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旅行从摄影开始> 第322章 久违了,我的系统朋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2章 久违了,我的系统朋友(2 / 3)

这幅壁画很清晰,最下面是一个骑着马的人往前走,身后有其他的人跟随着,壁画上这个人面前还有一块石碑,但陈星离得太远了看不清楚。

有最前面的人帮着念。

“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乃使什么张骞往西,哎呀看不太清楚。”

“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全世界只有这里有,哎呀你们看不懂围在这里做什么,让我上去拍拍照行不行?”

很多人还看不懂这幅壁画呢,但是标签又被人给挡住了。

陈星也是从别人这里听说这幅壁画的名字,知道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以后这幅画就好理解了,那个骑马的人肯定就是张骞,画的中间乃至上方都是华夏画的技法画出来的山峰,表达路途遥远,路迢迢的感觉。

之间点缀了许多故事。

这些故事的发生地可以从壁画上建筑的样式区分,每一个故事里还有石碑,但字迹是真的看不清楚。

真要想辨别上面写了什么,估计拿着手电筒照着看。

但真要这么做,可能这个游客这辈子别想来敦煌第二次。

看完这里陈星赶紧去下一个地方,最近也没到十一国庆啊,怎么来这里的游客这么多呢?大家都想提前请假来旅游,和正式放假才来的游客来一波错峰出行?

可现在哪里还有错峰啊,大学生那么多。

中途看了几个,觉得一般般,没有第一个去的323精彩,但到了饭点的时候陈星来到了编号是285的石窟,排队一进去陈星的眼睛就被晃了一下。

好漂亮的山洞!

最先进入眼帘的是西壁中央所凿三龛。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里面各有一尊彩绘泥塑。

泥塑应该是佛像,但看不清楚脸。

这和敦煌的地质有关,这边的石窟都开凿于石质疏松的砾岩之上,无法精雕细刻,所以采用了泥塑彩绘的艺术形式。

但看不清脸不影响这个泥塑的气质。

瘦削清癯,风骨犹存。

泥塑的衣纹贴体,袈裟呈双领下垂式,露出里面的僧祇支,内衣有打结的带饰并露在外面,手部不知道什么原因残缺了,这倒有点可惜。

泥塑周围有那种佛光,也很帅气。

现代的寺庙,佛光基本都是固定的那种,就像陈星在婺源拍下来的那一张图,就是夕阳太阳在恰巧的时候照在石壁上,反光成了一片耀眼的佛光。

但这里表现出来的佛光却像很多游戏里面,角色在集气一样,蓝白相间的气流从周身冒出,在头顶汇聚。

衣服也不是和尚穿的僧袍,或者说不是陈星印象中的僧袍,这让他整体看上去太帅了。

陈星以前见到的神像,不管佛教还是道教,其建筑都是以庄重为主的,陈星摄影风格最初也是以庄重,浓厚闻名于世,这不得不说也是受到了华夏古建筑的影响。

但这个石窟却是用大量色彩来点缀的。

这些色彩画出了建筑,画出了飞鸟,画出了仙鹤……举目四望,满窟都是一铺铺线条刚劲、赋彩浓淡相间,技艺精湛的壁画,没有一点空隙。

陈星在侧面看到了一行字,是当初修建这个石窟的时候留下来的,写的是:“大代大魏大统四年岁次戊午八月中旬造。”

这里面没有其他表示时间的介绍。

陈星就用手机搜索了一下,发现大统为西魏文帝年号,就是公元538年至539年,这算下来这个石窟应该是最早修出来的石窟之一,算是元老。

这个洞是覆斗顶的,就是三角形的屋顶,在上面平滑的切掉那个尖角。

华夏古代也这么精通结构学。

研究古建筑越多,就越知道古人的聪明,如果真有那么一个人在华夏最先启蒙了工业思想,那么现在的华夏也不知道一飞冲天到了哪里。

陈星今天看到的壁画,有张骞出使壁画,有阿三国阿修罗双手托举日月,有五代十国时期五台山壁画。

飞天那一幅画陈星现在没看到,但从编号323石窟里面的风格,也能揣测到当时西域的这种和内地迥然不同的宗教文化。

西域文化,根在西域这片地方,后面华夏文化传过来。

两种文化融合,差的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抛弃,只留下了最好,最美的那一部分,形成了现代西域的样子。

这是陈星今天能去的八个石窟里,最后的一个。

从这个石窟里面走出来,陈星面对的就不是房间里面多彩的古代世界了,而是一片茫茫的大漠,黄色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其次才是如此众多的游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