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五四八章 蜀中,竟是如此多事之秋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四八章 蜀中,竟是如此多事之秋啊——(2 / 2)

这个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把李严、吴懿的注意力给悉数吸引到。

李严一边捋着胡须,一边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种时候,当乘胜追击…”

“自然…”马谡很享受这种成为“智囊”的感觉,他眯着眼,笑吟吟的说,“法正晕厥,之后…咱们的目标有两个,其一是刘封公子必须做这北伐汉中的先锋,攻下汉中…拿下这份天大的功勋,其二嘛…便是刘禅…”

提到刘禅,马谡顿了一下,然后一边捻着那一捋小胡子,笑容却变得更灿烂了,“刘禅刘阿斗…我听闻,最近他可干了不少坏事儿,这小子…生性如此,又赴荆州学会了关麟那胡搅蛮缠、闯祸逆反的一套,便是我们什么也不做,他也会让主公无比失望的,当然…我们不可能什么也不做,他既逆反如此,我们如何能不去推波助澜一把呢?”

这…

随着马谡的话,众人把脑袋都凑近了几分,马谡开始细细的讲述起他的计划。

外面,是整个大喜下的成都…因为法正的晕厥正蒙上一层厚厚的阴霾。

可这屋檐下,在四人的密谋之中,无疑…这层阴霾变得愈发厚重。

且这阴霾…迅速笼罩、蔓延向整个蜀中!

建邺城,江东第一官医署内,张仲景正在细细的向关麟讲述着什么。

随着张仲景的话,关麟的神色微微的凝起,他反问道:“也就是说,那些与法正病状类似,偶尔心角疼痛,且时而会晕厥的病患…多是体内的淤血所致?”

“这么说虽有些片面…”张仲景郑重的说,“可通过对他们的观察,乃至于猝死者死后的状况,基本上可以笃定是其经脉之中、脏腑之内所停滞的淤血…”

“那不对呀…”关麟也略微知道一些医理、病理,虽不及张仲景这般深刻,但在他的经验世界里,淤血…似乎不会造成人直接晕厥?猝死吧?

这有点夸张了呀?

当下,关麟反问道:“外伤、气滞、气虚、阴虚、寒凝、血热、痰饮等等,都会造成瘀血…若按照仲景神医这么说,但凡有淤血者都要警惕猝死、晕厥的症状咯?”

“不!”张仲景直接反驳道:“虽是淤血,但淤血又分许多种情况,比如诸如法正这样的病患,我们可以理解为‘血瘀所至气滞’,有了瘀血,诸气堵塞…新鲜血液就无法生成。瘀血不除,不通则痛,我们身体就会有固定的痛感…且随着堵塞越来越严重,痛感会越来越强烈!”

这…

关麟好像听懂了。

张仲景提及到许多医学中的病理,咋听起来很复杂…

可简单点说,就是血瘀气滞…堵塞住了身体内的血管。

开始还未完全堵塞,故而影响不大,只会偶尔痛感、身体青紫的程度也不高。

渐渐的…渐渐的,血管被堵塞的越来越多,甚至某一个部分的血管被堵塞住大半,这就造成了所谓的“冠心病”、再持续发展,彻底堵住…那就是“心梗”、“脑梗…”

而这些病状都是能让人猝死的,且与历史上法正的猝死…不谋而合。

至于…是什么造成淤血,堵塞住血管的?

其一是遗传;

其二是身体内的杂质沉淀,比如盐、油、糖…这些食材…都会部分化为杂质,长期、大量食用的话,就会造成淤血。

年轻时还无所谓,年纪大了,血管中…这类杂质沉淀的太多了…

就会慢慢的堵住!

当然,之于法正…

考虑到他爹就是年纪轻轻猝死的,很有可能…法正是遗传他爹的冠心病!

而在后世医院中,这种冠心病…最严重的想想,最终会发展为“脑梗”、“心梗”,这种时候,往往需要“搭桥”治疗。

所谓“搭桥”,就是在堵塞的血管前后搭一根新的血管,让血液可以绕过那堵塞的血管,在新管子中正常流淌…

张仲景的一番分析让关麟思虑良多…

张仲景的话还在继续,“瘀血是百病之源。人无瘀血,百病全消…所以,治疗的话,我也尝试着以活血化瘀为主…但那些相似的病患中,效果并不好…或许是我没有找对药材!还是我的方子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

说这番话时,张仲景还有些沮丧…

能不沮丧么?

明明已经找出问题所在,且已经能够辩证的下药,但却依旧没有救下那些病患,这是张仲景无法接受的。

也是让他耿耿于怀的!

