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家祖朱重八> 第309章朱允熥的意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9章朱允熥的意见(2 / 4)

号脉用了一盏茶,开方子又斟酌了许久。

卢志明弄得慢,朱允熥也不催促。

本来是为让老朱好好睡一觉的,要是方子不合适引起其他毛病可就不好了。

方子开好后,朱允熥亲自去煎。

把药端给老朱后,本想等老朱睡着他再走的。

哪成想,老朱才刚喝了药,便催促着让他去帮朱标批奏章了。

老朱身边有魏良仁伺候,朱允熥也没再坚持,应下了老朱很快去找了朱标。

等过去的时候,朱标已批了不少,正一边瞅着奏章,一边活动着僵硬的脖子。

“父亲!”

朱允熥喊了声,上前帮朱标捏着肩膀。

“你皇爷爷睡了?”

朱允熥过来,朱标放下脖子上的手,专心瞅在了奏章上。

“皇爷爷药喝了,正准备睡了。”

朱标不置可否没再多说,片刻过后招了招朱允熥。

“好了。”

“拿些奏章批去吧。”

随着朱允熥对奏章批阅技术的炉火纯青,不知从啥时候开始就已经不用专门指定了。

每次批阅和老朱朱标他们一样,只需随便拿着一摞批就行了。

老朱年纪虽然大了,但在奏章批阅上面是有功底的,那效率估计......

第309章朱允熥的意见

能顶两个朱允熥。

没有老朱在,朱允熥和朱标两人批了大半天,不过才批了一小半而已。

“歇歇吧。”

朱标放下御笔,活动了一下筋骨,又招呼了朱允熥。

朱允熥应了声,坚持写完了最后一个字,这才起身站起坐到朱标旁边的软塌。

端起茶杯,润了嗓子。

放下后,道:“爹,奏章要一直都这样批,这怕很难执行下去。”

“皇爷爷勤政,又有爹帮忙,等将来要让儿子一人批这么多,儿子还真扛不住。”

“而且,后世之中很难保证所有人都能像皇爷爷和父亲这样,但凡碰到个慵懒的,或者年纪小的,会连正常的运转都难以维系的。”

所有政务系于帝王一人之手,这可不是是个人就能担起来的。

“你有啥办法?”

“恢复丞相?”

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桉后,老朱杀了胡惟庸后就严令后世之君不得复设丞相。

这么多年以来,朱标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么繁重的政务系于皇帝一人之手,后世之君会有人扛不住。

只是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始终没能想出合适的解决之法。

“不是。”

“儿子以为裁撤丞相并没任何不妥,在丞相的问题上,是有君权和相权之争不假。”

“但天下是皇帝的,只有皇帝才会为保祖宗基业,平衡各方利益努力让天下长治久安。”

“而对于丞相来说,不管是谁都多会为自身的圈子牟利,很少会有人在施政的过程中会主动让出自身利益。”

丞相自秦之前就有了,又有多少人留下了贤名的。

李斯不就因怕推崇儒家的扶苏即位会遵儒灭法,才会和赵高合谋篡改始皇遗诏,扶了二世胡亥。

扶苏和胡亥谁才是大秦合格的君主,李斯他不会不清楚。

朱允熥话落后,朱标也没表态......

第309章朱允熥的意见

,只静静等着朱允熥的下文。

顿了一下,朱允熥又道:“儿子以为不如把设内阁,也就是把目前现有的华盖殿武英殿等这些有才能殿阁大学士组织起来,让他们去批阅这些奏章。”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桉发后,老朱设春夏秋冬四辅官协赞政务处理奏章。

由于这些人都是从地方招募的所谓大儒,缺乏处理政务的经验,根本达不到老朱想要的效果。

洪武十五年,设立不到两年的四辅官便再次被老朱裁撤。

再之后,又分别设立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文华殿大学士。

但这都是充当顾问身份的,只有在用得着的时候发表些意见,平时只需充当透明人即可,并没有处理奏章实际理政的权力。

听到这,朱标深思了片刻,道:“你是说只需让他们处理奏章,不做具体施政所用?”

要是处理奏章连同施政一并下发下去,那岂不就换汤不换药,仍等同于丞相了吗?

