道圣人大义的书呆子了。

很清楚。

人均消耗钢铁一百市斤。

对百姓的生活,产生多么大影响。

也不怪,燕藩这些年,农作物年年高产。

就连普通百姓,吃白花花的大米,都不成问题。

燕藩的百姓,吃窝窝头,并不是没钱吃不起白花花的大米馒头,而是中原文化传统节俭的原因。

省下钱来,是为了购买自行车、钟表之类,并非生存必需的东西。

或者,供孩子读书。

他参观期间,还见过,女子在美食街摆摊挣钱,供家中男人搞研究。

这样的男人,还算男人嘛?

可这样的事情,却真真实实发生在燕藩治下!

当中原农村百姓,勉强吃饱了,还在变着法儿,想着怎么吃好。

当中原城中百姓,这些年,随着物价上涨,牢骚满腹,压力颇大时。

燕藩的百姓,竟然已经开始,追求一些,非生存必须的东西?

……

他看了杨八叔他们开办的飞马牌自行车厂。

更去看了,为制造自行车,许多商人开办的各种零配件工厂。

……

还有人满为患的大剧院。

既有元曲,也有中原南北各地的地方曲调。

同时,还有燕藩自己推行的‘舞台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每天上午的九点、中午一点、午后三点,据说,晚上八点也会开场。

天天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为背景,连续演出不同的剧情故事。

剧情是连续的。

每一天的各个时间段。

都演出相同的剧情。

百姓只要购买了套票,就可以挑选自己空闲的时间,去看这种剧情连续,据说全部演完要一个月的舞台剧。

还别说,挺有意思的。

他在一群孩子的带领下,在到处参观休息时,已经连续看了三天了。

今天白天时间紧张没去大剧院看。

这不,一会儿就要出去了。

这也是他来燕藩,第一次夜间出行。

据说,今晚就要演到最高潮处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母亲的矛盾冲突。

咚咚咚……

敲门声将方孝孺思绪拉回现实。

杨荣穿着一身新式衣服,站在门口,笑道:“方大人,雍鸣小师弟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走了。”

方孝孺看着镜子中,自己的一身新式装束,笑笑,“好,走吧。”

等二人来到王宫宫门口时。

一群孩子,已经在外面骑着车子等着了。

方孝孺看着摆放在旁边,空着的两辆自行车,笑笑,“世子,这应该是给下官准备的吧?”

这几天,这群孩子教他学骑这种车子了。

就数祈婳郡主和高煦殿下最调皮。

这两孩子,给他把着后座,在他骑着走动起来后,悄悄放开,他紧张请求‘一定要把好时。’

这两孩子口口声声答应着。

可殊不知,早撒手不管他了。

等他扭头看到后面没人把着,顿时慌乱时。

不是撞墙、撞树,就是忘记刹车,冲到王宫内的景观湖中。

一群孩子,这个时候,就会捧腹笑的前俯后仰。

雍鸣点头。

方孝孺笑着来到,分配给他的自行车旁,坐上去,虽然技术还不好,但被孩子们捧腹笑了几天后,勉强已经会骑了。

“出发喽!”祈婳一只手把着把手,另一只手,抬起,直指前方大剧院方向,然后登着专门为她量身打造的自行车,率先启动。

“出发喽!”

一些年纪小的,也跟着起哄,大喊一声,快速登着追上去。

方孝孺含笑看着,跑在前面这群孩子。

大多数都已经成婚了。

虽然没有从政从军,但大多数都在燕藩的各行各业发挥聪明才智。

就像年龄稍大点。

和世子一起,跟他慢慢骑行的春晓、东旭、民丰、王靳宓、周潮这些年龄稍大点的孩子。

都已经有所成就了。

东旭研究出重力加速的具体数值、论证了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对这些,他也不懂,但据说对研究火铳、火炮产生了巨大作用。

决定火铳、火炮威力、射程的初速度论,就是东旭提出来的。

这些他听的迷迷糊糊,不太懂。

但有一点他懂。

比如为了研究重力加速度,东旭联合匠人,结合中原已经发明的日冕,又根据十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发明出的钟表!

他去沈家钟表工厂参观了。

那种钟表,对时间的精确度量,实在是太准确了。

给陛下和王爷制作的那种钟表,每隔整点,还会发出叮叮咚咚的提醒声。

……

夏原吉制定了燕藩度量标准。

……

王靳宓跟随俞靖出海探索,寻找到一块十分特殊的钢铁。

从而受到启发,提出‘适用于不同用途的钢铁,一定在炼制过程中,高温融入了其他矿石的’假想。

这一假想,尚未得到有效的理论依据。

还不知,这一假说,到底是否成立。

但这个大小伙子,还有其他成就。

王靳宓认为,现在燕藩的百斤小坩埚炉炼钢效率太低。

结合中原早已出现的生铁、熟铁灌钢法。

提出,可以直接将生铁熔浆和熟铁熔浆,通过两条熔浆导槽,灌入一个可以转动的高温炉子内,高温中进行均匀混合,就能大规模,大批量炼钢。

对此,他问过匠人。

匠人们都说,根据早已就有的灌钢法,这种炼钢工艺,极有可能成功。

成功率至少八成!

