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他的小县主> 44、晋阳县主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4、晋阳县主22(1 / 2)

随欣问道:“怎么个说不准法?”

随沅给她细细分析,拿出了自己前世今生的丰富阅历:“阿姐,既然你从话本子的角度问我,那我就从话本子的角度给你说说。但凡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距离的,无非是秀才一举科考翻身负了相好小姐的,还有那种乞丐女婿参军,姑娘苦守寒窑的……”

随欣:“……”窒息了。

随沅都举得什么例子,她一想想都觉得受不了了。

随沅又道:“阿姐担心的,其实是你和唐世子,对不对?”

随欣在妹妹面前也很坦然,反正之前也已经提起过了,不是第一次提:“对。我对他还是有点喜欢的。”

随沅笑道:“阿姐,未来的事谁说得准。你自己的感觉最重要。阿姐如今情窦初开,如何能保证感情能长久?既然不能保证,那操心将来几年的事也是无济于事。你享受现在,将来船到桥头自然直。”

随欣若有所思,她想起了《将门风华》的故事:“也对。谈灵和文彦多年感情,尚且没能相伴一生,我不过才十二岁,对这个天下和唐白舒的认识都太简单了。说不定以后还有别的造化呢。”

她一向不是重情之人,随性得很,而且年纪尚小,不会像话本子里许多姑娘一样刚刚陷入情爱就整日里惦记了,心性也很宽阔。因此也不再纠结此事了。

随沅道:“阿姐这样想就好。我们过两日就要去祁山了,可惜没能在去之前见到哥哥一面。不知道哥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随欣挠挠头:“不如我们各自给哥哥留一封信吧。”

“诶,这个主意好!”随沅也来了兴致,等到哥哥随常从晋州回来,就能看到两个妹妹留给他的信了,也不至于那么难过。

妹妹们也是想念他哒。

皇宫。

太上皇这几日无聊的很,他早就不掺和政事了,三不五时就在三个子女家里打转,一个住了大儿子一家的皇宫,一个住了女儿一家的盛华长公主府,还有一个小儿子。

小儿子还没成家,成天不着家。他也懒得管。他是他阿爹,周王也不是傻子,自己会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之前齐舟还在的时候,他还可以和他时不时下下棋,吹吹牛什么的。结果前几天人家先走一步,他就没人陪了。

说到三个子女的家里,他老人家还是最喜欢去女儿家。那里不仅有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还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外孙女。太上皇丝毫不像随侯和盛华长公主夫妇,生怕三个孩子伤心,或是生了嫌隙,因此心里哪怕再偏疼哪一个呢,都绝对不会表现出来。

同样生了三个孩子,盛华长公主和随侯表面上都做到一碗水端平,可谓是两位技术高超的端水大师。总之三个孩子没一个发现他们心里其实最偏心哪一个的。

但是太上皇就不一样了,他把自己对唯一的女儿盛华长公主的偏宠表现的极其明显,是个人都能看出来的那种。所以之前有个传言说,洛京最不好惹排行榜,太上皇第一,盛华长公主第二。后来太上皇退位,不怎么留在洛京,今上登基,今上是最不好惹的,其次就是他的胞妹盛华长公主了。

无论如何,盛华长公主都是那个洛京最不好惹排行榜的榜眼。实至名归。

所以一开始孔八惹上乐安郡主,郑听语险些伤了晋阳县主的时候,大家都有些莫名其妙:他们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有那个大病?连盛华长公主的女儿都敢招惹,不要命啦?

后来果然不出大家所料,一个社会性死亡,终身不得入仕,一个直接铁窗泪,蹲穿牢底十五年。

太上皇决定先找大儿子聊一聊,待会再一起出宫去女儿家里。哎,外孙女两个就要往祁山去了,虽然有齐舟那家伙的照顾,但是总归还是比不上在家里的日子舒坦。他真的有点担心,很是心疼。

不管了,待会再赏点东西给她们两个吧。

常哥儿也给点,省的和妹妹们吃醋。

长临帝正好没什么事情要忙,奏折已经批完了,算是比较闲的时候。

见父皇过来了,连忙行礼。

太上皇和他闲话两句,忽然面色一凝重。

长临帝忙问道:“父皇?”

太上皇问道:“儿啊,关大人的遗孤可找着了?”

长临帝想起这事,不免心揪:“还没有,父皇,我会继续派人好好找的。”

这位关大人,全名关越,寒门子弟,在太上皇执政期间科考,进士出身,殿试第四,也就是传胪。寒门子弟能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很牛了。

之后他凭借过人的识记能力和非凡的胆识,越走越远,从翰林院做起,后来又被太上皇特意支出去历练,只等着他功德圆满之时调回来,继续往上爬。可以说,太上皇是把他当自己的肱股之臣来培养的。

但凡要升官,外放是几乎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关越这种寒门出身背后没有门第支持的人,就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好在关越能力出众,太上皇也不担心他,就把他外放到了南方越州做刺史。

没想到,越州附近的安南小国忽然叛乱,一举进攻越州,妄图北上。关越临危之时居然弃城而逃,可谓犯了大忌。安南国见连一州刺史都被自己吓退了,皆笑的猖狂,在刺史逃跑的情况下,只有守城将领苦苦支撑,安排百姓们先撤退北上。

就在守城困难即将破城之时,安南国忽然来报,他们的老底被人抄了,原来是“率先逃跑”的越州刺史关越领着一支千人的敢死队,围魏救赵去了。不仅抄了安南国的老底,还逮住了肥羊——安南国世子。

安南国只好放弃围攻,回撤救国。

因为这一拖延,越州等来了朝廷的来兵援救。而关越被人包抄,则永远的死在了安南国,再也没有回到故土。

事发突然,当时朝廷上下所有人都未经查证,就以为关越弃城而逃,已经派了人去追他,并且下了罪证,可后来又证明了关越是清白的,他不仅清白,而且是个不世出的天才,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很强,就连率兵打仗这种事也能做好。

如果不是后面出了叛徒。如果不是敌军人多势众。

后来,朝廷论功行赏,追封于国有功的关越为关平伯,又让人去找他的妻儿。当时事发突然,关越还没来得及和妻儿交代,就已经带着敢死队出了城。

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刺史夫人也不见了。据说当时刺史夫人还怀有身孕。所以一开始大家才会都怀疑是刺史大人闻风而逃了,毕竟连家眷都不在了。

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没有找到这个遗孀和遗孤,如今这个任务又到了长临帝身上。太上皇很是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听见他们母子两个的消息。

有功之臣的家属,不应该受苦受难的啊。

可惜线索渺茫,实在难寻。

长临帝道:“唯一叫儿子不解的是,若是关平伯夫人还活着,看见朝廷张贴的追封告示,应该会出来领赏的,哪怕她淡泊名利,但还有个儿子要养呢。”

因为关越本人是寒门子弟,他的这个妻子也是寒门出身,是他的邻居妹妹。所以哪怕太上皇当年派了人去关越的老家去寻,去关夫人的娘家去查,也是查不到。

“是啊,关夫人弱质女流,骤然失了丈夫,不知道怎么撑下去的。”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父子两个都早已想到,只是都不忍心说出口。那就是,他们母子二人早就不在了,或是因为当年那场灾祸,或是因为后面母子两人的脆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