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家祖朱重八> 第322章又被算计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又被算计了(2 / 2)

老朱吵吵把火的,起身就要找家伙。

“父皇,父皇...”

眼看老朱就要动手,朱标赶紧拦了下来。

“你这小子,脾气还挺大。”

“书是要修,但不是现在,电业所有你的富明实业支撑着大头,但朝廷仍需多少出资,另外还有天*的全民种植,包括后面的军卒的待遇。”

“以目前朝廷的实力并不足以再支撑这么大的工程,等将来朝廷宽裕了修是得修。”

“但绝不是为了文治,因文治修书这书就如孔家等那些世家的藏书一样被束之高阁在时间的推移之下腐烂发霉。”

“只有如你所说的那样,把修好的书供天下读书人传阅,这才能发挥他本身所存在的价值。”

朱标的一番解释,让朱允熥有了笑。

后世一些自媒体都假设说,朱标要是即位了的话,会不会比朱棣干的好。

刚是朱标对类似于《永乐大典这种巨着的处理方式,就可见朱标却有较朱棣更高瞻远瞩的胸襟的。

“是孙儿误会皇爷爷了。”

朱允熥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错能改。

在知道自己错了后,马上向老朱表达了错误。

认了错后,这才反应过来。

“不对啊。”

“朝廷既是决定将来要修,那皇爷爷必定也是知晓的啊?”

哪怕时间拖的太久,在修的时候老朱已经不在位了,但以朱标和老朱之间父子......

第322章又被算计了

情,朱标也会把想到的东西提前和老朱通气的。

老朱既然已经知晓,岂不就是故意挤兑他了?

“嗯哼!”

老朱不置可否,朱标微微笑着。

“皇爷爷,父亲。”

“有你们这样的吗?”

两人都提前商量好了,却只把他蒙在鼓里。

正说着,铁弦郁新蓝玉等人求见。

据老朱规定的时间差不多也到了,他们也是时候拿出结果来了。

蓝玉本就是喜欢表现的性子,有他在也轮不到别人说话。

在铁弦以书面形式呈报了具体方案后,蓝玉又口述介绍了一遍。

“考虑到地域不同,臣划出了几个区域,东西南北边疆除了条件艰苦之外,还要时长防备蛮夷,相较于其他地方待遇更高一些。”

“而北疆防御压力最大,条件也更为艰苦,要高于其他边疆一些。”

“再之后是西疆,其次是东疆,最后是南疆。”

“还有服役年限,十六岁开始从军,以五年为一等军卒,再往下服役可列二等,服役期定为八年,考虑到该是成家立业的年纪了,每年至少留半个月的沐休时间。”

“之后,就是三等了,三等定为十年,等服役期满之后,至少能升总旗的留下,达不到条件的一律强制解除服役。”

对于这结果,朱允熥并不稀奇。

蓝玉他们知道提升军卒待遇,是朱允熥向老朱提的建议。

在具体商量之前,来征求过朱允熥意见。

朱允熥他所认为切实可靠理想的征召方式,和蓝玉等人交流了一下意见。

蓝玉他们应是结合了当下实际情况,给出了这一具体的方案。

目前边疆不宁战事还很多是一方面,此外全民皆兵只是朱允熥理想当中的情况而已。

若不把服役年限提升,很难保证会有充足的兵源的。

三等军卒共服役......

第322章又被算计了

二十三年,从十六岁开始,等到服役结束正好是三十九岁。

等过了四十岁,人的体力就该走下坡路了,在这个年纪结束服役,于卫所还是自身都有好处。

“另外,就是服役结束的待遇。”

“因户籍各地的情况也均有差别,一是保公平,二是从实际解决军卒回乡后的生活。”

“分成两档发放补助,先由朝廷按服役卫所的标准发第一档,之后再由户籍地发放第二档。”

提前和蓝玉讲过的这些话,朱允熥也和老朱还有朱标交流过。

对蓝玉说的这些,老朱和朱标都大致知道些,他们要的是具体的数据支撑,以保证最后能够成功施行。

“另外,留出普通军卒晋升的空间,凭世袭坐上的百户千户,要是本身能力不够,普通军卒可凭军功升迁。”

“还有,因地方衙门胥吏位置有限,得先以服役年限,以及卫所表现等方面筛查之后方可成行。”

蓝玉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老朱和朱标则还在仔细斟酌着铁弦报上书面内容。

片刻过后,老朱问道:“你二人以为咋样?”

问的是铁弦和郁新。

这份最终结果,是由铁弦负责撰写的,他但凡要是不同意,不说撰写了就是来都不会来。

“臣以为可行。”

“无论是提升军卒待遇,还是规定军卒服役年限,这对提升卫所战斗力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而一旦朝廷有了大战需要用兵,还可重新征调服役期满之人,朝廷养过他们,他们自然会念着朝廷的好,征调的起来比直接征调军户更容易。”

“但,这必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军屯乃卫所创收的根源,必须得彻查军屯的贪墨问题,让军屯为卫所所用。”

说来说去,又回归了这。

老朱话没多说,又问道:“户部呢?”

“这条优待政策一经......

