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阿根廷帝国崛起> 第338章 农税和阿根廷农村的改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8章 农税和阿根廷农村的改变(1 / 4)

科恩内阁远比必隆总统府激进,他是阿根廷历史上最年轻的内阁,也有着最年轻的一批部长,他们与圣赫塞的理想无比接近,而且更加狂热,充满干劲。

比起原先腐朽的,六七十岁的部长们,他们拥有着主政一方的丰富经验,而且在管理庞大人口,发展经济都有独特的见解,虽然有速成的原因,但这仅仅是因为拉潘帕省的舞台不够大。

他们本身就是万里挑一的精英,经过多次选拔和晋升考察,才有主政一市的经验,如果干的不够出色,还有可能下放到其他省。

很多省没有经过圣赫塞的改革,关系也很乱,利益交织起来,非常复杂,需要进一步改革,包括税收的改革,不能征收重税,也不能不收税,过重过轻都会影响经济,内阁采取了讨巧的方法。

抓大放小策略,大公司只要正规纳税,整体税负也不会很重,而且有特殊的扶持,有利于这些公司国际化接轨,也方便收税。

中小公司发展经营未来不一定能持久经营,利润也不多,所以哪怕不是正规纳税,也轻拿轻放,不乱罚款,让他们在市场中竞争,直到卷出来,只要不是从事特殊犯罪,税务警察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阿根廷内阁的部长们轮流前往欧洲各国进行交流,带上一批新国营公司和项目采购,以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石油部部长胡安这些人已与意大利西班牙那边关系不错。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起于卒伍,现在重要部门的岗位,除了一些不重要的非核心岗位,其他都拥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统一民族联盟的组织架构设计更加现代化,内部关系,晋升,考察也更加严格,这是内阁考察晋升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过现在四省一市中,还有一个省没有彻底解决,那就是圣菲省,这里有众多的反对者,为众多粮食,肉类托拉斯的大本营之一,也是大地主的据点之一。

科尔多瓦省反而搞定了,这本身是圣赫塞的老家,虽然他是一名高乔人,但本身印第安血统并不是特别高,科尔多瓦人对圣赫塞就任最高权力感到自豪。

阿根廷的地方派也是看出身的,圣赫塞本人也是在科尔多瓦拥有不小的声望,当初这里最后解决,反而是因为军队的问题,各市政厅都很轻松愉快的合作好了。

布省正在把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布省的农业优势、人口优势、地理优势以及传统文化优势等潜力深厚,这使得布省经济后劲十足。

阿根廷的新法案进行了一番整改,没有原来那么依赖于西班牙和美利坚的宪法参考了,因地制宜学习了苏联人和德国人法国人的各种法案,形成了一套新宪法。

阿根廷的劳工问题曾经是是阻碍工业经济发展最大问题,也是必隆埋下的最大的坑,已经被解决的很好,反正很多福利都是假的,大部分阿根廷人还是接受了改变。

实打实的利益才是真的,筒子楼带来的新住房,市场上的工作岗位更多了,物价稳定了,似乎改变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虽然没有了一辈子的铁饭碗,但可以让自己的小孩去考文官。

只是片面的给一部分工人提高福利,增加工资,增发钞票没有任何意义,福利也是虚无的东西,只有工作和工业发展带来的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布兰卡市一个城市就能供应阿根廷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品,靠的是做大蛋糕,生产的物资多了,工作机会多了,比索更值钱了,阿根廷的发展自然会越来越好,公司也发展越来越好。

布兰卡市最火爆的地方,莫过于那一个个大众饭店和餐馆,穷人靠着这些华裔和印度裔开的小饭馆店填饱肚子,用碳水武装头脑,用油脂滋润疲惫的身体。

阿根廷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都很丰富,现在物价稳定后价格也不高,大部分人上班的时候没有能力做饭,而且很多筒子楼和工厂宿舍根本没有单独的厨房,所以吃饭就是靠着食堂和饭馆解决。

米饭这样的快速煮熟又还过的去的饭食,比面条更加便利,在这个移民城市越来越流行。

有些能吃苦的人靠着这个小小饭店,有时候一年能挣到3万美金,几乎相当于普通阿根廷人收入的10倍。

传统的饮食秩序在这里被打得稀碎,工业化流水线的饭堂,快餐越来越流行,底层人只需要花上20比索,就能吃到饱,对于刚刚来到这个城市,没有工作的人来说,还是相当划算的。

