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重生99做汽车巨头> 第274章 只要工具人够多,新车就可以够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4章 只要工具人够多,新车就可以够牛(2 / 2)

很显然,蒸发器的温度是远超过制冷剂沸点的。

此时,制冷剂就会以吸收蒸发器热能的方式瞬间沸腾,蒸发器则会因热能流失而降温。

最后由风机将热空气吹过低温蒸发器,蒸发器吸收空气温度创造出“冷风”,这是制冷的流程。

可以说,这个原理一点也不复杂,随便一个零部件企业都能搞明白。

甚至冷凝器以及膨胀阀、管路等零件,技术门槛也不高,不少华夏企业都能生产。

但是空调压缩机的话,那就是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做好很难了。

这一次星辰1号的制冷系统效果好,就是因为空调压缩机足够厉害。

“曹总您放心,法务部现在有几十号人,专职负责给各个研发部门去注册专利。”

“我们不仅在国内注册专利,在美利坚、东瀛、高丽、欧盟等处也都有注册专利。”

“越是重要的零件,越是会尽可能的去注册更多的专利,形成专利壁垒。”

“今后其他零部件巨头如果敢告我们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我们也能很快就找出一些对方侵犯我们专利的证据,让大家不敢轻易的再拿专利来对付我们公司。”

彭长宜显然对曹阳的一些做事风格和要求有专门的研究。

星辰汽车要把大部分的核心零件抓在自己手中,不可能一点都不侵犯别人的专利。

哪怕不是那么明显,人家要跟你打官司的话,肯定能够找到一点把柄。

而星辰汽车采取的对策就是自己也注册足够多的专利,到时候要打官司就来一个大锅烩。

我是被告,我也是原告。

大家耗着呗。

……

“曹总,星辰汽车研究院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名研发人员了,是不是可以暂时控制一下招聘节奏?”

刘友梅这段时间也是忙的一塌糊涂。

南山集团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对人才的需求非常的旺盛。

这就需要人事部不断地展开社会招聘,甚至跟猎头合作去招募一些人才。

这每周都有几十号甚至上百号的人入职,让刘友梅也是充分的感受到了压力。

“一个汽车公司的研究院,只有1000人够干什么?”

“你去看看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大众汽车、丰田汽车的研究中心,有哪个是少于一万人的?”

“虽然短期内我们不需要跟他们比,但是至少要有两千名研发人员,才能满足我们的设计需求。”

“各个系统的零部件研发、测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你们大胆的去挖人就是了。”

虽然最近已经因为挖人的事情被不少公司的老总给投诉了,但是曹阳并没有打算收手。

像是春城汽车和西风汽车这些公司的研发中心,倒是养了不少人,但也没见他们出什么像样的成果。

自己要是能够把其中一部分有实力的人才给利用起来,也算是为华夏汽车行业的发展做贡献了。

汽车强国,单纯的靠生产汽车,肯定是没有办法强国的。

需要从各个零件到设备,全方位的努力,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强国。

就像是南山特殊钢、南山轴承、南山半导体事业部等领域的努力,最终会影响到各行各业,从而让整个华夏的实业都能上一个台阶。

当然了,这个过程肯定是很漫长的。

毕竟南山只是一家企业,放在一个国家来看,是非常渺小的。

……

“王总,我最近留意了一下,南山集团今年的专利注册数量,是整个岭南省当中最多的。”

“就连华威今年的专利注册数量,都比不上他们。”

“这跟他们最近两年大范围的扩张研发人员的数量,应该是有很大关系的。”

“据说整个南山集团,从事研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超过5000人了。”

“我觉得公司是不是也需要考虑一下扩充研发人员的数量?”

梁传庆今年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除了F6车型之外,他们也在同时开发两款新车型,其中一款再过几个月就可以上市了。

剩下一款明年也可以上市。

但是在开发的过程当中,却是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

所以他一直都想要扩大研发人员的规模。

只是他也知道比亚迪的整体利润率不是特别的高,现在的研发人员数量也不算小了。

如果继续扩充的话,肯定是要有充分的理由。

南山集团大量注册的专利,现在是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

“在南山出现之前,华威是我见过的国内最重视研发工作的企业。”

“我也是知道研发工作很重要,但是研发和产出必须要有直接的联系,要不然我们公司是没有办法一直支撑大量的研发投入的。”

“现在的研发人员数量已经不少了,如果第二款新车型也能成功,我同意你再招三百人。”

比亚迪的汽车,许多零部件都是从南山集团等供应商处购买的。

在车型的研发上面,需要的人员数量自然就没有那么多。

就像是开发变速箱,如果你要自己搞,那么至少要有一两百人的开发团队,才有可能搞出点东西出来。

但是如果你直接购买变速箱的话,那么有个十来号人负责产品测试和匹配就够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阶段国内自主品牌的研发人员数量,普遍都不多的原因。

从整车外观到各个零部件,真正自己设计的就没有几个。

哪里需要那么多的研发人员?

卖一辆车也就是挣个一两千块钱,哪里有那么丰厚的利润去支撑大量的研发投入?

但是你没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又怎么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呢?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