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第2章 总有人要倒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总有人要倒霉(2 / 2)

“自由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承认祖国的居民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划分出等级或特权群体,它把共同自由的福音给予所有人,不分语言,不分宗教。”

虽然有些不明所以,但塞尔维亚人的代表还是决定继续听下去,毕竟听上去很高大上的样子,又提到了平等和自由,这样美好的词语想必不会太坏。

然而很快他们就失望了,因为科苏特真正想说的是。

“王国若要统一,那么匈牙利语就必须是官方唯一语言。”

终于在对抗奥地利帝国的誓师大会上科苏特庄严地宣布:“在匈牙利神圣的王冠之下,我只承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大马扎尔!万岁!”

“万岁!”

会场内欢声雷动,但是塞尔维亚人的代表却悄悄溜出了会场,他们想要的是恢复族长制,并且从奥地利帝国分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不是来给匈牙利人免费打工。

然而弱小的民族并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当匈牙利的官吏和军队到来时,塞尔维亚人只能选择加入或者被迫加入匈牙利人的事业。

一些村庄试图引用帝国法典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村庄则是组织起了民兵试图用武力扞卫自己的权利。

这个时代的塞尔维亚人并不缺乏血性,恶劣的生存环境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试图引用帝国法典的东正教神父被钉在十字架上,胸前还挂着那本奥地利帝国的法典。

塞尔维亚的民兵被马扎尔人的骑兵像猪狗一样宰杀,投降者也无法逃脱被绞杀的命运。

匈牙利人经过的每一座村庄,树上都挂满了塞尔维亚人的尸体。

最典型是一座位于巴特纳叫贝切伊的小镇,小镇抗拒匈牙利人的强制征收组织起了一支民兵。

但很不幸民兵在正规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根据幸存者的记述:

“马扎尔人愤怒极了。经过几小时的混乱和无序状态,随之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暴力事件,至少有250名塞尔维亚惨遭屠杀。

想想都那么可怕!这才是真正的灭族之战...”

贝切伊的居民只有不到一千人,这场屠杀之后年轻男人几乎死绝了。

小镇居民的财物也成了马扎尔人的战利品,这样的悲剧在塞尔维亚的村庄一个接一个地上演。

亚诺什·赫拉博夫斯基将军主导了这场对于塞尔维亚人的大屠杀,他总是只有一个那就是赶尽杀绝。

不过屠杀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他总是杀一部分留一部分给受害者希望,这样才能减少阻力。

历史上他的屠杀政策从1848年1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849年2月因为奥地利帝国的进攻压力才被迫停止。

亚诺什·赫拉博夫斯基将军声称自己只是在忠实执行匈牙利政府下达的命令,并最终在战后免遭清算。

科苏特则称其为匈牙利的叛徒,大屠杀是亚诺什·赫拉博夫斯基的个人行为与匈牙利政府无关。

前后持续将近四个月的行动,如果是个人行为,那么这个人能量着实大了点。

根据着名“奥奸”卡尔·莱宁根–韦斯特堡伯爵的解释,是塞尔维亚人率先进攻了匈牙利人,并且在周围的城镇展开屠杀。

伟大的匈牙利军队是被迫自卫,至于那些平民则是由于给游击队提供了帮助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至于烧毁村庄,原因有两点,其中主要原因是塞尔维亚人冬季取暖时操作不当导致火灾将污水泼在了匈牙利头上。

第二点则是部分村庄的战斗过于惨烈,尸体太多来不及掩埋,所以用焚烧的方式防止疫病的传播。

由于地理上居住分散,让塞尔维亚人无法出现一个像耶拉契奇一样可以力挽狂澜的强势人物。

不过与历史不同的是塞尔维亚人并非无处可逃,由于弗兰茨之前在贝尔格莱德的人口迁移计划,此时伏伊伏丁那的塞尔维亚人有接近三十万,并受到皇室的庇护。

于是乎大量的塞尔维亚人纷纷举家逃往伏伊伏丁那...

app2;

chaptererro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