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84章 林为民文学思想放光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4章 林为民文学思想放光芒(2 / 3)

《论〈明天别再来敲门〉的苦难意识》。

“文学家对于文学作品中现实时空的把控,往往是向稍纵即逝的往昔凿壁借光。对于他们来说,‘今天’大多是一种价值混乱的日子,是充满各种未知选择的人性深渊,是缺乏根据和判断未来可能性的不可明说。

相比‘今天’,林为民在《明天别再来敲门》中所追忆的‘昨天’,是充满苦难和煎熬的,老石头的童年和少年是那样的艰辛、坎坷,却并不缺乏存在的亲切感。

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让《明天别再来敲门》的结构更加巧妙,跟《活着》的倒叙和双重叙事比起来,《明天别再来敲门》的方式更加简洁,也使得故事更加流畅自然,返璞归真的创作方式让读者可以更好的融入剧情与代入人物。

这部作品与《活着》的另一个不同点在于,《活着》所追求的是一种‘情感的零度’,它的结尾所展示的是更接近佛家所谓‘四大皆空’的境界。

而《明天别再来敲门》所追求和竭力渲染的,是生命之绝地一击的壮美,是‘情’之一字最绚丽的升华……”

以前回回都让小佟这小子专美于前,这回小佟调到文华去了,反应似乎也比以前迟钝了,被他捷足先登,于华自然高兴。

在文章中,自然少不了于华那一番发自肺腑的彩虹屁,但他觉得自己比佟钟贵可高明多了。

小佟这人有股子呆气,写文章也是如此,夸人一根筋,搞的赤裸裸的。

虽然伱说的都是事实,但文人相轻是自古以来的习惯,人家心里少不了要鄙夷一番,认为这是在毫无节操的拍马屁。

相比之下,于华觉得自己的做法就高明多了,只谈内容不谈人,这玩意随便夸怎么夸都不为过,毕竟内容放在那里是不容抹杀的。

不仅如此,于华在写文章时还耍了点小聪明。

《明天别再来敲门》在情节设置上与《活着》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也知道很多人看了这部之后都会拿来跟《活着》对比。

所以干脆自己上,拿着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做起了分析。

这不仅是为了利用压低自己来捧林老师,也算蹭一波热度,林老师的作品发表,历来热度都是高的吓人。

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对比,肯定有不少读者会对《活着》感兴趣的,兴许能提振一下《活着》的销量。

而且实话实说,于华觉得,自己可比林老师厚道多了。

《活着》最起码结局还留了个福贵和他的老黄牛,林老师是真狠啊,主角全家一个不留。

之前他看到中后段时,一度以为老石头会在欧阳一家的温暖之中获得生存意志。

如果是这样处理的话,其实也是不错的。

于华还设想过,干脆让老石头在在获得了生存意志之后,再给他来个意外死亡的结局,他还为自己这个想法沾沾自喜,觉得这是个很有黑色幽默的想法。

但林老师写书往往就是那么独特,于华看到的最后结局是,老石头在人生的最后关头获得了欧阳一家的温暖,他看到了人生的美好,也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但依旧慷慨赴死,毫不留恋。

这个结局让于华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他想到了自己给福贵设计的那个结局,福贵最后和老黄牛相依为伴,他将一切看的平淡,活着的目的不再是追求一切外物,也不再是追求一切形而上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本身。

他曾经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设计,生命的无常、无所得、无所谓尽都包含其中,有一种佛家所言的大彻大悟之感。

可在《明天别再来敲门》里,老石头的选择却让于华看到了另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

那是一种遇见了生命的美好与人性的善良,也看过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悲喜后的释然和洒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