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家祖朱重八> 第71章学堂壮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学堂壮大(2 / 2)

这些内容,均由庄上的一些农户担任。

为了广泛学习,系统应用,朱允熥又从外面找了几个有经验的农人。

所有人均为学堂外聘先生,但授课内容,必须得经过相互探讨,达成一致意见时才行。

但凡有出入,必须进行试验,哪怕得等数月。

绝对不能按自己的经验,都去教孩子们。

一个问题两种办法,该听谁的?

另外,匠作类也在筹备当中。

木工,瓦工等等都会囊获其中

总之一句话,现在或许不算齐全,但将来的将来,百行百业都会囊括进来的。

所有的科目,均聘有经验者传授。

这些或许只是理论,但提早掌握了这些,就不至于让他们在前人走过的路上再栽跟头了。

不管进入哪一行,都能快速上手。

这也省掉了他们将来,当学徒浪费的那些时间。

很多人还是脚踏实地的,子弟能趁着这个便利,迅速掌握一条谋生的路那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至于科举及第,他们可从来没敢想。

很多人,都是冲职业规划去的。

随着庄子学堂名声越来越大,外面的很多人都有送孩子学习的打算。

让庄内孩子学习,那是给庄户......

第71章学堂壮大

的福利。

不是庄子的人,那肯定不会让他们白学的。

因而,学费,书本费,生活费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如此,送孩子们过来的家长,还是很多。

为了让普通人家负担得起,朱允熥并未定太高。

他办这类学堂,是冲着长久规划去的,又没打算赚钱。

每人每年,综合加起来也就两百个铜板。

一个铜板两个馒头,一天至少得六个铜板,差不多就是一个月的饭钱而已。

今日,便是外招学生开学的日子。

为了朝正规化发展,也为了方便区分,一次性挂了三个牌子。

应天一小,应天一中,大明职业技术大学。

小学招收年纪不限,以启蒙教育为主。

中学学习的东西更高深一些,是为向大学或者科举过度的。

中学毕业,成绩优异,热衷科举,又愿意留下的,由许观负责教授。

因当初建的学堂,很难放下这么多人。

朱允熥直接在庄外,置办了些地,把大学搬迁了过去。

与之一块搬的,还有农研所。

职业技术的学习,离不开动手操作。

农研所只是其一,凡开设的专业,必须都得设立实验室。

只不过,现在的大学专业寥寥。

搬迁过来的学生,也就只有个速成班而已。

大概也就几十人而已。

看望了这些学生,又给他们加了鸡腿。

作为职业技术大学的第一届学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早日学成出才。

之后,又去了中学。

这里的学生,都是庄户子弟。

几个月的学习后,晋升到这里来的。

这些孩子年纪还小,不用着急出去养家。

因而,还有读书的时间。

都是老学生了,朱允熥简单做了些鼓励,给了他们和大学学生一样的待遇。

随......

第71章学堂壮大

后,便直奔小学。

这里的学生仍旧年纪不一,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

这次分班,是以年纪大小划分。

年纪小的,学习的时间还多,可以多教授他们些文化。

年纪大的,需要速成,教他的东西,让他们尽快过度到大学,学到谋生本事也就成了。

毕竟是第二次开学,朱允熥也显得轻车熟路了。

不过,好像也因此变成了老油条。

于实给他打着伞,学生们顶着烈日,讲了差不多快半个时辰才终结束。

把学生们放回去后,朱允熥拿出本《弟子规》。

这书是他前世,上中学的时候读过的。

闲来无事的时候,突然又想了起来。

不能浪费,于是便誊录了下来。

许观简单翻看过后,脸上写满震惊。

历史上,《弟子规》成书于满清,一经现世,很快引起轰动,很快被朝廷定于幼学必读教材。

许观他有所震惊,那都是在所难免的。

“这书用我们的印坊刊印出来,在小学和中学教授,大学就不必了,他们需全心全意学会本事,赚钱养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