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38章 笔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8章 笔会(2 / 2)

当然,她的如此表现,更多的是因为跟林为民的熟识。

玩笑了几句,几人又聊起了万先生的这次米国之旅。

万先生自恢复身份后,身上兼了一堆头衔,有实有虚,但无论实虚总是要处理些事务的,留给他自己的时间本来就少。

尤其是在80年之后,老人家接连出访了英国、瑞士、法国等国家,这次又去了米国。

以七十岁的高龄远渡重洋,确实是一件辛苦的差事。但因为涉及到两国邦交和与国外华侨的交往,有些国外热情而友好地邀请,他是盛情难却的。

这次出访米国,是应米国米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和米中艺术交换中心的邀请去讲学访问的,值得一提的是费正清、杨振宁都是米中学学术交流委员会的委员。

万先生访问的第一站是新村,这次属于真正的民间交流,接待人员多为华人,因此接待氛围非常热情。

在新村最重要的安排,是观看《燕京人》和《日出》的上演,英文版的剧本是由一位在米国留学的香江留学生翻译的,剧情做了一定修改,但在万先生的接受范围之内,这部话剧在米国上演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米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是万先生的老朋友,这次特地前来陪同万先生观剧,对这部剧评价很高,称之为“感人肺腑和引人入迷的悲剧”。

也是在这次观剧后,万先生向阿瑟·米勒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可以在繁忙之余能够到国内进行访问交流,万先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燕京人艺引进剧目,以及交流经验。

尽管这两年人艺有了林为民这个稳定且优质的剧本来源,但燕京人艺毕竟是国内话剧界的执牛耳者,剧本的创作和搜集要求比之一般的省级话剧院高了不止一点,剧本仍是人艺面对的难题之一。

阿瑟·米勒先生是米国的著名剧作家,引进一批国外的优质剧目是万先生此时访米的目的之一,这个目的的落脚点就在阿瑟·米勒身上。

“那阿瑟·米勒先生答应了吗?”林为民问道。

万先生道:“哪有那么容易,他也是个大忙人。不过他答应我了,会先把手里的工作处理一番,等到能够确定访问时间的时候再与我沟通。”

他对林为民道:“到时候米勒先生来了,你来为他做翻译吧。”

林为民立刻明白了万先生的意思,跟在阿瑟·米勒先生身边当翻译,这也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老师的殷殷期待让他心中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凝聚起几分斗志。

万先生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林为民在木樨地高层待到八点左右便离开。

翌日上班。

关于《霸王别姬》在米国加印以及即将在泥轰出版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国文社,林为民听到付之一笑,连万芳这个在歌剧院工作的都知道了,社里传遍一点都不稀奇。

林为民在上午接到了《钟山》杂志余兆淮的电话,诚邀他参加今年的“太湖笔会”。

太湖笔会是由《钟山》杂志于1979年底第四届文代会后举办的,那次是由《钟山》和《译林》共同举办。

首次召开的太湖笔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共60多人,一时间可以说是创造了国内笔会声势大、阵容齐的先例。

此举可以说是吸引了全国文艺界关注的目光,为《钟山》和《译林》的生存与发展抢得了先机。

当然,仅凭两家刊物的影响力,想要举办规模如此浩大的笔会是力有不逮的,多亏了当时上级单位苏省出版社从中帮忙。

受惠于首次举办时的浩荡景象,太湖笔会顺理成章的成为国内文学期刊当中影响力最大的笔会之一。

《钟山》现在是国内纯文学领域的四大名旦之一,今年太湖笔会的规模同样不小,邀请了程村、薛海翔、黄安仪、程乃珊、蒋濮等一批名声鹊起的青年作家。

“感谢您的好意。不过实在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

林为民在电话中婉拒了余兆淮的邀请,不是他不想去,实在是他现在目标太大。

余兆淮打来电话也只是试试,他知道林为民现在的状态,等闲是不可能出来参加这种活动的。

闲聊了几句,两人便挂断了电话。

覃朝阳笑着说道:“你还不知道吧?社里也准备办一个大型笔会了?”

林为民意识到这肯定是自己在老蒙那进言有效果了,可惜,是社里举办。

“确定了吗?”

“差不离。今年时间有点晚了,这段时间各地笔会层出不穷,社里准备定在明年。”

林为民笑道:“那可得选个好地方啊!”

“应该是鲁东烟台。”

“烟台啊!好地方。”

有笔会总比没有好,社里办总比不办好。

林为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头疼的厉害,今天保底六千字,明天恢复日万。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