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军魂,最后的救赎> 第一百三十三章 权利下的战争(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三章 权利下的战争(下)(1 / 3)

蒋介石面对着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迷惑了他。他对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和传播赶到困惑。却看不到中国大众把共产党人当做唯一可见的希望来欢迎。他们要求摆脱沉重的赋税,军队的为所欲为,戴笠的盖世太保,贪婪,腐败,任人唯亲,无价值的货币,可怕的生命浪费和无视的人权。

——史迪威

1944年9月24日夜美国华盛顿特区白宫

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在面色凝重的看着眼前的两份报告,辗转反侧。

一份报告是蒋介石发来的“最后通牒”,关于中国退出同盟国单独与日本媾和,除非将史迪威召回的直接威胁。另一份则是史迪威关于如何使用国军进行眼下的豫湘桂战役以及武装共产党军队发动反击的计划。现在,他必须要从这两份文件中做一个抉择,这也是美国的最后选择。

史迪威也知道蒋介石的威胁,不过在他对此不屑一顾,在他眼里这只是蒋介石的一贯伎俩而已,和娇惯坏了的小孩在地上打滚要糖一样——现在有一点眼光的人都知道盟国打败日本只是个时间问题,无论蒋介石的政府是否加盟,日本人都不可能独立对抗美苏英三大强国。选择这时候退出盟国,加入日本那边,到时候有可能沦落到和日本人一样在战后被推翻审判。

而且你蒋介石不抗日,中国愿意抗日的大有人在,就连宋美龄也是亲美派,大不了直接找李宗仁,冯玉祥他们,这些人可能还巴不得美国人放弃老蒋呢。如果这些人也不行,找共产党合作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连苏联都援助了,还在乎援助中共吗。美国物资有的是,还怕没人要?

史迪威只是个军人,习惯用军人的眼光去看问题。但是罗斯福是个政治家,他所要考虑的问题要多得多,甚至也要考虑蒋介石不顾一切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怎么收场——不是所有的政治家都能够冷静的分析问题,也不是所有政治家都能站在自己民族国家利益的角度来选择。

马歇尔就在一旁,这个一直支持史迪威的将军此刻也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妙。虽然他和他背后的陆军部依然支持史迪威,但是也能感受到这位性格刚烈的将军将美国政府至于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蒋介石表示,换掉史迪威,他欢迎任何一个美国将领来担任指挥中国军队的职务,目前的冲突只是因为史迪威和他不和。但是如果没有史迪威,换其他人,那么他的武装整训90个中国师的XYZ部队计划,以及我们后续的登陆计划包括用中国军队反击夺回整个中国,还有可能实施吗?”

罗斯福抬起头,眼睛盯着那两份文件,向马歇尔问道。

马歇尔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总统阁下,我想,我们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对中国和中国军队了解得如此透彻,又有实际指挥中国军队经验的将军了。其他人只会被蒋介石玩得团团转,根本无法有效的武装和训练中国军队,大部分物资也会被蒋介石政府官员贪污,不会用在抗日战场上。正如史迪威所言,蒋介石并不打算认真抗日,只是想打着抗战的旗号,从我们这里多捞好处以便在战后继续维持他的独裁统治,也只有史迪威会和他针锋相对,也知道怎么和他针锋相对。如果没有史迪威,那么这个统帅中国军队的职务将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陆军部的意见呢?”

罗斯福抬起眼睛,盯着马歇尔问道。

“陆军部支持史迪威的意见,同时,我也认为这是蒋介石的恐吓而已,他不会在这个时候倒向日本,加入战败国的行列,毕竟我们打败日本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无论有没有蒋介石的加入。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史迪威的计划,不但可以在中国大陆发动全面反击,牵制住更多的日军,切断他们的后路(日本已有在本土失守的情况下将政府转移到中国东北继续作战的计划),而且扶植一只真正强大的中国军队,也会在战后有助于我们在亚洲地区有效遏制苏联的扩张。这两点,以现有中国军队的水平和上层指挥来说都是做不到的,只有让史迪威放开手脚对中国军队进行全方位的改造,调整部署,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赶走日本人才行。”

马歇尔直言不讳的说道,然后送上了陆军部的建议书。

不过罗斯福却皱紧了眉头,没有说话,似乎在沉思着什么。而他的办公桌上此刻也放着另一份电报——来自自己的私人特使赫尔利少将的电报。

实际上,作为一个既不擅长治国也不擅长打仗的领袖,蒋介石还是有自己一套独特能力的——那就是善于玩弄人心,挑拨离间。

凭借这一“特长”,他在中原大战通过收买和离间对方的将领,瓦解了实力强大的西北军冯玉祥部,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和史迪威周旋的同时,面对这个在中国待了20多年,对中国从上到下都很清楚又性格刚烈的中国通,蒋介石敏锐的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刚来中国不久,对中国的事务一窍不通的美国官员——赫尔利少将这位才来中国两周的罗斯福特使于是就成了他的目标。

于是蒋介石绕过史迪威,直接接见赫尔利少将。在会见中,他也一改和史迪威见面时的剑拔弩张,而是亲切友好的许以各种利诱赠与厚礼,然后表示赫尔利少将是个真正能够联系中美之间的人才,无论是美援物资还是在中国担任大使等一系列职务,他都可以向罗斯福直接提出。末了还特地强调目前所有的责任出在史迪威身上,此人才是中美交流的障碍,若是没有此人,所有的事情都会非常顺利。

赫尔利少将虽然在华盛顿经历过官场,但是并没有经受中国人这些套路的经验,很快就被拉下水,虽然表面上依然配合史迪威,但是暗地里,开始频频向罗斯福“打小报告”。

受到这种待遇的也不仅仅是赫尔利少将,还有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柯里,海军驻华武官麦克休,总统特使共和党领袖威尔基,以及陈纳德。甚至蒋介石利用在美国的孔祥熙,不惜大撒美元,拉拢了罗斯福的高级助手霍普金斯,作为他们在华盛顿的说客,频频为蒋介石政权说好话,以获得美国方面的支持。

于是,史迪威的做法和形象在罗斯福眼里被一点一点的诋毁逐渐破坏。如果不是马歇尔和陆军部的全力支持,他早就被解职回国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