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 / 2)

“匈奴突然南下,多半是先帝驾崩的消息传到了草原,再加上长公子和蒙公不在九原,这才让他们觉得有了可趁之机。”

萧何沉吟道:“但是,他们从辽西进攻,着实让我没想到。”

“王离,恐怕也没想到.”

“不过渔阳郡有李丞相征发的戍边大军,倒也不用太过担心,只要通武侯和陇西侯出兵北上,他们便不敢再进分毫。”

“话虽如此,但陇西城外的大月氏,又该如何应对?”蒙德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哎!头尾难顾啊!”曹参摇头叹息道。

匈奴与大月氏的盟约内容,他们并不清楚,所以才觉得匈奴此番南下,跟之前一样,有大月氏帮匈奴打掩护。

可是,相比起匈奴南下的事,陈平更关心咸阳的格局。

却听他道:“大王,你若趁着巡狩天下之机,北上扫平匈奴,咸阳这边,真要让四位公子制衡太子?以赵高李斯的手段,四位公子如何是他们的对手?”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看向赵昊。

赵昊笑了笑,没有急于解释。

因为他知道陈平的打算,是想让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解决赵高李斯,再北上平乱。

可是。

赵高李斯是他计划的重要一环,没有他们,这个计划很难成功。

所以,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有必要透露一些讯息,让陈平等人安心执行他的计划。

“有些事,我不想瞒你们,大秦需要一次特别的变故,才能使大秦更加强大。虽然先帝在世时,颁布了多项国策,可以让六国百姓逐渐归附大秦,但依旧有不少隐患,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我只能兵行险招!”

赵昊如实说道:“统一六国,我大秦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区区几年就想让六国百姓归附大秦,无异于痴人说梦。

要知道,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上百年的记忆,承载着他们的情感,文化,宗教等。”

“大秦统一六国前,之所以一路走得很稳,是因为大秦的每一块土地都‘消化’很彻底。列入秦国吞并巴蜀,十五年内没有任何折腾,再如后来的东进,每一步都不算大;

有时候还会吐一些‘三晋’的土地,原因不仅是为了安抚‘三晋’,而是不能一下子把它们逼急了。”

“还记得长平之战吗?大秦都把‘三晋’打成什么样了,但在骨子里,‘三晋’依旧是一家人!”

“因此,外人眼里的六国一统,天下太平,并不能当真,大秦还有很多内部矛盾!”

“而这些内部矛盾,大多都因为先帝的存在,隐忍不发。”

“如今先帝驾崩了,矛盾又出来了!”

“赵高李斯乱国,并非真正的核心问题,我们要解决矛盾,首先要扩大矛盾,将矛盾从根源上解决!”

“唯其如此,才能延续大秦的辉煌!”

“这”

众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

赵昊抬手扶额,摇头叹息:“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吗,先帝驾崩的消息刚刚传出,不仅六国余孽又冒出来了,就连匈奴都跑来凑热闹了,如果先帝不驾崩,能有这么多事吗?”

“先帝在世时,大秦就像一个吃撑了的病人,先帝一边给大秦喂药,一边让大秦剧烈运动,这样能行吗?

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得想办法让大秦停下来!”

“可,要想让大秦停下来,并不是一道简单的王令就能行的,即使是先帝,也做不到!”

“因为先帝在统一六国之前,就颁布了很多法令,以此敦促老秦人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亡!”

“你们看大秦更改了不止一次《秦律》,百姓改变了以前的生活习惯吗?没有,因为《秦律》的严苛,已经刻在了他们骨子里,这就好比六国百姓对大秦的刻板印象!”

“修长城,伟大吗?肯定伟大,但六国百姓感受不到,匈奴不南下,他们永远不知道修长城的意义!他们只会埋怨暴秦,让他们送粮食,送孩子,去打那些根本看不见的匈奴人!”

“还有修直道,驰道,灵渠,阿房宫,骊山帝陵.等等重大工程!”

“百姓们都抗下来了,为什么?”

“因为百姓害怕的不是先帝,而是恐怖的《秦律》!”

“所以这统一六国的千古功业,并非先帝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极其严苛的《秦律》!”

“《秦律》规定百姓干什么,百姓就得干什么,因为要是不干,全家老小都得死,所以为了自己全家老小,必须得忍!”

“活一天,就得忍一天!”

“请问你们,这种忍耐能忍多久?一年?十年?百年?”

“这”

众人听到这里,犹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

却听赵昊又叹息道:“不可能的!不可能忍很久的,矛盾终将会爆发的”

这也是为什么秦末经过一番大战后,百姓能迅速融合的重要原因。

因为内乱将丑陋的战争机器打烂了,将矛盾从根源上解决了。

虽然赵昊不会让秦末内战再次爆发,但百姓心中的怨气,必须要爆发出来,否则始皇帝复活也不好使。

赵高李斯乱政,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千古一帝,二世而亡。

万年大秦成为后世的笑柄与警示。

再伟大的君主,都无法欺骗治下的百姓,因为百姓过得好不好,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一旦这个国家让百姓过不下去,它迟早会灭亡。(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