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军魂,最后的救赎> 第九十六章 远征军的诅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 远征军的诅咒(1 / 2)

“此次敌重武器及车辆损失之巨,人员死伤疾病转于沟堑者之众,狼狈溃散之惨状,有甚于两年前国军野人山之转进。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耻,官兵大奋!”

——廖耀湘,缅北战役

1944年1月13日茅邦地区

长途跋涉的日军55联队第三大队终于狼狈不堪的冲到了这里,不少人已经累得走不动道儿了。

大队长冈田少佐倒是一路学着“望梅止渴”的手段鼓励大家——茅邦比较接近后方,也有一些物资储备,再说中国军队也肯定有粮食,而且孟拱地区和打洛地区的日军也已经派人来增援了,咱们只要到了那里,前后夹攻,没准就直接吃现成了。到时候就有东西吃了。

看着远处美国飞机大量空投的物资,听着不远处的枪炮声,士兵们也强打精神,行尸走肉一般的向茅邦方向冲去,一路上,不断有人掉队倒下,而周围的人连扶的力气都没有了。

等到了最接近茅邦的百贼河地区,他们终于停下来准备喘口气,开始喝水休息,建立指挥部,组织起进攻部队。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就在他们的侧翼,65团3营也架好了50多门迫击炮,一副磨刀霍霍的样子,等待着他们的进攻……

与此同时拉加苏地区

终于抵挡不住新38师的55和56联队一部开始后撤。

尽管实际是败退的状态,尽管也是断粮多日,但是日军依然保持着可怕的秩序。作战部队交替掩护撤退,不少官兵留在原地当狙击手死战不退,饶是新38师强大的火力和完美的步炮协同,也未能让他们的作战体系彻底崩溃——这些也都是长期营养不良,吃不上饭的士兵,却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连孙立人也不得不赞叹,18师团不愧为日军王牌部队。

而18师团的辎重部队带着伤员和一部分物资先一步撤了下来。

撤退的人员很快抵达了拉加苏地区,按照通报,这里应该有一个中队的接应人员——只是由于这个中队被歼灭的过于迅速了,所以根本没来得及让其他部队了解。

拉加苏虽然是高地,但是四周也是丛林密布,所以当初日军可以利用周围的丛林地区轻易绕过高地,并且为了方便运输,专门派工兵在林中开凿了两条小路。撤下来的日军沿着这两条小路疯狂的向后方撤来。

由于有丛林的掩护,高地上的迫击炮弹从来没有能够对这片区域造成影响。所以这些带着伤员的辎重兵大摇大摆的从这里经过快速前行。

突然,一片精准的迫击炮弹从天而降,穿过茂密的枝叶,一头砸在日军的队伍中。不少炮弹甚至由于被树枝阻拦,提前引爆,在空中爆炸,将周围的树枝木片都变成了破片,形成二次杀伤。

两门平射炮也不甘寂寞,开始向着丛林中射击,虽然由于遮挡物太多,欠缺准头,但还是让日军心惊胆寒,掀起的木屑石头不断砸中日军。

辎重兵们也顾不得伤员了,纷纷趴下,匍匐前行,其中一些人还飞快的向前跑去,企图叫增援。

一阵猛烈的射击突然从他们前方传来。将所有站着或者半蹲着的日军打倒在地。

“不要开火,自己人,是自己人!”

一群日军不顾一切的大叫起来,然而迎来的只是更多的弹雨。不少士兵这才反应过来——这些射击的声音并不是日军的制式武器的声音,而是美式武器的声音。很快,那面悬挂在阵地上的日本膏药旗被降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军队的青天白日旗。

这下这些辎重兵傻了眼——由于前线弹药奇缺,他们这些人的武器弹药已经全部留给了在一线抵挡的作战部队,现在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武装的状态,待在这里完全就是被屠杀的样子。

不只是前进的路无法走,这些中国军人甚至在树上都安插了狙击手,让那些进入射程的日军即使趴下也难以幸免。再加上这些原来日军修建的暗堡工事太科学了,正好挡住前路,连个死角都没有,日军很快就伤亡过半。

剩下的辎重兵走投无路,除了一部分向自己的后方——激战中的55,56联队方向逃逸回去报信,剩下的被迫分头向那片原始丛林中跑去——在那里没有路,也难以分辨方向,而且不知道有什么野兽或者是危险的当地部落在等着他们,有可能最后尸骨无存,但是还是有一定能够存活下来的概率。

“支队长,要不要追击?”

看着四散逃窜的日军,分队长丁武问道。

“不用了!”萧天河用一脸报复的笑容看着那些日军逃跑的方向:“没吃没喝,没枪,没炮,也没有通讯,我估计鬼子也腾不出手去找他们,我倒要看看这帮鬼子在胡康河谷,野人山能怎么逃出去?”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战场上一时间平静了下来,只剩下一群日军的伤员躺在那里呻吟着。不过这些呻吟声也很快就消失了——在这里,蚊虫叮咬,蚂蟥吸血,最后由那些巨大的蚂蚁“善后”,对于已经不能动的伤员来说很快就能结束他们的生命,将他们变成一堆骸骨。

不过萧天河的脸上却没有任何放松的神情——他知道,下一波来的,必然是日军主力。

新平洋日军指挥部

在得知先行撤退的辎重部队和伤员遭到袭击后,日军指挥官片冈衷顿时大吃一惊。不过没等他来得及作出部署,第二个坏消息就到了——企图收复茅邦的第三大队,在茅邦被中国军队击溃。

