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正德日不落> 第108章,钢铁可是真正赚钱的大买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8章,钢铁可是真正赚钱的大买卖(2 / 2)

根据后世史学家们对历朝历代的钢铁产量进行估计,唐朝时期一年的钢铁产量在200万斤左右,北宋时期能够达到800万斤,但到了南宋又只有200万斤。

明朝的钢铁技术相对更成熟一些,钢铁的产量大增,年产量能够接近2000万斤。

2000万斤的钢铁,也就是1万吨左右,这点钢铁产量放在后世来说那简直就是毛毛雨都不算,随便造一座大桥都要用掉几万吨、十几万吨的钢铁来。

由此可见,即便是在钢铁产量不错的明朝,这钢铁的冶炼技术也很一般,产量非常的有限。

当然,钢铁如此的重要、产量又低,这钢铁的价格自然而然也就相当的不错。

根据明朝的史料记载,明朝的普通生铁价格在每斤10文到30文之间波动,平均价格在20文左右。

当然它这个是生铁,连熟铁都还不是,至于离钢铁还差得远呢,因为冶炼技术的缘故,冶炼出来的钢铁质量是非常差的,蕴含大量的杂质,还需要铁匠通过反复的煅烧、捶打来将里面的杂质给取掉,才能够得到熟铁和百炼钢。

熟铁和钢的价格比起生铁来就要翻很多倍了。

经过五次锤炼(五火)后,十斤生铁只剩三斤熟铁,工料银总计两,摊下来每斤熟铁成本两,是生铁的近20倍。其中人工成本占50%,炭价占32%,生铁成本只占18%。

这种五火熟铁才是入门级的军用铁料,在这个基础上再继续锤炼得到精铁或者钢(古人说的钢和现代工业对钢的定义不同)。

每斤两的精铁/钢,可以用来做甲叶,每斤两的十炼钢(十火),可以用来做鸟铳的铳管,这种钢每炼一斤要消耗生铁五斤。

每斤3两银子的百炼钢,可以用来做好刀,这个成本是最初生铁价格的200多倍。如果用这种钢做盔甲,就是所谓瘊子甲,光物料就要一百几十两银子,普通官兵不可能用得起。

古代要获得高质量的钢铁,唯一的途径就是反复热锻,炒钢、灌钢并不能直接获得钢铁,其价值在于把生铁转化为可锻铁,降低钢铁的生产成本,同时代的西方因缺乏这一科技树,无法有效利用生铁,只能处理块炼铁。

总结下来就是在古代,钢铁的产量非常低,后世随便一个中型钢铁厂一个夜班生产的钢铁都能够抵达上一个国家一年的钢铁产量。

一年的产量其实就只有那么一丢丢,自然而然这钢铁的价格是非常的昂贵的。

其次就是冶炼技术和工艺非常的落后,古代的铁矿开采、运输、冶炼效率都非常低,耐火材料和鼓风技术都不过关,只能采用块炼铁的办法,效率低下。

化工技术落后,祛除钢铁之中杂质的办法主要是依赖物理办法脱碳、祛除杂质,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还有就是检测手段低,连温度都无法检测、控制,同时更重要的是缺乏理论技术的指导和指引。

这些都导致了古代的钢铁产量低,价格昂贵,生铁的价格10至30文之间,熟铁的价格就已经翻十倍在100文至300文之间。

至于军用的精钢,可以用来制作好刀、铠甲的百炼钢,价格都已经来到了几两银子一斤的程度。

朱厚照在想到办钢铁厂的时候就已经认认真真的去了解了下大明市场上的钢铁价格。

所以也是明白了为什么唐朝时候的玄铁军仅仅只有几千人的规模了,因为以唐朝时期的国力和生产力水平来说,能够搞起这几千人的玄铁军已经最大的极限了。

钢铁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而且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得到上好的钢铁。

但对于穿越者朱厚照来说,冶炼钢铁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事情。

后世各种各样的钢铁冶炼技术都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即便是采用土法炼钢也能够练出相当不错的钢铁出来,足以轻松的完爆这个时代,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上。

朱厚照甚至于还计算过,即便是按照后世相对落后的土法高炉炼钢,这钢铁的产量也将大增,同时冶炼出来的钢铁质量随随便便也可以达到熟铁的程度。

如果在运用上化工的手段,完全可以练出这个时代最昂贵的百炼钢来,一斤百炼钢售价几两银子。

算算里面的利润,朱厚照都觉得穿越到古代,其实最赚钱的并不是搞什么盐啊、玻璃什么的,这最赚钱的其实是去炼钢铁。

这一炉钢铁出来的时候,即便是按最保守的估计,一炉钢铁怎么也得有几千斤吧,算下来就差不多是上万两银子了。

这样的买卖,朱厚照当然是不会放过的。

更何况,自己还要靠这个钢铁厂来打造兵器铠甲、打造火枪大炮,以后用来武装出一支扫荡天下的军队。

指望户部、工部的话,即便是一支铁军也都会让他们给玩坏的,别指望他们能够打造出什么合格的军火武器出来。

明初时打天下的火铳到了现在都已经彻底的废弃了,是技术不行吗?

不是,而是因为偷工减料、克扣彩礼钱,导致工匠们根本就造不出合格的火铳大炮出来,大家根本就不敢用。

所以还是要靠自己才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