第322章又被算计了

实施,势必会一下涌出一大批满服役年限之人,朝廷财政恐会不堪重负,军屯若能承担一部分固然很好。”

郁新在六部尚书轮番更换中渐渐学明白了,枪打出头鸟,明哲保身才是最高深的为官之道。

军屯那是武将的利益盘,他守好户部的钱袋子做好自己的分内职责就行了。

至于各利益团体的纷争,还是尽量不要参与进去。

军屯到底有没有贪墨,他一个户部尚书上哪知晓去。

郁新不粘锅的回答,让铁弦很是不满。

当着老朱的面,便投去了不善的眼神。

户部掌着天下钱粮土地,军屯和民屯差不了多少,哪个卫所的军屯产粮多少从民屯中就能猜出来。

这些粮食能养多少兵,又是否需要朝廷拨粮,郁新他身为户部尚书能一点儿估算都没有。

铁弦不善的眼神,郁新哪能感受不到?

充目不见,仿佛没看到。

茹瑺做兵部尚书的时候,好歹还为自己,为文臣的利益团体谋划。

铁弦这愣头青可不同。

以他眼里不容沙子的尿性,要是闷着头跟着他往下走,说不准啥时候就进了死胡同了。

“行了,你们报上来的军卒待遇咱再好好研究一下,你们几个准备一下随时准备去下面卫所吧。”

这早在半个月之前就定下了。

“喏!”

蓝玉等人波澜不惊没啥变化,铁弦跃跃欲试表现的很期待。

“铁弦你曾做过山东布政使,你直接去山东,你们几个自行商议,爱去哪去哪。”

老朱最后补充。

即便指派了地方,铁弦此行仍会困难重重。

若是不指派的话,蓝玉那厮必会弄个问题最甚条件最艰苦的地方,让铁弦吃尽苦头的。

别到时候铁弦到底是否有能力没检验出来,再一去不复返死在了外面。

“遵旨。”#......

第322章又被算计了

特别给了他个熟悉的地方,铁弦不会察觉不出老朱的良苦用心。

顿了一笑,道:“谢陛下。”

很明显,铁弦最后这声道谢,无论是语气还是身上都散发着满满的斗志。

“回吧。”

“你们父子两都看看。”

老朱把铁弦蓝玉等人打发走后,又把他们呈禀上来具体的书面奏报拿给了朱标和朱允熥。

郁新在接触职大算数后,在户部钱粮问题的处理上引用了职大的阿拉伯数字和统计图表。

有了这些,这些数字更显清晰。

在这份奏报中,每个省多少卫所每个卫所多少军卒,有多少超了岁数的军卒,有多少超了年限的,按三等退役有多少,二等的又有多少,一等的又有多少。

安排这些人退役,按朝廷计划的待遇需要多少钱粮,又需要多少个岗位。

目前军卒子弟年满十六岁的有多少人,重新征召多少人能解决卫所军卒退役之后的空缺。

这些并非空穴来风,都有详细的数字作为支撑。

凡发现有出入之处,还可查阅原始资料印证。

“这东西还挺好用。”

“咱有多少卫所,又有多少军卒,这些军卒中又有多少能战的,根本不用咱再重新翻阅便能得出结论了。”

自引用了职大的算数,老朱在处理这些钱粮问题上省心了很多。

“那是。”

朱允熥放下手中奏报,得意洋洋道:“算数那可是万科之源,不管学哪门学科都需算数来左证。”

经常挤兑着,朱允熥都飘了。

要是夸着,还不知得咋样呢。

“行了吧。”

“你那算数再厉害,这结果上你出一丝力了吗?”

老朱一句大实话,让朱允熥哑口无言。

他只传了算数的技巧,具体的每一项操作,他好像的确没出过啥力气。

“最后的......

第322章又被算计了

数据也有了,你们以为具体如何实施?”

老朱压下朱允熥,很快回归了正题。

“虽按计划,服役满五年就能退役,但朝廷这计划一出,九成军卒怕会选择退役。”

“退的人太多了,卫所怕连人都没有了,而朝廷若是不答应,那朝廷政策就会变成一张废纸。”

“政策要公开,但不能放开退役,按这数据来说,服役二十三年且年纪在四十岁以上基数很大,就连最大限度的都难以实行下去。”

朱标先行以最大限度,表示了自己的疑虑。

“既然这个无法实施,那就只能在卫所中规定人数了,北疆卫这些需备战的新兵人数不可太多,准允退役名额少些,其余的适当放宽一下。”

“先从年纪最大服役年限最长的开始退,退多少就补充多少新兵进去,还要适当放宽父退子入的限制,给军户自愿选择的余地,也算是为将来全民皆兵打基础。”

因为军卒待遇太低,一些老卒尽管年老,但为了保证子弟不用从军,一直都坚持留于军中。

只命年老的退役,却不给予相应的优待,本来是一项好政策,最后也会失了其中的优势。

所以说,在安排老卒退役之前,朝廷的优待政策必须得一同下发,且让他们看到好处。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

派军校培养起来的政*,一方面完成对军卒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宣传朝廷的优待政策。

在安排老卒的退役问题,同时了解军卒们本身的需求。

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军卒看到朝廷的善意,让他们知道朝廷所行之策是有利于他们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