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第二百一十章 海上商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章 海上商船(1 / 3)

甄宓觉得,自从见袁熙第一眼后,自己的人生轨迹便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本来按照甄宓的预想,自己这一辈子可能就是老老实实嫁个士族子弟,然后呆在深宅大院里面相夫教子,一辈子就这么平淡过去。

然而自从袁熙闯入了她的人生,便引导她乃至甄家走向了完全不可预知的方向。

什么逐出家门,过继他人,和甄家断绝关系什么的,当初甄宓听到这些想法时,被震惊的久久回不过神来。

虽然知道这是权宜之计,但这种行事风格也太匪夷所思了!

过继在邺城士族士族中引起了很大的波澜,但却是正面评价居多,连带甄宓和甄家的名声也水涨船高。

边让乃是当代名士,其被杀和环氏被纳,狠狠打了士族的脸。

甄家过继自己环氏,却是公然站出来和曹氏对抗,这在曹操和袁绍尚未撕破脸的当下,其实是冒了很大风险的。

也只有袁熙这袁家旁支做担保,才能不被袁绍迁怒吧?

甄宓发现,自己远远没有了解袁熙,每次看到他做的事情,便能发现新的一面。

甄宓从最初出嫁的不安,到现在每天都仿佛重新认识这个天地,她越发想知道,自己夫君的脑子里面,到底想的是什么?

就像今天攻城一样,袁熙身为幽州刺史却亲自上阵,带着自己上战场不说,攻破城池后,却又要马上出海?

不过甄宓心中,倒是很期待的。

她小时候出生于中山无极,后来举家搬迁到邺城,一直住在深宅大院中,没见过山,也没见过海,如今乍听要坐船了,心里还是很欢欣雀跃的。

她坐在马车中,前后都簇拥着兵士,有骑兵,也有步卒,千余人都在沉默中行军。

这是袁熙这几年来,麾下最为精锐的兵士,皆是由久经战阵的老兵组成,和新兵降兵的战力纪律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行军持续了整整一夜,在天亮两个时辰后,终于赶到了海边码头。

甄宓三女透过车窗望去,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映入她们眼帘的,不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还有整整齐齐停靠在码头边上的几十艘大船。

秦汉之际,造船业之快速发展,为大型船只远航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仅彼时青州到幽州有很多人都是坐海船来往,就是此时的日本,造船业也开始发展。

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日本便渡海来向汉王朝遣使奉献,之后双方便建立了固定航线航路,青州渡黄海——至带方郡(今朝鲜开城附近)——至釜山——至对马岛——至壹岐岛——至九州福冈松浦。

但因为海流和风向的原因,日本到中国容易,中国到日本风险却很大,且汉末天下大乱,这条航线如今甚少有海船航行。

所以此时汉朝的海运商路,多是以各州沿岸港口商贸为主。

而且汉代造船技术也开始大幅发展,1955年在广州出土的东吴陶制船模,船模从船首到船尾有八个横梁,有八副隔舱板,把船体分成九个严密的分舱,说明汉代已经掌握了分隔舱结构造船技术。

其中东吴造船业最为发达,后世东吴被灭的时候,光官方就拥有海船五千余艘,最有名的当属潘璋建立的温麻船屯所造造的“温麻五合”海船,由于是并用五个大板做的,所以“五合”为名。

彼时东吴将能载马八十匹的称为小船,最大的战船可载三千名士兵,长达几十丈,装粮数万斛。

不仅战船,海船也很厉害,康泰《吴时外国传》述,其海船最大者有七帆,自南海加那调州乘风航行至大秦(汉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实际是罗马尼亚附近地区)只需一月。

当时袁熙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道果然经济基础是一切,东吴有大量的贸易需求,所以要造大船,大船反过来促进了当地经济,商业繁盛,又能造出更多的大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