事实上,在古代…一种“药方”的出现,往往是需要大量的尝试。

神医…之所以是神医,不是因为他天生医术精湛,恰恰是因为他治死的人多了,方子下的多了,经验也就更多了。

倒是关麟…

张仲景提到“淤血”,让他联想到“冠心病、脑梗、心梗”。

当然,后世“搭桥”的手段…那是无药可解的最后一步,何况…如今这个时代,官医署的医疗水平根本做不到。

那么…

关麟只能拼命的在脑海中搜索对应的方子。

张仲景没有找出药方,那并不代表…张仲景之后的医者,千年的尝试中没有寻觅到“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方子…

再加上…法正应该还没有到需要“搭桥”的“脑梗、心梗”那一步…

只要想办法让他体内的血管能通就行!

这…

关麟眯着眼,突然…他的眼眸中精芒闪烁,他还真的回忆起来了一个方子。

是清代的著名医学家王清任,他所著的《医林改错》…关麟曾在中医学的课堂上研学过。

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

是因为在清代,观察人体,是一件不容易被世俗认可的事儿,可这位先生为了搞清楚脏腑、血脉等问题到底怎么回事!

可以说…哪里要斩犯人,哪里要凌迟处死,他必然到场,站在前排…仔细观察。

甚至面对那些可怕的尸体,他还会上前进一步的研究。

也是凭着这一股轴劲儿,他对脏腑、经脉等中医学概念,有了比前人更加深刻的见解和认识,其中就包括淤血。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创制的一首“血府逐瘀汤”,成为化解瘀血的千古良方,沿用至今。

心念于此…

当即…关麟提起笔在竹简上开始迅速的书写着什么。

唔…

张仲景好奇连忙凑了过去,而在他的眼眸中,一味味中药的名词引入眼帘。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用水煎服!』

嘶…

张仲景一边看,心里一边盘算。

说起来,他是当世医圣,寻常的药方他不会放在眼里。

但,因为有此前…关麟用几十本医书…教授他的三个弟子,将他张仲景从鬼门关愣生生的给拽了回来…

即便关麟的医术也就是一知半解,但…珠玉在傍,璞玉在后!

张仲景对关麟写下的药方极为认真。

乃至于看着这药方,他不由得在心头分析起来: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是负责活血化瘀的,牛膝是负责通血脉,引血下行而化郁滞的…这些组合在一起,目的是把瘀滞在一团的血化开!』

想到这儿,张仲景不由得陷入更沉重的深思,心头感慨道:『只有这样么?』

他再往下看…

是柴胡,是桔梗,是枳壳。

这些中药在寻常人的眼中或许只是个名字,可对于医圣张仲景而言,这些药材的组合…就像是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

『噢…原来如此,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要想化瘀血,必须行气。所以,云旗公子就用‘柴胡’疏解肝气,用‘桔梗’开肺气,用‘枳壳’来行中焦脾胃之气。如此一来,和行气有关的肺、肝、脾三脏之气得以行通,自然就能更好地行血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张仲景越看越是惊讶…

乃至于到最后,当他看到,当归和生地黄这两味药世,他左手拳头重重的拍在右手的手掌中,右手的手掌将拳头紧紧的握住。

『这才是…点睛之笔嘛!』

『原来我一直忽略的不止是气,还有活血伤阴之下,必须注重养阴养血…生地黄滋补阴血,当归能滋补肝血,如此一来,全方就妥妥当当了!』

心念于此,张仲景的心头剩下的唯有震惊、震撼…

谁能想到,一个让他苦思冥想,让许多此类病患无疾而终的难题,竟在关麟的笔下,迎刃而解…

不,现在还不能说是迎刃而解,但…无疑,这方子的辩证法、可行性极高!已经让张仲景大为震撼且深深的认同!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道方子比他张仲景苦思冥想出的任何一个方子都要靠谱、稳妥且温和!

也不怪张仲景如此震撼。

要知道,这个血府逐瘀汤…在后世的医学中作用极广,冠心病、心肌缺血、中风、脑血管病、心衰、病毒性心肌炎、高血压、头痛、失眠、精神障碍、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乃至骨外科疾病,都有用到它的机会。

乃至于,在后世中医界有一种说法——就这化瘀血而言,这血府逐瘀汤,乃是千古绝唱!

反观关麟,他的一门心思都在默写这药方上。

他并不知道张仲景那惊诧、震撼到极致的表情,他只淡淡的说。

“仲景神医…面对那些相似的病患,试一下这个方子,或许可行…哪怕是出现什么反应,仲景神医再对症下药!或许困扰着法正军师的那病症就能迎刃而解了!”

关麟的话很淡!

但,无疑…停在张仲景的心头,却犹如雷霆滚滚,乃至于…有那么一瞬间,张仲景笃定,这方子一定可行!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