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7章驱风御水(1 / 5)

李祐被夸的心情大好,但对于薛大鼎的说法却不赞同:“有一个伟人说过,可以相信并且依赖百姓,百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

虽然古人并不知道这些力学的知识,但同样能够创造出犁,可见智慧并不低于现代人。

“臣以为这不尽然。”

“《论语》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几人对于李祐的想法却不认同,薛大鼎则是放下了正在记录的钢笔,很是不解的看着李祐,心想难道是他是想开民智?

李祐闻言十分愕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话的意思是只能让百姓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告知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限制了百姓自主创造性,限制了民智的发展。

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来是因为开启民智需要书籍,教师等资源,古代根本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资源能够开启民智。

其次,读书人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但一个萝卜一个坑,官员的数量大多时候都是固定的,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在这场竞争之中被淘汰,然后回归自己家族,或者投奔乡绅士族。

这开启民智可以说耗费资源,但却做无用功。

因此封建王朝的皇帝大多时候都是拒绝的,不仅《论语》,甚至有《商君书》中记载了愚民五策,认为强国弱民。

想明白之后,李祐反驳道:“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也难;一根柴薪易熄灭,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若是全开了民智,又能团结一致的话,上天入地又有何难?”

“只是可惜,百姓的智慧和力量没有正确的利用起来,就好像这曲辕犁,每年都用,无数人都在......

第247章驱风御水

用,且至关重要,却无人改进!”

这话说的极有道理,让一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开启民智,耗费巨大,想要做到根本不可能!”薛大鼎摇了摇头道。

马周双眉紧皱,中肯的说道:“我倒是觉得问题出在读书人的身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