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 / 2)

“李适之!谁是李适之!给老子滚出来!”

议政堂门前,何昌期横刀立马,对两个手持棍棒,守在门口瑟瑟发抖,几欲先走的皂吏暴喝道!

无人应答。

方重勇之前吩咐过,六部衙门无所谓,但只要是能不进议政堂,就尽量不要进去。

何昌期一直都遵守这条禁令,到议政堂门前便不往里面走了。

“老夫便是李适之,尔等莫非是想造反么?”

议政堂内走出一个身材精瘦,看上去年近六旬的老人,双目直视何昌期。

“嘿嘿,老贼!可算逮到你了!”

何昌期将手里的横刀收入刀鞘,走上前去,一把揪住李适之的衣领,连拉带拽,如同拖着一条死狗般,将李适之往朱雀门的方向拖走。

手段极为粗暴!

“诶?慢着,你这是……停,本相问你……”

李适之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这些“叛乱”的丘八,如此蛮不讲理。

“弟兄们,老子抓到李适之这狗贼了!走,同去,找节帅报功领赏去!”

何昌期对着正在皇城内四处抓人的银枪孝节军士卒大喊道。

“领赏!”

“领赏!”

“领赏!”

一众丘八们手舞足蹈般的瞎起哄,跟过节差不离。

他们走上前来,用绳索将李适之五花大绑,如同牵着牲口一般拉着绳子,将其带往朱雀门。

结果一行人还没走到朱雀门,就跟基哥所在的队伍撞了个正着。

李适之垂头丧气的看了基哥一眼,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完蛋了。甚至是他这一脉的子嗣,都完蛋了。

永无出头之日。

“圣人,不如先将李适之下大理寺狱,过几日慢慢再审。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先恢复朝堂的秩序。”

方重勇对基哥叉手行礼建议道。

“嗯,来人啊,将李适之押送去大理寺狱。”

基哥面无表情的点点头,压根看都懒得看李适之一眼,对高力士吩咐道。

他对这个人,似乎是心中充满了嫌弃。

在基哥看来,无论李适之有没有参与针对银枪孝节军的绞杀,都不重要了。

后者兵变,李适之就无法推卸责任,只看是定什么罪罢了。

因为镇不住场子,本身就是宰相最大的错误。

这种错误,是皇帝不可饶恕的。

“圣人,要办成这件事,不是一個宰相就行的。中枢一定有其他人参与。

微臣以为,除恶务尽,免得寒了三军将士的心,也免得变生肘腋。”

方重勇继续建议道。

“力士,你配合一下平西郡王抓人,抓到以后,一律扭送大理寺狱慢慢审问。

朕就在议政堂等你们吧。”

基哥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说道。

他上年纪了,还得了怪病,精力已经大不如前。今日折腾不断,身体早就不堪重负了,此前不过强撑而已。

现在大局已定,无法抑制的疲惫汹涌而来,让基哥抵抗不住了。

“回圣人,什么人该抓,什么人不该抓呢?”

高力士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询问道。

“平西郡王本就是御史大夫,你问他便是了。”

基哥轻叹一声,他已然明白,朝廷中枢的威信,此番遭遇重创。要恢复元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马上又要到自己的寿辰了,怎么就发生这种鸟事呢?

“圣人,此番动荡,尚未波及长安以外的地方。微臣建议,由一个老成持重,经验丰富,资历雄厚的朝臣,暂时担任右相,收拾残局。

请圣人定夺。”

方重勇这次可以说是“一键三连”了,嘴巴压根就没停下来过。

听到这话,基哥微微点头道:“确实如此,爱卿有什么人选推荐呀?”

“郑叔清老成持重,此刻已经是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此前,又在六部及议政堂历练多年,还曾经外放为刺史。

不如让他暂时担任吏部尚书,中书令,收拾残局填漏补缺。

待朝局稳定后,圣人再来调整中枢人事,也是不迟。

为今之计,以稳为主。”

方重勇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老郑?

基哥脑子里出现郑叔清点头哈腰的模样,随即笑道:“郑叔清为官四平八稳,在朝堂多年,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力士啊,草拟一份圣旨,今日便下发下去,拜郑叔清为右相。”

方重勇的建议,跟基哥的想法几乎是不谋而合,只是他后知后觉,暂时还没想到而已。

基哥觉得,郑叔清最大的优点,就是这个人为官没有任何想法,有他没他几乎一个样。

郑叔清整个人身上就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苟住!

想治理好大唐,自然是不能让郑叔清这样的人当右相。可是如果只是为了稳定朝局,那么这个人确实是最合适的。

也最好控制。

因为这个人不折腾。

关键是,其他人都知道郑叔清只是一个“代理右相”,迟早会走的。所以反而不会给他使绊子。这样有利于稳定目前将乱未乱的局面。

“平西郡王此番平息叛乱有功,你想要什么赏赐呀?”

基哥不以为意的询问道。

“回禀圣人,微臣矫诏,虽事出突然逼不得已,却也可以算作是欺君。

微臣恳请朝局稳定后,不再担任银枪孝节军军使,外放为官,岂会奢求赏赐?”

方重勇躬身行礼说道,态度异常谦逊。

听到这话,基哥满意的点点头,随即摆了摆手道:

“话不是这么说的。

你当不当这个军使,伱自己说了不算,那是朕说了才算的。

朕让你当,你不想当也得当,岂能讨价还价?”

“微臣惶恐。”方重勇露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

“罢了,你带着高力士去收拾残局吧,朕想在议政堂静一静。”

基哥叹了口气,自顾自的走进议政堂,也不知道是在惆怅什么事情。

走进议政堂以后,他环顾四周,发现并没有被人翻看,搜查的痕迹,悬着的心才放回原处。

从方重勇的态度看,基哥感觉这应该就是一场被逼急了,然后反杀的兵变。事前并未有什么具体谋划,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诉求,更不涉及到他那些好大儿。

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至于方重勇举荐郑叔清,倒也是合情合理。不只是李适之害怕清算,方重勇和银枪孝节军也害怕事后有人“翻案”啊。

不推举一个相熟的人去当宰相,把事情一板一眼的落实,在场面上盖棺定论,万一将来朝廷反攻倒算怎么办?

这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反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方重勇不经意间,就把最大的一个隐患给消除了。

郑叔清若是将来对付举荐自己为右相的方重勇,那么他的政治信誉和人格道德,将会完全破产,成为一个人见人恶的卑鄙小人。

这一手当真是玩得好啊!

基哥一边在议政堂内踱步,一边心中感慨,方有德生了个好儿子。

幸亏,这不是自己的儿子,要不然,此人一定会行当年太宗玄武门之事!

当然了,方重勇不姓李,所以只要不跟皇子勾结,就翻不出什么浪来。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