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武侠修真>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第二百三十一章 吐蕃战与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一章 吐蕃战与援(2 / 3)

他老爹那一贯爱显摆的性子,这蟠桃果酒的命名权自然是要抢在手中的,依然是毫无新意的命名方式——「贞观醉」,都一副「妙手偶得」的架势。

治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提了一个小小的建议,每隔上一个月,可以在长安城中最好的酒楼售卖一坛三斤装的「贞观醉」。

价格不低也不算高的离谱,售卖十锭黄金,却有几个奇怪的规矩。

一则,凡购买过之人,不得重复性购买,若发现其中有不良操作,「丽竞门」是会说话的。

二则,凡购买之人,务必在当场请一个完全的陌生人喝上一小杯,而此人也务必是从未饮过「贞观醉」之人。

三则,凡购买之人所用的黄金,务必是由长安城中「大唐黄金」所铸的制式黄金锭。

四则,......

洋洋洒洒制定了九条规则,连给果酒命名的李世民都不解其意,李治却笑而不语,一时间成为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的不解之谜。

「贞观醉」见过的人不多,亲自喝过的人就更少,但是,李治所出这九则「售酒规」,则早已传遍了南瞻部洲。

一眨眼也过去五六年了,「贞观醉」都卖出去二三十坛了,也没人能明白那九条「售酒规」用意如何。

李治可不会将谜底揭露,其实他就是在故弄玄虚而已,这「贞观酒」一没有故事,二又不算是真正的仙酒,还不能造点噱头出来吗?

这「贞观酒」一上市,倒是在长安城、在大唐形成了一种分享酒的热潮。

好酒有限,大多数人都是浅尝辄止,哪里能像现在的武家娘子这样,一整坛都摆放在她的案头。

当然了,就算是她面前这坛「贞观醉」,在售卖之日也是赠了旁人一杯的。

李治故弄玄虚出的九条「售酒规」,还真是让向来自诩聪慧的武家娘子思索了好几天,终究也不得要领。

「怀英,你说咱们这大半年来,在吐蕃打下那么大的疆土,真的有意义吗?」

武家娘子也满满地饮了一杯,顿时神清气爽,两只眼睛盯着一旁落座的狄仁杰道。

「主上是在说联盟的唐军吗?......」

半年之前,吐谷浑出使大唐长安的使团回来了。

当然,该回来的人都回来了,「不该」回来的,自然就顺理成章的留在了大唐。

比如那位前吐谷浑王妃,大唐的弘化公主,比如武家娘子安排在弘化公主身边「伺候」的那些人。

阿来国师回来了,去的时候人多,接连出去十数里,回来的时候人就更多了。

除了阿来国师带的使团,还有他一路散布吐谷浑的优渥政策,吸引而来成百上千的大唐各界人士。

当然,唐皇李治的二徒弟薛丁山所率领的五千禁军,才是真正的大头。

而在那五千禁军身后,陆陆续续也跟着为数众多的大唐百姓,商人、学子、游方僧道,甚至还有一些不务正业的游侠。

如果能够从空中查看,就能看到从大唐各地涌来的人流,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每时每刻都有大唐百姓向着吐谷浑流动。

短短半年时间,摆在狄仁杰这位吐谷浑宰相案头的流动人口数据,就直线上升了一百来万。

当时的长安城,号称整个南瞻部洲最大的人族都城,人口也不过一百万出头而已,半年涌向吐谷浑的人口,竟然能够造出一个长安城来。

那么,原来的吐谷浑有多少人呢?

别看吐谷浑是一个国家,还算是一个疆域不小的国家,在吐谷浑人口最鼎盛时期,全域总人口都没能超过一百万啊。

好在这庞大的人流是半年之内陆陆续续到达的,而大唐的户部真是给力,真就全程负责这些人一路的吃喝。

为此,甚至户部和礼部商议之后,特别抽调了百余名基层官员,又斥巨资每名官

员在百姓中招募二十名吏员供其调用。

当然了,兵部也不甘寂寞,从往年陆续退下来的老兵中,又返聘了两千行动自如之人,充斥到扈从的队伍中。

大唐的服务还真是贴心、到位,不仅仅为吐谷浑送去了大量的游客,整体下来,还官方配备了四五千人的庞大治安团队。

就拿狄仁杰现在的管理机构来讲,既然域内人口突然翻番了,管理人员自然也得增加吧?

「好在」来吐谷浑这庞大的人群中,很多人在大唐都是参加过科举的,有些人更是连进士都中过的。

从国度伏俟城到吐谷浑各主要城镇,新上任的官员中,超过一半都是新从大唐过来的。

狄仁杰也好,武家娘子也罢,都明白这样做有着很大的弊端,可是,他们有的选择吗?

「哎,那个薛丁山,平时看起来文文弱弱的,甚至都没什么话说,谁能想到他到了战场上,居然是一尊杀神啊!」

武家娘子忘不了刚见薛丁山时的情景,小伙子年岁不大,体格却长了起来,一见面就给自己行了个大礼。

行个大礼也就罢了,竟然高喊了一声「师母——」

狄仁杰、阿来国师都在场,还有几位吐谷浑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在。

那个薛丁山先是自称自己是唐皇的弟子,担任此次前来支援吐谷浑大军的统领一职,紧接着就叫了武家娘子「师母」。

这不明摆着是在向众人公布她武娘子,同那大唐国主的关系吗?

可是,薛丁山个子是长起来了,眼角眉梢却还带着一丝稚气,分明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

一个半大的孩子在那样热情地叫着自己,真就拿武家娘子当了长辈了,她又怎能发得出脾气来?

不仅如此,涌入吐谷浑那百万人,但凡能够到达伏俟城的,都会在皇宫之外朝里边行个大礼,口称「向‘贤妃娘娘问安——」

即便那些没有能够来到伏俟城的,也在吐谷浑各处歌颂着大唐「贤妃娘娘」的仁德,合着李治将这次唐人大迁徙的基调,定做了武家娘子,也就是大唐的「贤妃娘娘」在开疆扩土了?

当武家娘子收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再想制止已经为时已晚。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