对朱标的问题,朱允熥点头,道:“就是这个意思,儿子想可以让他们把对奏章的意见另外复纸写下,之后再由皇帝以朱笔批示。”

“这样一来的话,能极大减轻皇帝的压力,不用每天把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批阅奏章之上了。”

“其实,每天这么多奏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说些吃了喝了的小事,真正需要处理的一些大事并不多,而且需皇帝处理的并不多。”

事实证明,历史由皇帝亲自处理这些繁重奏章也就只有老朱一朝。

到了建文朝的时候,改殿阁大学士为学士,各设学士一人,大学士昔日的顾问身份也都名存实亡,奏章的实际处理之权全系黄齐方三人身上。

等到了永乐朝,朱棣便任命了解缙胡广杨荣等人进文渊阁参赞机务,处理奏章了。

“儿臣是想可以让这些人处理奏章,但必须......

第309章朱允熥的意见

得限定他们的官职,最多不得超正五品,更不得在六部这些实权衙门任职。”

“这样一来的话,这些阁臣只是负责处理奏章的书吏,和六部一样直接对皇帝负责,像丞相那样擅权专政的局面应该就可以避免了。”

大致意思说完,朱标点头应道。

“你的这办法挺有可操作性,等孤找时间和你黄皇爷爷说说。”

能得到朱标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已算是得到老朱同意了。

“还有陕西的事情。”

朱允熥顿了一下后,把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先和朱标通了气。

当初在设卫所的时候,老朱引以为豪的以为大明将永远不缺兵可用。

这才多少年过去,卫所制度便出了问题。

其实,这还是轻的。

等到了嘉靖朝,军卒更是严重短缺,连正常的戍守都难以为继,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重新募兵。

要是不能把已经出现问题的卫所制度做出改变的话,即便历史自他的穿越或多或少已经发生了改变。

但历史上出现过的那些症结,将来的某一天还是会出现的。

而若直接和老朱说这些问题,天知道会出现啥狂风暴雨,提前和朱标通个气,在和老朱提起的时候,也能有人帮忙转圜。

“那你可有解决之法?”

汉中卫都已贪腐到了这种程度,那其他卫所或多或少肯定也有。

听了朱允熥的话,朱标拧眉沉思许久。

“还没想好。”

“自汉中卫的事情处理完,儿子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了,直到现在还没等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文人可用军队控制,若是卫所的问题处理不好,儿子担心会激起哗变的,一旦军队不受指挥,恐要出大问题的。”

那么大一块蛋糕呢,那些武将若吃不上,很难保证他们会不会把锅一块给砸了。

“父亲可有......

第309章朱允熥的意见

办法?”

朱允熥摇摇头,又反问了朱标。

朱标很早之前就被老朱带着在军中历练了,无论是对文人还是武将都比朱允熥要了解的多。

“哗变的基础是要依靠军卒的,要是军卒不听指挥,哗变自然也就产生不起来了。”

“宋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武将是随时调防的,一度出现过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我们的卫所和隋唐的府兵制差不多,卫所指挥使都有临时任命的先例,倒是可以把卫所长官打乱。”

“在没有了绝对指挥权下,号召军卒哗变的事情自然也就可以避免。”

“不过,动倒是可以,缉拿了这些人后该由谁去领兵,以及以后该如何防止这类问题产生这是个难题,需有详细步骤方可执行,等孤再想想吧。”

“你说的那内阁还挺不错,先把这个施行下去,维系住朝堂的安稳,其余的问题再解决起来也就不难了。”

有了朱标的兜底,朱允熥也没啥好担心的了。

内阁能不能施行那是以后的事情,目前这一大摞奏章该批还是得批。

朱允熥跟着朱标从阳光正好一直批到了月明星稀,就连吃饭也是随便对付了一口。

就在父子两人快要批完的时候,老朱一觉睡醒寻了过来。

“爹,醒了?”

“马上就要批完了,剩下的儿子和允熥处理吧。”

见到了老朱,朱标眼睛满是血丝,冲老朱莞尔一笑应了一声。

朱允熥肩膀上有伤,拿个快子都抖,说是协助朱标批,不过只是帮个小忙而已,真正扛大头的还是朱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