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洪武生存指南> 第196章:实验田出结果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6章:实验田出结果了(1 / 4)

洪武二年开年,第一期的《大明月刊》是三件大喜事,收复川蜀、青霉素和明州冬捕,到了这二月份的第二期,又是两次大捷,连带着还有‘刻表’等相关,再加上发行量增加和人气进一步提升等等缘故,引起上上下下的热议,也就理所当然。

转眼进入二月中旬。

就连宫中的老朱也知道了外面的沸沸扬扬,还和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说起,连续两月都是恁多让人提气的事情,等下个月,可也不能落下啊。

老朱是笑着说的。

因为,本就已经确定了一个打底,蒸汽抽水机。

随着二月十七的‘亲耕大典’越发临近,这件事已经上升到工部尚书单安仁亲自操持的地步。

不容有失。

这也是没办法,开年之后,转眼又到了二月中旬,这长江两岸,江浙两淮,许多地方还是滴水未下,再这样下去,就要影响春耕了。

于是,亲耕大典上的蒸汽抽水机的演示,已经不只是某种炫耀,甚至带着一些象征意义。

人定胜天。

大概就是这种。

然后,大家的想法,希望因此感动一下上天,你看啊,你再不下雨,咱们自己可就要想办法了,到时候……可就不拜你们了。

金陵南郊。

这是二月的十五日。

亲耕大典的前两天,朱塬也在单安仁的请托下,亲自赶了过来,为即将进行的蒸汽机演示做最后的参谋。

下了马车,单安仁、钟合与金三护几人就一起迎了上来。

招呼施礼过,大家一起走向这片已经被严格守护起来的土地西侧,远远的就是一群工匠围着的黄澄澄的蒸汽机,整整一排,然后,还有整整十二口全新挖掘出来的水井,一台蒸汽机配一口水井,也是奢侈。

不过,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走到近前,朱塬亲自查看的同时,单安仁也开了口:“大人,当下最担心的……还是到亲耕日,这12台机器,万一有那一台忽然就停了,或者出了其他故障,到时……可就不美。”

朱塬听单安仁说着,已经蹲下,查看明显也是崭新的水管。

其他几人也就跟着蹲下,钟合道:“大人,这些个羊皮水管,为了防止开裂,下官也都做了双层,这……或许靡费了一些,可也是为了保障大典不出问题。”

记得几百年后的灌溉水管普遍都是塑料,这年代,显然不可能有这种条件。

朱塬最初提起过,可以试试竹管。

这年代,竹子还是不缺的,打通了,做成管道,可以替代后来的灌溉水管。

当然,也有问题,就是不耐用。

特别还是充当水管的湿润条件下,估计要一年一换。

不过,该用还是用。

朱塬刚刚就看到,这片即将用作亲耕的田地里,多处都已经铺了竹管,这是为了将这边从水井内抽出的水源尽可能送的远一些。

若是传统那样在田地里挖出浅浅的沟渠,想要让水浇过去,就需要太长时间,首先让沟渠区域浸透到饱和才行。

然而,竹管却只能作为引水之用。

直接与抽水机相连的,还得是皮管。

当初牛皮羊皮等等都试过,结果是,牛皮管太昂贵,羊皮管……就足够了。

其他,也没必要。

总的来说,眼前的抽水设备,很多细节都已经反复磋商,为了应对二月十七的亲耕大典,更是不计成本,朱塬看过了水管,听钟合说着,也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自己提意见的地方,就站起了身。

不过,察觉到其他几个还都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朱塬想要摊手。

毕竟都是刚刚做出来的机器,稳定性……谁能说得准,到时候,偶尔一两台出了故障,其实很正常,要不然老朱也不会吩咐让12台机器一起上。

真出了事情,确实不完美了一些,其实也不影响大局。

然而,再打量一番,朱塬忽然有了想法,指了指十二条各自分开连接竹管水道的羊皮管:“出问题……其实不是紧要的,不过……我觉得,可以试着不让人看出来啊。”

单安仁见朱塬有想法,连忙追问:“大人,何解?”

朱塬笑道:“十二条水管全部分开,万一哪一台抽水机出了问题,简直一目了然,太容易被人看出,我觉得……你们可以先造一个统一的水槽,将十二条水管全部接到这水槽上,这样……首先就更直观地让人看到,抽水机在从地下抽水,而且,十二台抽水机的功率加在一起,那出水速度,也是很惊人的。与此同时,这样集合起来,十二条水管……万一哪一台不出水了,其实也影响不大。全部水源先集中在水槽中,再分别连接到竹管水道,除非十二台抽水机全部失效,否则,肯定就不会出现什么尴尬局面。”

朱塬说完,单安仁、钟合与金三护几个都是恍然,随即又转为迫不及待。

时间太紧啊,得赶快。

不过,虽然心里着急,还是耐心地陪少年平章各处又看了看,单安仁还提前和某人讲解了一下亲耕的流程,如此过了小半个时辰,才恭恭敬敬地将少年平章送走,随即……立刻就忙碌了起来。

离开南郊,时间是下午的三点多钟。

朱塬是中午在宫里吃过饭才来这边,当下再从正阳门进城,也就没有再去宫中,而是绕向西侧的太平大街返回城北。

再次改造后的可躺马车上,顺便还搂着麻料姑娘小睡了一觉,算是补上午睡。

到了家,又是傍晚时分。

马车进入大宅,一直来到内院一处门口,车夫和侍卫悄然退去,写意带着丫鬟们迎出来,掀开帘子,倒是先看到了祝二娘。

祝二娘脸庞红润地坐在一边,另一边的躺床上,自家大人还没醒,身边还搂着只露着一个脑袋同样是脸蛋红红的麻袋。

麻袋的麻袋还被摆在了一边。

写意朝祝二娘示意着,正要退出,让自家大人继续睡着,就听到自家小男人的声音:“到家了?”

写意就又重新进入,放下帘子,凑上前:“大人,到了。”

回应的不是自家大人,而是麻袋姑娘忽然无声地张了张嘴,脸蛋转眼也更加红润。

写意注意到,盖在眼前两人身上的厚厚褥子动了动,内心里有些羡慕眼前的小妮子,却是笑着:“大人,不若起了,回屋躺着……更好些呢?”

“嗯……”

这次是自家大人的回应。

又磨蹭了一会儿,朱塬才终于坐起身,有些疲惫。

今天依旧是忙碌的一天。

上午就进宫,和老朱与诸臣讨论三年计划中的‘江淮运河’的执行相关,中午吃饭的时候,老朱又喊上了朱标,于是也要提起精神应付。

另外,老朱还说起,希望朱塬这段时间尽快完成《经济之学》的‘分配篇’。

这不是老朱着急,而是……也算为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着想。

关于诸王封爵的事情,基本确定,就是下月。

老朱想要破格给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等同于亲王的十二世传袭爵位,也是要名正言顺的。

怎么名正言顺?

当然是功绩。

还是按照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三原则,朱塬‘立德’有些没谱,按照老朱早前的说法,某人自己不想做个‘完人’,之后的‘立功’,开拓海洋,只是一个,也就足够。再就是立言,被某个儒生直接称圣的经济之学,分量足够。

不过,却也只是一半的经济之学。

另外一半……

还没有完成,到底不完美。

因此,皇帝陛下希望朱塬能在一月之内,完成这件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