现在,王靳宓正在和工人们,一起琢磨攻克一整套生产线。

这群人的野心很大。

他们设想中,不是把生铁块和熟铁块扔进尚未攻克,可以转动的炉子内。

而是希望,同时设计两座高炉,一座冶炼生铁,一座冶炼熟铁,铁浆流出来后,就第一时间流入可以转动的高温高炉内。

节省工序,提高产量同时,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他初闻整个设计规划时。

就忍不住想,‘燕王麾下这群人,怎么就这么敢想敢干!’

生产线的设计、转炉技术……

等等一切,都未攻克,就花了燕王三万两银子。

后来他慢慢想明白了。

王靳宓以及那些钻研的匠人,敢想敢干的动力,来源于燕王!

这群人,如果搁在大明,他们的想法只要说出来,恐怕就会被满朝文武,扣上一个好高骛远、夸夸其谈的帽子。

……

民丰、春晓就更不要说了。

管着整个燕藩的医疗系统。

成千上万个乡土村社内的土郎中、懂点急救医术的接生女子,就是他们培养的。

开发出很多‘中成药’。

王妃说,燕藩这几年婴儿夭折率急剧降低,就是这两孩子的功劳。

……

就是看起来,最不成器,喜欢研究植物、动物生长发育,搞得满屋子动物、昆虫标本的周潮。

也有自己的成就。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假说。

周潮认为,同一种动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中,为适应生存,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这一假说,只有少数孤证。

周潮就盼着,探索队再次起航,他能收集到各种动植物标本,做比对研究。

虽然没有完全论证,这一假说的正确性。

但燕藩农科司却认为这个假说是正确的。

他们在人工栽培药草、农作物研究中,已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了。

……

以前嘲笑燕王,辛辛苦苦培养了一群孩子,竟然不让这些孩子从政从军,反而搞一些奇淫巧技杂学的人。

真该来看看!

这些孩子提出来的假说、生产工艺虽然还没有论证、落地实现。

他已经有种心惊动魄感。

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啊!

“方叔,在想什么呢?”

闻声,方孝孺扭头,看着白大褂搭在车把手上,穿着一身新式女装,亭亭玉立,成熟稳重的春晓。

春晓、民丰白天很忙。

临近傍晚,才来王宫和他们一起吃饭。

这不,工作服都还带着。

笑着摇头,“就是感慨你们这些孩子的成就,当初,很多人听说你们师傅,不安排你们去从政从军,反而安排伱们搞一些杂学、巧计,都在嘲笑你们师傅……”

春晓浅笑,“其实,小时候,我们也不理解,不过后来慢慢理解了,师傅师娘不想我们从军从政,是怕我们往后在权力这个旋涡遇到危险,师傅、师娘对我们的偏爱太多了。”

她知道,合适的时候。

师傅肯定要给他们荣誉加身。

方孝孺看着稳重、干练的春晓,笑着点头:“是啊,你们能遇到燕王、王妃,真是极大的运气,可咱们中原,还有无数的孩子,才勉强能吃饱饭……”

春晓几个年长的孩子笑笑。

这几天相处,他们早知晓,这位方叔叔,想让他们影响师傅,不要对大明太疏离了。

他们幼年时期就与方孝孺相识。

他们跟随在师傅、师娘身边长本事时。

方叔对那时还留在土桥村的父辈多有关照。

可师傅和大明朝的事情,他们不能掺和。

这些年,中原对师傅做了什么,设置了多少障碍。

他们都很清楚。

是中原许许多多精英层抵触、仇视、巴不得师傅远离中原。

不是师傅不想管中原的事情。

哎!

方孝孺看着孩子们又笑着沉默,无奈叹了口气,转移话题,指着路边,铁柱子顶部,玻璃罩中,亮着的长长火苗,好奇询问:“这灯一直这么点着,得耗费多少灯油啊?这些天,在宫中瞧着,就一直想问了,只是,新东西太多了,看的方叔眼花缭乱,一直没时间询问。”

雍鸣把金豆子护在怀中,笑着介绍:“方叔,除了建造这些路灯时花钱后,后面就不用花钱了,这是沼气,咱们燕京有七十万人口,每天人和牲畜产生的粪便,数量大的下人,自从燕京开始建设时,阿爹就在南北两岸,远离海湾处,建设了两座十分大的堆肥厂……”

“堆肥厂产生一种气体,十分刺鼻难闻,但可以点燃,从堆肥窖中产生的气体,通过类似输水的铁管管道,输送到一根根路灯上,每当晚上时,堆肥厂有专门负责点灯的工人,就会用钥匙打开那个铁匣子,里面有一个阀门,打开阀门,可燃气体就往上走,箱子里还有一根绳子,绳子连接灯罩内火石打火机括,只要一拉,就能点燃……”

方孝孺动容。

从雍鸣的解释中。

可以得知。

这个堆肥厂不但养活了数百人,因为从事的工作比较不体面,酬劳很高,比工厂的工人都高。

但堆肥厂还能盈利!

因为每年产出的庞大堆肥肥料,是种地百姓最喜欢的!

中原有多少座大城池!

别说数十万。

只要有数万人的城池,恐怕就能搞这种堆肥厂和路灯系统了!

地方官府能够盈利的同时,还能养活很多百姓。

同时,大明的黑夜就被点亮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