廉价的猪肉,鸡肉,还有各种蔬菜供应了布兰卡市的菜篮子,人们虽然反对阉割猪猪,但是阉割后的口感征服了他们,而给电完猪猪后,给他们放血也不是很人道,但是确实比原来好吃的太多。

养猪成本比养牛低,而且猪肉开发的菜式更多。

路边摊成本压缩到极致的饭菜,更是10个比索就能对付,市政厅建设的菜市场和国营米店,批发价和零售价并不贵,布兰卡粮食储备公司把价格打了下来,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这些米饭的口感比较普通,圣赫塞吃过几次,估计是品种问题。

布兰卡日报曾经采访过一名叫路易斯·陈的华裔阿根廷人,祖上是华夏的闽省,在西贡定居,战争后逃离越南,来到了阿根廷。

他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2年前来到开发中的布兰卡市,因为没有太多技能,只能在华人餐馆后厨帮忙,没日没夜干了1年半,也没有太多提升,好在他省吃俭用,在巴伦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存下了5万比索。

现在自己开路边摊,虽然很累,但是挣得比餐馆打工好太多了,现在每个月能赚6000比索,比饭店的3100比索高了一倍多,他说他未来要开一个中餐馆。

圣赫塞看报纸的时候看了一下,让人专门去研究了这个这家路边摊,打了饭来吃。

经过圣赫塞的计算,这个路边摊每个月至少能挣3万比索,不过他也惊叹于这个年轻人的低调,估计也是怕惹麻烦,好在布兰卡市治安非常OK,巴伦银行对存款保护也很好,现在这个小伙子应该快成功了。

菜色干净卫生,廉价,量大管饱,虽然比不上什么好吃的菜肴,但是确实算不错的了。

后来圣赫塞关注了几次,警察厅确实不会乱找麻烦,这个小伙子做生意的时候也很热情,一口西班牙语非常不错,雇了一个员工,他还有一名阿根廷妻子负责收银,已经怀着身孕。

路边摊,在吃之前饿的要命,吃完后在阴凉处眯一觉,继续干活,微博的利润,靠着销售一空的数量,这些小摊贩仍能挣到可观的利润。

而这,正是布兰卡市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在这里,不仅有一夜暴富,勤劳致富也是大量存在的,坑蒙拐骗始终不是主流。

布兰卡市的警察厅是阿根廷最公正,纪律最好的警察厅,他们保护了这座城市的治安,为人们带来和平,也是圣赫塞带给这座城市最好的财富之一。

多次打击犯罪后,这里平和又充满激情,人们也敢于与犯罪做斗争,夜晚,城区会不计成本代价的点亮路灯。

经济发展如果单纯依靠出口粮食和肉类这些国际贸易,靠着国际物价上涨,确实没办法持续下去,喊口号没用,真金白银才能让阿根廷人民跟着你走。

阿根廷需要自救,远离新航路是事实,从没有说只有旧大陆才会存在机会,既然远离世界中心,那阿根廷就做自己的中心。

对教育的改革也在进行,理工科的侧重更强了,教师的权威树立起来,阿根廷有了东亚化的趋势,要把这样一群天性乐观和自由的阿根廷人组织起来并不容易。

布兰卡市能创造发展奇迹,依靠的不是阿根廷本身的力量,而是大量的新移民,他们更具备服从性,而且拥有一定的教育水准,现在阿根廷要崛起。

对教育的改造是不可避免的,人文性的内容被大量去除,对数学和理工科的重视性提高了。

去欧洲交流学习,也是为了扩充这批年轻部长的国际视野,了解与欧洲先进的差距,这些人在担任拉潘帕省岗位的时候大多有考察欧洲的经验,但因为本身地位不高,说话分量不够,别人也不正眼瞧你。

现在地位够了,也锻炼了一段时间,是时候放一批人组成国家级考察团去欧洲发挥一下了。

欧洲也需要一个拥有3000万人的市场,他们的资金已经要溢出了,作为移民国家的阿根廷,部长们的背景都有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甚至联邦德国血统。

谭克博士正式获得阿根廷国籍,并娶到了一名阿根廷妻子,成功当选阿根廷国家工程院院士,成为阿根廷地位最高的德裔之一。

科恩内阁彻底完成了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阿根廷教会彻底退出文官势力,影响力衰退到民间,而土地改革的推进,让教会在农村的影响力也降低到了历史低点。