原来,当日军在茅邦发动进攻的时候,早已埋伏在其侧翼的114团3营同时出击,在凶猛的火力掩护下,将日军指挥部和前面的部队强行割裂。本来就因为长途行军,疲病交加的日军战斗力就不足以和114团相比,又在战术上陷入被动,眼看即将陷入重围,日军不得不选择了36计——走为上策。

他们扔下所有的伤病员,强行闯入周围的丛林中,利用茂密的林海准备绕过茅邦,前往日军在胡康河谷最后一个据点打洛地区——当然,现在他们也面临着没有食物,没有装备,也没有道路的状态,不少人倒在撤退的途中。

不过还好,先期撤下去的长桥中佐率人赶回接应,率领剩余的工兵,强行在茅邦以北地区林中开凿出一条小路,这才让3大队能有一部分残兵撤出。

只可惜,当65团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团长傅宗良却突然接到了将自己解职的命令——原来,在进入茅邦后,他的联络官艾伦中校就像史迪威告状一般的控告了傅良宗“抗命”。而史迪威那句“战斗结束后,解除其职务。”被错误的理解为狙击战后就解除。

65团的军官们十分不服,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抗议,蒋介石的直接命令就来了——这个比史迪威的更狠,直接痛斥傅宗良指挥不利,公然抗命,破坏中美关系,破坏抗战,畏敌不前等等。临了要求将其就地免职,押回重庆,等待军法审判。

蒋介石虽然讨厌史迪威,但是自己一个手下如此公然抗命,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且只是个小小的上校,哪怕是牺牲了也无关紧要。

于是来自重庆和驻印军司令部双重的解职命令就被下到了65团头上,傅宗良的手下虽然不怕反对史迪威,但是也不敢忤逆蒋委员长的命令,这也让65团领导层产生了变动,未能及时追击日军第三大队,这才让这只部队得以逃出生天。

不过经过这一系列作战,日军第三大队损失接近600人,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而且并未能收复茅邦,打破中国军队的包围圈。

已经抵达拉加苏的片冈衷不知道中国军队的这些情况,再说这些情况和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现在他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己被中国军队分割包围,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眼看这两个联队就有成建制被全歼的危险了。

外面的炮火声越来越近,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已经越来越近,日军在正面的部队节节败退,弹药储备也见底了,后面的炮兵联队已经提前撤离,无法提供任何火力支援。照这样子下去被消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没有时间了!”

片冈衷咬了咬牙,他不敢通知那个疯子一样的田中新一,生怕他又让自己来个什么自杀式冲锋之类的反击,于是自己下了决断:

“命令全军,丢弃带不走的辎重,全体上刺刀,不惜一切代价强行突破拉加苏敌人的阵地,然后分散绕过茅邦,返回打洛地区。”

拉加苏高地

飞鸟从这里飞走,各种蛇虫鼠蚁似乎也闻到了什么气息,不顾一切的从这里离开。随着一片烟幕在眼前升起,地面开始有些颤抖,无数树叶飘落,高地两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日语“万岁”的声音。

“敌人来了!准备开火!”

高地两侧的萧天河和萧云山同时命令道,而在高地上指挥的格力斯少校,也迅速命令迫击炮组准备。

这一次,没有炮火准备,日军的炮弹已经耗尽。也没有火力压制,日军仅有的子弹都在正面抵挡新38师的推进。有的只是端着刺刀的日军官兵,光着膀子,露出一根根排骨,面目狰狞的仿佛地狱爬出来的鬼怪,向着中国军队的阵地冲来。

然而,随着中国军队阵地上一片枪声响起,日军的攻势就像汹涌的波涛打在岩石上一样被瞬间劈开。

一片片爆炸声从日军冲锋的道路上传来,那是地雷的爆炸声,无数日军支离破碎的被炸上天,然后散落在地上,砸在那些后面的士兵身上。

只是这还远不足以阻挡他们的前进。后续的日军仿佛完全不在意脚下可能的地雷,依然不顾一切的冲了上来——每一个日军心里都十分清楚,留在这里是等死,而且是最痛苦的饿死。反正被打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没准还轻松点。所以更加不要命的往上冲。

所有的暗堡,据点都疯狂的倾泻着火力,横飞的子弹形成一道弹幕,将正面冲来的日军全部撕碎。各级指挥官拿着通讯器疯狂的向迫击炮组报告位置,让炮弹从天而降,掉落在日军密集的冲锋队伍中。

美军飞机也赶来作战,向日军投下威力巨大的航弹,将丛林炸得坑坑洼洼的。

然而,这些已经不足以阻挡日军不要命的冲锋了,他们仿佛一群行尸走肉一般,踩着同伴们支离破碎的尸体,顾不一切的往上冲。

中国士兵们机械性的射击,上子弹,很快,身边一箱箱的子弹转瞬间便见了底。

不过,正当萧天河部顽强抵抗的时候,他们眼前的日军却一股脑的撤了下去。

“不好!”

萧天河暗叫一声,将阵地交给杨成峰把守,自己立即带着一个分队的官兵向着高地另一边增援去了。

果然,在第一轮冲锋后,日军明显判断出了两侧战斗力的差距——比起9支队冲锋枪和轻机枪的火力,萧云山指挥的3营官兵还是以步枪为主,火力的密集程度还是差不少。更要命的是缺乏军官,火力点之间的协调也不是很好,士兵们的训练也不如9支队,火力发挥的也不是很充分。

当发现一侧的战斗力弱于另一侧后,日军于是不管萧天河这边的队伍,将所有的兵力集中在萧云山这边,强行突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