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一百八十二 谁言北国无英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二 谁言北国无英雄(2 / 2)

但,这本身有点强人所难,就连张郃都能带着大戟士去投敌,还能要求他们怎么样呢。

他抬头望天,回想起了半年前大军南下时候的雄壮,绵延百里,旌旗遮天,那是何等雄壮,只半年光景,却落了这般田地。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古文死谏武死战,他一介儒生,最后却要战死沙场,满腔的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不由心底升起一阵悲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沮授呢喃着重复这句话,突然好像就明白了荆轲当年明知是死也毫无畏惧的豪情其实是一种另类的悲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有人跟着沮授在吟唱。

这样的夜,这样的景。

同样的心情和同样的悲壮。

最后,是两万人齐声在吟唱着这首易水歌。

谁言北国无英雄,敢以残驱挡万军.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典韦、许褚、徐晃、陈到等人领兵杀到。

对于北国军会有人断后并没有任何的诧异,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他们此来兵马不算太多,三万人而已,可这个数字已经占据了曹营能动兵力的四分之三。

两军见面,没有任何的豪言壮语,没有任何的试探进攻,战斗一开始便进入了最凶残的厮杀状态。

典韦许褚宛若两头猛虎冲入北国军阵营里一顿砍瓜切菜,身后虎豹骑横冲直撞肆无忌惮。

沮授悍不畏死,提着剑在人群中左砍右劈,激励着北国军死战。

这一战,并没有像典韦他们以为的那样打出一边倒的局势。

原以为四庭柱不复,粮草尽毁,北国军哪怕是挑选了断后死士也是不堪一击的,万没想到这些人是如此的玩命,很多人身中数刀依旧咬着牙飞身抱下战马上的曹军在血水里翻滚。

许褚急切想要突破他们赶去渡口截杀,偏偏被这群北国军缠的脱不了身,便想着斩将破敌,可几万人纠缠在一起,凭借着月光并不容易发现标志性不强的北国军校尉。

最后目光落在了剑都砍出了七八道豁口的沮授身上,此时的他已经身中两刀,还在死战。

许褚可不管伱是北国柱石,上前一计势大力沉的落月斩,沮授甚至都没有机会提剑格挡,一道血口从肩头直达腹部,干脆的落了马。

倒在地上的沮授,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望向北方,嘴里呢喃着,“主公,保重”

另外一头,夏侯渊、夏侯惇、曹洪、曹仁带着一万人已经从延津渡口乘船赶赴了对岸,提前等在了北岸。

他们并不急着动手,刻意等待渡口上的北国军数量囤积上来,也是有意想要将袁绍扑杀。

直到北国军从对岸渡了不下三四万人的时候,夏侯渊爆喝一声:“斩杀袁绍!”

一万曹军从五个方向猛扑了过去。

只听得这番动静,尚未与曹军接触,北国军顿时便如惊弓之鸟,甚至都没有进行象征性的抵抗便四散而逃。

乱军中,有踩踏而亡的,有被逼的直接落入滚滚黄河被激流冲走的,也有惨死在曹军兵刃之下的,一时间哀嚎遍野。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冲上了岸头,朝着不同方向逃跑。

夏侯渊等人一面斩杀着北国逃兵,一面搜寻着袁绍的身影,嘴里不忘喊着赏格,“司空有令,斩杀袁绍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千金万户侯,恩泽数代人的奖赏,当然了,他袁绍也配得上这份赏格。

“袁绍在那,追杀袁绍!”一名骑都尉终于看到了‘袁’字大纛,并且一眼就锁定了披着红袍被将士们拥护在中间的男子。

随着这一声吆喝,周遭的曹军都蜂拥而至,那是袁绍吗,不是,是富贵终生的保障啊。

数百骑的保护着红袍男子一路朝北狂奔,身后追击的曹军一开始是几百人的,后来汇聚到了三四千人,很多人徒步都要追击,这也算是赏格的弊端吧。

也不知追击了多远,护佑在周遭的骑兵都被射翻、斩杀,红袍男子也被身后追兵远远投去一杆长枪穿透了身子滚落下马,曹军就像恶狼一样扑了过去。

“父亲,多亏了沮先生的高明手段,曹军果然追杀我们安排的死士去了。”一条小道上,袁尚带着几百骑护着身穿骑兵铠甲的袁绍一路向东,并没有直接往北,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开大部分的曹军。

按着沮授的部署,优先渡河的这群人,将营中的辎重、铠甲、兵器甚至是战马都丢弃,以达到吸引曹军的目的,外加一个假袁绍,确确实实的分担了极大的压力。

尽管死伤也非常严重,好歹护住了袁绍。

“公与.公与回不来了,他回不来了,我痛失臂膀,苍天不助我啊!”袁绍鼻头发酸,心痛如绞。

他没法像袁尚那样感恩沮授的妙计、庆幸自己脱离了虎口。

于袁尚而言,北国失去的仅仅是一个谋士,可于袁绍而言,他失去的是一个愿意在生死关头用自己一命换袁家未来的国士。

可惜,人总是要在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

北国再无沮公与,那个总愿意为了袁家而跟自己死谏到底的沮公与,回不来了。

远处,还能隐约听见哀嚎声和求饶声,不时传来噗通的落水声。

袁绍很清楚,那都是北国将士们发出的绝望啊。

这惊天动地的一战,我就打出了这么个结果,河北四庭柱没了,田丰没了,沮授没了,粮草没了,还祸及三军.

这些悲痛的记忆汹涌的标记着他袁绍的没落。

能在青史留名、并且后世依旧让人耳熟能详的往往只有两种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出了耀眼战绩的名将;还有一种是以多败少,以强输弱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庸主。

袁绍心知,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他自己都属于第二种。

称帝称到了耻辱柱上,千古第一人了吧?

袁绍在心里自嘲,在放声大笑,直到嘴角涎出了鲜红,喉咙泛腥,也止不住这阵大笑。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