时间到了3月份,进行了9个月的农业土地改革已经接近了尾声。

就连圣赫塞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次土地改革的成功表明,上帝站在了阿根廷人这边,阿根廷农民表现出来的热情让我感到震惊,如果上帝站在了阿根廷人的对立面,那么我宁愿去阻止上帝。”

圣赫塞这次偶然车大炮的言论被手下人宣传出去,甚至让教宗的人认为他是友好的,却没想到他就是阿根廷教会大衰退的最大幕后黑手,阿根廷人是越来越喜欢这名新内阁总理大臣了。

让圣赫塞非常错愕,麦克阿瑟在美利坚活的好好的,好在这句话并没有流传很久,就被别的新闻取代了。

科恩内阁推动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在工业化的大动荡期间维持政局稳定。

圣赫塞目前威望很大,但是工人们其实并不怎么欢迎这个削减福利的人,所以他需要这个国家人口最多的阶层的支持。

圣赫塞的观点是,土地所有权的广泛分布是确保社会稳定,让工业化进程顺利实施的必需条件,也是获得大部分阿根廷人支持的重要条件。

他不希望阿根廷成为独裁者的乐园,这与他的性格不符合,也不利于这个国家的发展,成为南朝鲜这样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太过于阴暗恐怖。

他始终相信,堂堂正正的阳谋能击碎一切阴谋,新华夏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要成为真正的大国,有影响力的大国,需要有健康的国民,正当手段获取财富,勤劳致富始终应该是主流。

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会出动武力镇压一切反对者。

新移民一代们人口数量虽然也多,但他们很少参与文官,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而且一代基本上很少能晋升高层的,这是规矩。

只有到了二代,三代,这些新移民的后代才有资格从事文官,为自己争取利益,他们也才真正成为一名阿根廷人。

阿根廷成立了阿根廷农业科学院,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加入,并以真诚的姿态邀请到了美利坚的诺曼·博洛格博士前来访问,他出生于1914年3月,是一位美利坚农业科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

阿根廷越来越重视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1956年,全国农牧业技术研究所成立,它既是一个科研单位,又是组织和推广农牧业科技发展规则的实施机构,现在全面升级为内阁机构下属单位,在农业部的领导下,这家研究所准备成立阿根廷农业大学,全面支持农业发展。

大学才是真正的主流,培养人才,科学研究,都是具备重要的地位。

诺曼推出半矮化、高产、抗病小麦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小麦不仅在第一年就提高了墨西哥的50%的粮食产量,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圣赫塞也知道留不住这位大神,但短期访问半年一年还是问题不大的,所以让农业部为他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希望能挑选几名出色助手,培养阿根廷自己的种子专家。

农业科学院在阿根廷粮食主产区培育良种,增加粮食产量,同时配合水利设施建设,开垦新的农田,农业机械化,还有化肥的使用,迅速提高粮食产量,按农业部的估计,未来三年到五年,阿根廷粮食产量将增产一倍以上。

诺曼主要从事小麦改良方面的研究,农业部对诺曼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除了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良种研究也进入发展快车道,阿根廷以往依靠土地肥力进行一年一种和轮作,现在可以使用化肥。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通过防务军的影响力,自上而下扩大到全阿根廷,摧毁了传统的大地主大庄园主的势力,阿根廷军队中,陆军人数增长到35万,其中有8万人是驻扎在阿根廷东北部地区的建设兵团。

建设兵团负责对查科大平原的开垦工作,也保护阿根廷的国防。

民兵数量从无到有,数量增加到220万,大部分农村成年男性都加入阿根廷防务军领导下的民兵部队,为土地改革提供武力威慑,保障后续改革顺利进行。

到了改革的后期,科恩内阁开始以有息债券形式强行征收地主和庄园主土地,直接出让给农民合作社,不再是原来的温和派改革,时间进度越来越快。

阿根廷农田有9成属于耕地的农民,其余的是国营农场和农业种植公司。

迫于压力,在外地主拥有的土地的上限,从原先的100英亩改为不可以超过500英亩,超过这个范围,科恩内阁强制收购超出限度的土地。

对于大多数阿根廷中小地主来说,500英亩只能说是维持生活的地步,而且确实很多中小型地主只能说是自耕农的加强版,这些人没有像大地主一样积累的各种资源可以去城镇,这一部分人也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