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武侠修真>神话诸侯时代> 第四百一十七章:理想与现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七章:理想与现实(2 / 2)

在孟轲看来,荀况这个家伙,要是没有,那就最好了!

这家伙,就不是个儒生,他是个法家和儒家的混合产物!他不纯粹!

而在荀况看来,传统儒生是没有出路的!

真正的儒生,只有死路一条,想要将儒家发扬光大,要么成为和法家结合,要么和道家结合,要么和兵家结合,总之,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这里搞纯儒,这就是保守派。儒家,必须由他这样的创新派领导才有前途。

正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可是荀况的好弟子之一韩愈公开在盐城期刊上发表的文章。

这篇文章一出,荀况狠狠的赞许了这位弟子,说的真好,大肆宣扬。

然后孟轲一脉的某些儒生就觉得:隔壁已经疯了,他们这是在暗示,暗示荀况其实比孔圣还厉害,这是想要让孔圣退位,让荀况上位!

至于某些儒生是怎么产生这些想法的,只能是某些儒生的联想能力本来就非常强大。寻章摘句,断章取义,这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只不过,如今毕竟不是儒家一家独大的年代。孔圣也还活着,外边还有墨家和道家盯着,所以儒生们内斗稍微还有一点点底线。

曲阜之内,孟轲和荀况这两脉闹的是鸡飞狗跳,但是目前很少闹出人命。相看两厌,但有时候又不得不抱团,很拧巴。

其实,孟轲自己倒是理解荀况的想法,在荀况看来,儒家的理想很重要,但光靠儒生自己,没法实现儒家的理想。想要实现儒家的理想,就必须借助各种手段,可是各种手段一出,也就不再是纯粹的儒生了。

为了理想,使用种种违背理想的手段可以吗?

对此,荀况觉得孟轲太清高了,太过坚持梦想,现实中不可能有那么多儒生都跟孟轲一样能坚持原则,能舍生取义。荀况认为,孟轲的理念教育意义很好,但是不现实。你这个祖师可以坚持,不代表你的徒子徒孙也能坚持。发展到未来,大概率是徒子徒孙表面上坚持,实际上虚伪的跟个什么似的……

孟轲则是觉得荀况太现实了,你是开宗立派的祖师,你得稍微理想一点!你这个祖师都这么现实,还能指望徒子徒孙坚持理想、原则?看看李斯,看看韩非子,一个比一个现实,一个比一个冷酷,哪里还有半点儿原则、理想……

高层能互相理解,可是到了中层,那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之争,你多吃一口,我就得少吃一口,那就是刀刀见红,只能拼命了。

中层经常拼命、互怼,时间长了,高层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便是身不由己。

“师弟觉得,炎公邀请我们是何目的?”孟轲直接问道。

荀况嘴上也不饶人:“这其实并不难猜,师弟。”

曾几何时,二人互相称呼对方为师兄。

到了今天,就只能互相称呼对方为师弟了。

“炎公邀请了大量的诸侯,也对洛阳学宫、曲阜学宫和东海学宫发出了邀请。”

“而另一边,子夏师弟的弟子魏斯,则是邀请了拥有九鼎的诸侯国。或许,今日之后,天下间就会分为两大阵营。”

听到这里,孟轲顿生一种感觉: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师弟对于这两大阵营怎么看?”

“不好说,各有优劣。”

“大国联盟,少而精。每一个国家,都拥有九鼎,实力强大,潜力远大,若是能够团结一致,便可鼎定天下,但是做不到。彼此间内部矛盾重重,很容易被各个击破。”

“盐城和诸多小国结成一派,也只能拖延。但只要能拖下去,大国联盟就将不攻自破,自己就会内讧。到那时,盐城便可把握住机会,一一击破。”

“只是随着时间的拖延,又会产生新的变数。”

“就比如智瑶,他如果在百年之前消灭韩赵魏三氏成道的话,那时的他天命尚在,兴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如今的局势也是如此,谁也不知道炎公身上的天命能持续多久。”

当年的智瑶,不也是意气风发,身负天下之望?

如今的智瑶,已经是明日黄花。若干年后,谁还知道智瑶是谁?

万一拖延的时间长了,天下间又诞生了新一代的天命之子,到那时姜华又该怎么办?盐城又该怎么办?

所以,在荀况看来,拖延时间有利于盐城也不利于盐城。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