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201 是他太优秀不是因为我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1 是他太优秀不是因为我笨(1 / 4)

张一凡这边,却是真没时间理这些京官,因为香山县第二次粮田归公分配又要开始了。

户口的核对,主要是核实登记在册的人口真实情况,比如这两年死了的,要除名,死人是不能再分配粮田的。

接受百姓监督、可以直接到县衙举报。

只要不是一手遮天,这种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百姓会比官府都关心。

第二个事情,自然是核实这两年新开荒的粮田有多少,哪怕还没到粮田归公阶段,也要登记在新开荒粮田的册子上。

同样的,这个事情是关系所有百姓会分配到多少粮田的问题上,也接受百姓监督,可以直接到县衙检举。

香山县这边,绝大部分户籍百姓都认识几个字了,能看懂官府有关田地的公告,因此接受监督的程度也更高。

另外,还要核实上一次分配的粮田,到底有没有本人耕种,这关系到连续两次之后农转非的事情。

没有例外,同样受理百姓监督和举报。

这些事情,都有章程可查,在第一次粮田归公分配的基础上再做,要轻松不少。

至少,张一凡这边要轻松不少,忙得,还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当然了,这些事情,和香山县户籍的非农户没关系,因为他们不参与分田地。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人羡慕那些农户的。

在这整个过程中,李善长等人也关注了。毕竟他们知道,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香山县这种粮田归公分配法,很可能会在全天下推行的。

不过按照朱元璋的旨意,他们只是来香山县考察全民教化的事情,因此,更多的,也只能关注这一块。

等到洪武十一年十一月上旬的时候,他们也基本上有了结论。

第一,香山县户籍的百姓,识字率极高,要远超其他地方,包括京师。

第二,香山县官府有钱,在社学免费的基础上,还设立了奖学金和适龄儿童不上学的处罚措施,官方强制并且保证所有孩童都能上学。

第三,香山县的文风很好,那个对普通百姓公开的藏书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增强了百姓主动识字的意愿。

第四,香山县通俗文学社在引导百姓读书方面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评书开始盛行,百姓爱听故事,特别是驸马和那个罗贯中创作的书籍,吸引了很多人主动去识字,去买书看。

第五,识字百姓多了的一个好处,就是在香山县粮田归公分配事情中,百姓能明白官府政策,并且及时做出反应。具有代表的事情之一,就是官府接受了不少有关粮田归公分配中的举报,让官府少花了很多精力,更免于被刁民糊弄。

第六,识字百姓多了的另外一个好处,在香山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感觉到。店铺伙计、路上行人等等,都更为明理,语言交谈间、行为做事上都有反应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